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亥年殘秋偶作1
曾驚秋肅臨天下2,敢遣春溫上筆端3。
塵海蒼茫沉百感4,金風蕭瑟走千官5。
老歸大澤菰蒲盡6,夢墜空雲齒髮寒7。
竦聽荒雞偏闃寂8,起看星斗正闌乾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亥年:乙亥年,即1935年。殘秋:秋末冬初時。
秋肅:秋天的肅殺之氣,使草木凋零。
春溫:春天的溫暖。
塵海:廣大的人世。蒼茫:廣遠迷茫。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
金風:秋風。走千官:無數官員在逃跑,指國民政府的大批文武官員從河北省撤走。
菰(gū)蒲:菰、蒲,都是水草。菰蒲盡,表示老了無處可歸。
空云:空中雲里,高處不勝寒,所以感到齒髮寒冷。
竦(sǒng)聽:伸直身子傾聽。荒雞。夜裡啼的雞。《晉書·祖逖傳》:“逖與司空
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闃(qù)寂:靜寂。
星斗:指
北斗七星。闌(lán)乾:橫斜的樣子。北斗橫斜,指天快亮了。《古樂府·善哉行》:“月落參橫,北斗闌乾。”
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七月》:“曉風何拂拂,北斗光闌乾。”
白話譯文
我已驚駭這肅殺寒秋來臨大地,怎敢違心地用筆去讚美春天的溫煦呢?
我置身於廣漠的人世間百感交集,在華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員竟然紛紛逃離。
衰年欲隱居江湖卻無以生息,夢裡欲上天卻由雲空墜落渾身寒慄。
傾聽雞鳴偏是寂然無聲,起身望天只見星斗已呈橫斜(天快亮樣子)。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35年12月5日,是作者魯迅贈與好友許壽裳的。許壽裳在1936年的《懷舊》中記載了這首詩的具體創作背景,他說:“去年我備了一張宣紙,請他(魯迅)寫些舊作,不拘文言或白話,到今年七月一日,我們見面,他說去年的紙,已經寫就,時正病臥在床,便命景宋檢出結我,是一首《亥年殘秋偶作》。”
毛澤東主席領導的紅軍長征,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當時,魯迅和茅盾共同去電祝賀,說:“中國和人類的未來,都寄托在你們身上。”這詩就是為了表達中國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黨領導的革命上的意願而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題目“殘秋”二字,即是節令的寫實,也是時局的象徵,飽含蒼涼意味。
詩的正文,緊扣題意寫景抒情。首聯“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一語雙關,既概括了節令和時局的肅殺、嚴峻氣氛,又表露出憂鬱的情懷。這和魯迅一貫不媚悅權勢,正視現實黑暗,以“梟鳴”報告“大不吉利的事”的態度是一致的。首句“曾驚”一詞,含有不自今年始的意思,他曾寫過“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等“驚秋”詩句。
中間四句具體寫“殘秋”情景。頷聯“塵海蒼茫沈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此聯半是抒情半是敘事。詩句中的“沈百感”,與杜甫“撫事煎百慮”的詩意相近。“金風”句憤怒指斥了南京政府將幾十萬中央軍撤離河北的罪行。其中“走千官”一語,是反其意活用唐朝詩人岑參的詩句“玉階仙仗擁千官”;岑詩是贊群臣早朝的盛況,魯迅將“擁千官”改換一字,諷刺意味十足。頸聯“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雲齒髮寒。”進一步抒發心境之憂。此聯馳騁想像,以上下求索而不可得,比喻時局極為艱險。這是魯迅所寫詩句‘‘澤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離騷”、“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等寓意的相承和發展。
尾聯“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乾。”首句是反其意用晉朝人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形容國統區萬馬齊喑的狀況。這是魯迅的親身感受:“周圍像死一般寂靜”,“鄰人十去其六七,入夜闃寂,如居鄉村。”與去年“中夜雞鳴”的氣氛和心境不同。次句忽轉“亮色”,表現了作者魯迅對中國前景的樂觀預見,因為他深信在中國共產黨身上“寄託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
這首詩即充滿對國破民艱的憂鬱,又含有對未來的希望,可喻為現代“離騷”。其藝術技巧也十分精湛,如:詩題與詩意的絕妙契合;比喻、借代、對仗等表現手法的綜合運用;用字的精當傳神,“驚”、“沉”、“走”、“盡”、“偏”等詞,都是富有情采的“詩眼”。此外,平仄既守格律又不拘泥格律。
名家點評
著名學者
許壽裳《懷舊》:“至於最末一首《亥年殘秋偶作》係為余索書而書者,余亦在《懷舊》中首先發表。此詩哀民生之憔悴,狀心事之浩茫,感慨百端,俯視一切,棲身無地,苦鬥益堅,於悲涼孤寂中,寓熹微之希望焉。”
著名現代詩人
吳奔星:“高度的藝術概括,多用象徵手法,情緒起伏,調子由低沉趨向高昂,音節自然和諧,是全詩的藝術特色。八句共四聯,都是對仗工整的律句,毫無斧鑿的痕跡,表現了很高的藝術功力。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
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
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
野草》;雜文集《
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
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