京九演義

京九演義

《京九演義》是在1997年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上,由侯耀文、石富寬演出的的相聲。《京九演義》的基本內容是:京九鐵路建設中的勞動模範李鐵柱來北京向中央領導匯報京九鐵路建設中的英雄事跡,遇到過於熱心且帶有幾分自作聰明,自我賣弄的一位評書演員。李鐵柱按照平常的報告形式進行敘述,評書演員卻認為如果按照評書的表演路數去介紹,效果會更好。這位演員先生把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混為一談,處處製造懸念,事事極度誇張,弄得李鐵柱啼笑皆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九演義
  • 上映時間:1997年
  • 演員:侯耀文、石富寬
  • 節目類別:相聲
背景,創新,特點,形式表現,藝術表現,結構特點,包袱使用,相聲台詞,

背景

在1997年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上,侯耀文、石富寬演出的《京九演義》算得上一段兒具有較高思想性、藝術性的相聲佳作。
說它好,首先在於這段相聲的選材。
這就是它旗幟鮮明地歌頌了京九鐵路的輝煌,歌頌了京九鐵路的建設者無私奉獻精神和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使人聽後,不僅得到健康的精神享受,還能在酣暢的笑聲之中接受一種高尚的、潛移默化的、主旋律性質的教育。達到了寓莊於諧、寓莊于樂的高度,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比較完美的統一。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話說,這是一段不折不扣的歌頌型相聲。

創新

常識告訴人們,把藝術的表現不恰當地搬到生活里,如同在大馬路上開鑼唱戲,無疑是件荒唐的事情。而《京九演義》的作者恰恰利用了這個看似荒唐的手法,去結構、去表現這段本來十分難以表現的內容。《京九演義》是一篇規規矩矩的相聲,除了思想內容積極健康,題材重大,格調高雅以外,在形式表現上,在藝術表現上,在結構上,尤其是在相聲主要手段——包袱的使用上,也頗有一定的新意。

特點

形式表現

在形式表現上,他們打破以往的進進出出的相聲手法,採取人物一貫到底的處理。舞台畫面生動,藝術形象鮮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相聲里,石富寬似乎就是評書演員,侯耀文就是勞動模範李鐵柱。他們本來就是鐵路文藝工作者,在相聲內外他們已經和鐵路生活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他們一出現台上,便能夠給人一種信任感。觀眾的信任是觀眾欣賞活動的先提條件。有了信任感,才會產生欣賞的興趣,才能進入共同營造的藝術創作與欣賞的氛圍之中。李鐵柱身穿工裝,頭戴安全帽,是個充滿朝氣,透著機靈的青年人,樸實憨厚中帶有幾分淘氣狡黠。他明知作報告不能用評書的手法,但是,他卻能引而不發,設下一個個智慧的圈套,讓自以為是評書演員掉下自己設定的陷阱。評書演員身著長衫,精神飽滿,說話嗓音洪亮,在不經意中帶著幾分自信和幾分自得的職業特徵。他從自己的藝術經驗出發,動不動就搬出“看戲看軸兒,聽書聽扣兒”的法寶,開言講究誇張玄妙,舉手投足符合評書程式規範,這老兄把生活原則和藝術原則攪和一起,用違背常規的方法去處理事物,結果受到了嘲弄。

藝術表現

在藝術表現上,兩位演員表演的都很到位。侯耀文演的李鐵柱,倒口生動,言談話語符合人物特徵;石富寬模仿的評書演員,相當精彩。他摹仿評書表演的語氣、手勢、表情、動作,誇張適度,能夠給人一種藝術創造中“他就是”的認同。兩位藝術家在舞台上配合嚴謹細緻,銀釘扣隼,準確得體,既沒有囉嗦不潔的廢話,也沒有手忙腳亂的動作,語氣表情處處符合人情事理。甲乙之間合作,這樣成熟、健康、簡潔、準確、默契的表演是很難得的。

結構特點

京九演義》的通篇結構不能不令人稱巧。起承轉合,自然熨帖。倘若,一上來就直言直語開講京九鐵路如何重要,工人師傅如何偉大,工程多么艱苦,工人多么可愛等等。當然,這也是一種方法,但那決不是寫相聲,起碼不是相聲的結構法。在整個段子中,甲乙二人始終處於遵循常理和違背常理的矛盾中。評書演員用評書的手法去作情況匯報,有背常理;形容工地場面,採用脫離生活的描繪語言,有背常理;描述勞動模範音容笑貌用老評書的“開臉”,有背常理;把鐵路工人當成張飛去形容,有背常理;在敘述緊張的情況時,還要拴扣子,以期吸引觀眾,有背常理;工地塌方本是危險的事情,評書演員認為“好玩”,有背常理;工人們戰勝塌方,第二天照常上工,而評書演員以為要大吃大喝,發獎金,放假三天,更是有背常理。這些違背常理的地方,正是應了相聲招笑的一個原則——“理不歪,笑不來”。這個“歪”是那位評書演員想當然的結果,自以為是的結果,自作聰明的結果,當然,也是他脫離生活,脫離實際的反映。採用這個結構手法,很顯然是作者經過艱苦構思而得。這樣做的結果,既是內容情節的需要,也是作者“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匠心。在人們不經意中給那些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故步自封的文藝工作者一個善意的諷刺。在一篇歌頌性很強的相聲里,還能具備了一定的諷刺意義。收到了一石擊二鳥的效果,實在難能可貴。

包袱使用

京九演義》在包袱使用上,也是值得讚賞的。這就是注意了科學合理、自然巧妙的原則。從藝術整體看,這段兒相聲有層次,有設計,安排包袱的數量和地方比較恰當。沒有因為內容的鋪排影響相聲藝術的特色,也沒有因為包袱過多、過濫干擾內容的敘述。相聲的包袱,如同作畫著色,何處用深,何處用淺,何處潑墨如水,何處惜墨如金,作者必須成竹在胸。在《京九演義》里,包袱的使用比較講究,凡是包袱口兒,便把戲做足,把尺寸找準。如“直奔九龍而去。”如不能再說了,這兒應當留個“扣子”,“給中央領導匯報情況,這兒留個扣子?”“啊”“還啊哪,讓中央領導追著我再聽?”等幾處,相當精彩。包袱抖開,笑料爆發,讓觀眾樂就樂個明白,樂個痛快。其他幾處如“報告挺生動,我要是給排練排練就更好了。”摹仿評書演員語氣的:“可了不得啦,鐵路工人來啦。”戰勝塌方之後,評書演員想當然地一番表演:“吃生猛海鮮,吃涮羊肉,乾脆,每人發五千元獎金,外帶放假三天。”等等,能讓人在回味中感到可樂。在這件作品中沒有惟“包袱主義”和“包袱至上”的弊病。而且規規矩矩,該有的地方包袱必響,沒有包袱的地方,平平整整,清清楚楚。全段兒沒有零零碎碎的笑料,沒有一嘟嚕一塊的感覺。
相聲以諷刺見長,兼有歌頌及知識傳播等功能,互相比較相聲在歌頌功能方面的展現,要難於它的諷刺功能。馬季、常寶華等名家在開拓相聲歌頌功能方面有許多成就,許多經驗。此番侯耀文的《京九演義》堪稱近年來的一塊好“活”,好在一篇相聲中既能有幽默的唯力還能有感人的力量。侯耀文能夠選擇這樣的主題內容採用這個表現方法,創作出這篇具有較高思想性藝術性的相聲,我想,沒有他多次走到鐵路工人中間的採訪、體驗生活是成功不了的。當然,如果沒有他多年的生活積累和比較高超的相聲結構、表演功力也是不能想像的。
江澤民總書記提出:“文藝應當成為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奮進的號角。”聽了《京九演義》,人們會相信,相聲也能承擔起這個責任。

相聲台詞

乙 這回我給大伙兒說段相聲……
甲 (從側台)您說的就是他吧?您等會兒!我仔細看看:小眯縫眼兒對吧?對啦,沒鬍子對吧?對啦,厚嘴唇對吧?對啦,沒有鼻樑子對吧?對啦,那行啦,就是他啦。
乙 我怎么啦?
甲 同志,我找你有事兒啊。
乙 先等會兒,我還找你有事兒哪。
甲 你找我乾什麼?
乙 剛才誰讓你按著模樣兒找我的?
甲 就那個人。
乙 誰呀?
甲 他說是你的團長啊,找他吧?
乙 團……那就算了吧。
甲 我看出來了,你這個人挺軟乎兒的。
乙 什麼叫軟乎兒呀?說吧,是什麼事兒?
甲 是這么回事兒:我是個鐵路工人,在京九線兒上正打著隧道呢。這不,領導讓我到北京把工地上的事兒向中央領導和同志們介紹介紹。
乙 我明白了,您一定是勞動模範?
甲 不對,我是勞動奉獻。
乙 那您是先進個人?
甲 不對,我們是先為別人。
乙 那您是築路先行?
甲 不對,我是幹啥都行。
乙 那您是“四化”功臣?
甲 不對,我是個普通工人。
乙 那……就別說了,合算我說了什麼都不對呀?
甲 也不是,你說的全對了,可這話你說行,我自己不能這么說。
乙 你這是跟我謙虛。
甲 對了,我還想進步呢。
乙 好么!您這一謙虛顯得我說話太沒水平了。
甲 不對,正因為您太有這方面的水平了,所以我才找你。
乙 您找我,具體什麼事兒吧?
甲 領導不是讓我介紹情況嗎。
乙 那你就說吧。
甲 不行啊,我在隧道里乾什麼活都成,可當著人說話,我就不知道怎么說了。
乙 那你打算怎么辦呢?
甲 我想這樣:我把我這個發言稿念一下子,您聽聽,哪裡不生動,您給幫幫忙;哪裡不形象,您給幫幫忙;哪裡不流暢,您給幫幫忙;哪裡不精彩,您給幫幫忙;哪裡不緊湊,您給幫幫忙;哪裡不閃光,您給幫幫忙;哪裡不……
乙 這樣得了,你呢,回去幹活兒;我呢,替你匯報去,怎么樣?
甲 我提過這個建議,領導說不行啊!
乙 為什麼?
甲 說看你彆扭,不像個工人的樣子。
乙 還是的,這事兒非你不可。
甲 非咱們倆不可,你做個指導,我當個具體說話的。
乙 行行,就這樣吧。你先把你那發言稿念念,我們聽聽!
甲 那我可就念了。
乙 開始吧!
甲 噢,對了!你聽哪裡不對,就趕快攔住我。
乙 你放心,該攔的地方我一定攔住!
甲 行了……可這話又說回來了,你到底是乾什麼的?
乙 我……你說我是乾什麼的?
甲 我的意思是說,你是不是專門子做這方面的事的?
乙 噢,我明白了!告訴你:我又會說相聲又會說評書。
甲 噢,你是兩門兒都抱著。
乙 對了,不是吹牛,幫你排練這段兒都有富餘。
甲 那太好了,咱們開始吧!
乙 早就該開始了。
甲 (念發言稿)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
乙 等等,這兒得攔您一下。
甲 怎么剛念就攔哪!
乙 我問問,您這發言稿有題目沒有?
甲 有哇。
乙 叫什麼?
甲 工作情況匯報材料。
乙 這不行,不吸引人。
甲 那應該叫什麼?
乙 我給你起個名兒,叫“京九演義”怎么樣?
甲 這個“演義”是怎么個意思?
乙 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吧,演義就是特別有意思的故事。
甲 這行嗎?
乙 你聽我的,沒錯。
甲 行,那就這樣吧!我再開始吧。
乙 念吧,
甲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我叫李鐵柱,是一個普通的隧道工人,工作很普通,長的很普通,穿的也很普通,所以對我自己沒什麼好介紹的,首先……
乙 等等,這兒我得攔您一下。
甲 怎么剛念就攔啊?
乙 你這樣不行。
甲 怎么了?
乙 領導上讓你到北京來匯報……
甲 我沒要來,工地上忙著呢!
乙 那既然來了,你就是鐵路工人的形象。
甲 那你有辦法吧?
乙 有哇!我們評書里專門有這方面的台詞。
甲 什麼詞呀!
乙 就是先給你開個臉。
甲 什麼叫開臉?
乙 就是把你這模樣、長相先形容一下,這樣大伙兒記得清楚。
甲 那好,你說吧,我學著。
乙 聽著,話說鐵路工人(神秘的)李鐵柱。
甲 (學乙)話說鐵路工人李鐵柱,(自語)怎么像小偷兒哇。
乙 今年五十開外……
甲 今年五……我攔你一下子吧。
乙 怎么啦?
甲 我今年才三十一呀。
乙 三十一?那你這臉兒怎么這么些皺紋兒。
甲 這是石頭粉兒嗆的。
乙 臉也夠黑了。
甲 露天干活兒的時候曬的。
乙 頭髮都白了。
甲 來的時候忘了洗頭了。
乙 眼珠子都是紅的。
甲 為了搶工期加班來著。
乙 怪不得顯著這么老吶。
甲 可我們心裡年輕著呢。
乙 行了,咱們還是說外表吧,聽著!
甲 說吧。
乙 話說鐵路工人李鐵柱,今年三十出頭兒。
甲 這就對了。
乙 黑燦燦的臉膛黑中透紫,一副臥蠶眉,一雙豹子眼炯炯放光,在隧道里,恰似兩盞明燈是忽隱忽現;臉上看,一道道的皺紋,好像刀砍斧剁;腮下瞧,一部鋼髯,猶如利劍針芒;看身量,倒有一丈開外;一說出話來,如同虎嘯龍吟;一聲斷喝,震的隧道里的石頭“嘎嘎”作響。
甲 完了,我得回老家了。
乙 乾挺好的,怎么老想回家呀?
甲 我都引起塌方了,肯定得給我開除嘍!再有,你這說的也不是我呀!
乙 誰呀?
甲 好像是張飛呀!
乙 啊,張飛的詞兒,我熟。
甲 你得說我呀。
乙 是呀,咱們這不是演義嗎?
甲 演義也得說我們的樣子。
乙 那你們工人什麼樣兒?
甲 京九線的工人,一個個是埋頭苦幹、默默無聞,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來不會瞎嚷嚷。為了提前完成工期,千軍萬馬大會戰,那真是勇往直前,排山倒海,見山開洞,見水架橋。只求工程優與快,不求生活好與樂。苦點兒,我們踏實;累點兒,我們結實,全線五萬多工人一個心眼兒,為四化建設,勇當開路先鋒啊!
乙 嗐,你倒早說呀,五萬多人齊上陣?
甲 對了。
乙 一個心眼兒往前跑?
甲 對了。
乙 那得這么說:各位,忽聽黨中央一聲號令,只見鐵路工人如潮水一般,蜂擁而來。一個個是低聲吶喊:“了不得啦、快看吶,鐵路工人來啦,別讓困難跑了啊!”只見萬軍之中有黑臉一小將,名叫李鐵柱,跨下一匹白雪馬,雙腳一磕刺馬針,如同閃電一般“哇呀……”直奔九龍而去……
甲 你說呀。
乙 完了。
甲 完了?跑了就完了,沒你事兒了。
乙 有我什麼事兒啊?
甲 我聽你這話里話外的是要煽動我當逃兵呀!
乙 沒有,我這是變著法兒的,用評書的詞兒誇你呢!
甲 誇我,你讓大家聽聽:同志們都在工地上沒黑夜、帶白日的乾,我上九龍乾什麼去?
乙 這你誤會了,我是說你呀,一馬當先,先到九龍了。
甲 我上九龍騎馬乾什麼?
乙 騎馬快呀。
甲 那我們修鐵路乾什麼?
乙 這是一種形容。
甲 你這一形容,我們這兩千五百三十三公里的鐵路白修了。
乙 這句你要覺著不對,可以不用。
甲 前面那句也不對呀!
乙 怎么不對呀?
甲 別人都沒去,我一個人上九龍乾什麼去呀!你這是讓我脫離集體呀!
乙 我沒法給你排了,老帶扣帽子的。
甲 話不能這么說。
乙 怎么說?
甲 我不能和集體分開呀!我們這個集體,是個團結的集體,戰鬥的集體。沒有集體的力量,工期不能這么快;沒有集體的力量,工程質量不能這么好;沒有集體的力量,我們就不能戰勝塌方……
乙 行了,前邊你愛什麼樣就什麼樣了,咱們重點把塌方這段兒排排,我們就喜歡這種內容。
甲 我就奇怪了,你怎么就喜歡出事兒呢?
乙 因為這種情節容易吸引觀眾。
甲 我明白了,觀眾愛聽玩命的。
乙 對了,說的越詳細越好。
甲 你是不知道啊,這個塌方太可怕了!
乙 你也知道害怕。
甲 對了,我也是人哪,可我們怕的不是個人的安危。
乙 那你怕什麼?
甲 我們怕的是拖延工期呀!
乙 你具體說說。
甲 那天中午,我們乾到快一點了,我說:“同志們,吃飯了”,話還沒說完吶,就聽“咔嚓”一聲……
乙 怎么了?
甲 石頭裂了一個大縫子,緊接著那水呀,“嘩”就出來了,那水呀冰涼冰涼的,就齊腰深了。
乙 這段太精彩了。
甲 怎么一出事兒你就高興呢?
乙 這情節觀眾愛聽。
甲 你愛聽,我們可急了!當時也顧不上吃飯了,我說:“同志們,注意保護邊牆啊,別讓牆倒啦”。可這時候就聽“嘩啦”一聲,
乙 怎么了?
甲 塌方啦!石頭塊子砸在安全帽上是“噹噹”地響啊!石頭面子迷的眼睛是睜不開呀!把工人們砸的是東倒西歪呀,走一步就得往水裡頭栽呀!
乙 這兒我攔你一下。
甲 你別攔我,救同志們要緊呀……
乙 你等我問一下。
甲 有話快說。
乙 有大石頭砸下來嗎?
甲 多大的?
乙 飯碗這么大的?
甲 到處都是呀。
乙 面盆這么大的,
甲 一塊挨一塊呀!
乙 米缸這么大的?
甲 一個勁兒的往下砸呀,
乙 飯桌這么大的?
甲 整個兒……你是餓瘋了,
乙 什麼叫餓瘋了?
甲 說了半天,你沒離開吃呀!
乙 我問你,有大塊兒的石頭掉下來沒有?
甲 有哇,有一塊兒大石頭,橫著就有七八尺,立起來倒有一丈長,三五千斤打不住,七八千斤還不讓……
乙 嘿!敢情他會山東快書。
甲 這都是實際情況呀。
乙 行了,這段兒我負責了,保證讓你滿意。
甲 那你幫幫忙吧,越精彩越好。
乙 聽著,記住了。
甲 你說吧。
乙 上回說到:鐵路工人李鐵柱帶領著眾工人正在挖掘隧道,幹得是熱火朝天。
甲 這說的還行。
乙 這工人們都什麼樣?那真是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黑的黑似鐵、紅的紅似血;太陽穴鼓著、眼珠子瞪著、脯子肉翻著、牌子肉繃著、手拿著工具是你爭我奪,你沖我打,為了提前完成工期,乾的是一個不讓一個。
甲 說的太對了。
乙 幹著幹著,猛聽得“嘩啦”一聲,有人高聲叫道:“不好!要塌方!”喊話的是誰?不是別人,正是李鐵柱!只見他扔下工具大喊一聲:“媽呀,快跑啊!”
甲 我……我攔你一下子吧,你說的這是我呀,還是你呀?
乙 你呀。
甲 我是大伙兒的頭兒,到這時候,我領頭兒跑哇?
乙 你要組織大家搶險護洞,放下手裡的工具,跑著扛木頭去。
甲 不對吧!我聽你剛才說:“媽呀,快跑吧!”這“媽呀”是怎么回事兒?
乙 它是……這么回事兒,這個……這個……啊,對了,你們這個洞子裡呀,有個女同志,叫“瑪婭”,
甲 我們洞子裡什麼時候又出了個女的?而且聽這個名字好像是個俄國人哪?
乙 對呀,你看現在電影裡,通俗歌兒里都有女的。
甲 那為什麼?
乙 沒有她們不熱鬧。
甲 這可就熱鬧大發了。
乙 咱們這不是演義嗎!
甲 我跟你商量商量,等你們文工團挖洞子的時候,再加這個女的行嗎?
乙 算了,這段算我白說,咱們還說塌方吧!
甲 對了,你說正經兒的吧。
乙 各位:李鐵柱大喊一聲:“塌方了!注意安全!”這真是無巧不成書,鐵柱抬頭一看:哎喲,有一塊兒床板大小的石頭已經裂開了,這要是砸下來,下面的工人就得砸成肉餅啊,眼看著這石頭縫子是越裂越大!李鐵柱一看,抱起一根木頭就往上沖,正在這時候,就聽“嘩啦”一聲,您要知這塊巨石到底掉下來沒有,請聽下回——分解。
甲 哎,你怎么不說了。
乙 不能再說了,這得留個“扣子”。
甲 什麼“扣子”?
乙 就是到了關鍵的時候,把它停住,這樣哪聽眾好追著你再聽。
甲 是這么回事兒。
乙 對了,
甲 我問問你:我給中央領導匯報,讓中央領導追著我再聽?
乙 啊……我們平常說書都這樣。
甲 你這樣成啊,你是演義呀,我們可不能等啊。
乙 那你說說你們是怎么辦的?
甲 當時我一看那石頭要掉下來了,我趕緊抱著一根木頭跑過去把它支上,我說“同志們,為了安全,你們先撤出去吧。”可同志們說,“隊長,要活一塊兒活,要死一塊兒死!就是死也要保住隧道啊。”說著話,同志們是哪兒危險往哪兒沖,哪兒最緊張就往哪兒上,經過六個多小時的搶險,隧道終於保住了,我們戰勝了塌方,保證了挖掘工作的正常進行……
乙 太好了,戰勝了塌方,大伙兒高興不高興?
甲 那當然高興。
乙 是不是應該慶祝慶祝。
甲 你又要乾什麼?
乙 我看前邊我就不管了,關鍵是後邊這兒,我給大伙兒說說,你們開個慶祝會怎么樣?
甲 你說說,我聽聽!
乙 話說同志們戰勝了塌方是興高采烈啊!你抱著我,我抱著你,是熱淚盈眶。有敲鑼的,有打鼓的,有放鞭炮的,霎時間,工地上像過年一般。有的說,隊長,你得請客呀!這個說:“對,咱們吃生猛海鮮。”那個說,“不行,這兩天我肚子不好,最好吃涮羊肉。”
甲 這幾位都是你們文工團的吧?
乙 還有的說:“隊長,咱們也甭吃,發點兒搶險費吧,一人五千塊錢怎么樣?”
甲 大伙兒說什麼?
乙 大伙兒說:“好啊!就這么辦吧!”
甲 這些人都是哪兒來的?
乙 當時李鐵柱一聽這高興啊!
甲 我還高興。
乙 對,你說:“同志們,沒問題,不僅發錢,還放假三天,咱們喝他個一醉方休。”
甲 我說同志,我攔你一下吧。
乙 怎么了。
甲 我們當時沒開慶祝會,我就說了一句話!
乙 你說什麼?
甲 “同志們!洗洗臉吃飯吧,早點休息,明天按時上工。”
乙 合算我給你排半天都沒用?
甲 你說的這些個我們那兒都沒有啊!
乙 這不是演義哪!
甲 對了,我算明白你這演義是怎么回事?
乙 怎么回事了。
甲 就是沒實話呀!
乙 我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