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是指這樣一種文化多樣性立場:各種文明實體及其文化理念都有自己的生存權利,互相之間應該和平共處,即中國所說的“和而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亨廷頓悖論
- 外文名:multiculturalism
- 所謂:多元文化主義()
- 立場:基於民主、平等理念
亨廷頓悖論也叫多元文化主義悖論,中國走出“亨廷頓悖論”,
亨廷頓悖論也叫多元文化主義悖論
從表面上看,這種文化立場是基於民主、平等理念的;凡贊成民主、平等者,自然會趨向於多元文化主義。但是由於人們的現實關係充滿著不民主和不平等內容,因此多元文化主義本身就可能出自於不同的動機。對於弱者來說,多元文化主義是爭取自己生存權,向強者討生活的話語形式;而對於強者來說,多元文化主義既是表達自信心的機會,也是掩蓋自己的霸權本質、不讓他者染指自己特殊利益的煙幕彈。這意味著,多元文化主義自身並不能證明其正確性,一切都取決於具體的文化語境。
中國走出“亨廷頓悖論”
“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進程”,但“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產生秩序混亂的原因,不在於缺乏現代性,而在於為實現現代性所進行的努力。”“如果一個國家出現動亂,那並非因為他們貧窮,而是因為他們想致富。”
此為著名的“亨廷頓悖論”。
的確,以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英國為例,其現代化過程就一度充滿矛盾與衝突。“在1750年,倫敦市為盜匪所困,他們和保護治安的軍隊勾結。”(羅伯特·路威)至於“後發外源型”的現代化歷程,則更是亂象叢生。拉美、東亞、北非,許多國家都掉入政局不穩、社會動盪、危機重重的“現代化陷阱”。
然而,世人驚訝地看到,“亨廷頓悖論”在中國不靈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既快速發展又保持穩定,而且還會又好又快又穩定地“可持續發展”。
中國,何以能走出“亨廷頓悖論”?
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亨廷頓發現,對於致力現代化的國家,“首要的問題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個合法的公共秩序。”“一個強大的政黨能夠以一個制度化的公共利益來取代四分五裂的個人利益。能夠為超越狹隘地方觀念的效忠和認同奠定基礎,成為維繫各種社會力量的紐帶。”誠哉斯言。一些開發中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遭遇政局動盪、社會動亂,外因有影響,內因則源於其執政黨和政府失信於民。在中國,始終有一個堅強有力、人民擁戴的政黨——中國共產黨,作為現代化的組織者、動員者和領導者。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因為權為民所賦,所以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也難免犯錯誤,但一切為了人民,就能及時發現和自覺糾正錯誤,始終發揮社會整合、政治動員、社會導向功能,聚人民意志、集社會資源、借後發優勢、施跨越戰略,不斷化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矛盾和衝突,使中國快速發展、穩定發展、健康發展。
找到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現代化,中華民族百年來夢寐以求,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後繼,英勇抗爭,才打開了中國邁向現代化的大門。面對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要求,面對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民眾反覆探索,深諳國情,苦尋規律,終於開創了一條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沿著這條路,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正堅定不移、鍥而不捨地前行。
始終充滿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胡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沒有穩定,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這個道理,不僅全黨同志要牢記在心,還要引導全體人民牢記在心。牢記在心,我們就能同心同德,化險為夷;牢記在心,我們就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走出“亨廷頓悖論”!在世界現代化的潮流中,中國有新論,走新路,創新績,正為人類展示著新的希望。(作者葉小文為人民日報報特約評論員、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