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荊,讀音是wáng jīng。意思是自稱去世的妻子。
基本介紹
- 拼音:wáng jīng
- 釋義:自稱去世的妻子
亡荊,讀音是wáng jīng。意思是自稱去世的妻子。
亡荊,讀音是wáng jīng。意思是自稱去世的妻子。解釋自稱去世的妻子。出處 清 沈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此本留爲亡荊扶柩之費,一俟得有鄉音,償我可也。”...
荊王朱常巛(古同“川”)墓在岳西縣城西60公里河圖鎮虎廠村葛家坳。朱常巛,蘄州(今湖北蘄春)人,明蘄水王朱銜鎧次子。明亡後,朱常巛率眾抗清,由湖北荊州轉至司空山寨,又轉駐東河沖。時有“河圖府,虎廠縣,東河沖金鑾殿,屯兵養馬踞嵐川”之說。朱自稱荊王,並建荊王殿於明堂山東河沖,後因所部余洹...
班:鋪開;道:敘說。用荊鋪在地上坐在上面談說過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來談談別後的情況。比喻:朋友路途相逢,共敘舊情。原文 《左轉.襄公二十六年》:“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示例 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班荊故道,竟使一位藝術殉道者在...
椒舉班荊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jiāo jǔ bān jīng 春秋時,楚國椒舉與聲子友善。椒舉逃亡到鄭國,打算去晉國,在鄭郊遇到也打算去晉國的聲子,便"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班荊,布荊草於地;復故,謂返回故國楚。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後遂以"椒舉班荊"為思念故國友人之典。
荊姓,中國姓氏中的一種,有很多種不同的淵源。現今,荊姓的人口大約有25萬,占全國人口的0.015%,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一十位。主要集中於內蒙古、山西、河南、黑龍江、安徽、山東。歷史發展 姓氏起源 荊(Jīng )姓源出有四:源流一 源於羋姓,出自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西周初年,...
《荊王太子墓》是明代詩人馮宣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萬里南遷國亦亡,碧山埋恨海天長。何殊青冢居胡朔,無異懷王落瘴鄉。仙鶴淚殘遼月暗,杜鵑啼破蜀城荒。當年太子墳前路,多少行人為感傷(清道光《萬州志》卷八)。作者簡介 馮宣,萬州人。明成祖永樂元年(一四〇三)舉人,授官唐藩紀善。清道光...
班荊道故(拼音:bān jīng dào gù)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班荊道故”的原義是相傳伍舉和聲子在鄭國野外相遇,把荊條鋪在地上,一起坐下吃東西,並談回楚國的事;後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敘舊情;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成語出處 伍舉...
歷任武勝、山南西、保信、保靜、武昌、武安、武寧、鎮海、成德、荊南十節度使,後徙封曹王、荊王,官至太尉。元祐三年(1088年)七月去世,終年三十三歲,追贈太師、尚書令、荊徐二州牧、魏王,諡號端獻。宋徽宗時,改封為益王。趙曦 趙曦,宋仁宗第三子,早亡。慶曆三年(1043年)正月初一庚午朔,封鄂王。
荊軻(?-前227年),姜姓,慶氏(古時“荊”、“慶”音近),字次非,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戰國末期衛國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戰國時期刺客。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一·荊燕世家第二十一》參見:荊燕世家 班固·《漢書·卷三十五·荊燕吳傳第五》參見:荊燕吳傳 墓葬遺址 劉賈墓,位於江蘇省鎮江市青雲門鼓樓崗二村1號院內的台形坡地上。劉賈墓坐東朝西,現存高冢直徑3米,前豎白石墓碑,高1.9米,寬0.66米,上陰刻楷書“漢荊王之墓”五個大宇,下...
穗花牡荊(Vitex agnus-castus L.),是唇形科杜荊屬的灌木。小枝四棱形,被灰白色絨毛;掌狀複葉對生,小葉片狹披針形,有短柄或近無柄,表面綠色,背面密被灰白色絨毛和腺點;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苞片線形有毛,花萼鐘狀,外面有灰白色絨毛和腺點,花冠藍紫色,外面有毛和腺點;果實圓球形。花期7~8月。穗...
廣陵思王荊,為光武帝與皇后陰麗華第三子,建武十五年封山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詳細解釋 1. 真誠。《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唐 楊炯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精誠動天地,忠義感明神。”《醒世恆言·李道人...
朱瞻堈(1406年11月4日-1453年12月11日),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熾第六子,明宣宗朱瞻基異母弟,母親順妃張氏。永樂二十二年,明仁宗即位,以皇子封荊王。明宣宗宣德四年就藩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縣)。明英宗正統十年三月,移國至湖廣黃州府蘄州(今湖北蘄春縣)。從此開啟了荊王一脈在蘄州的近兩百年歷史。明...
其中“從上都至汴州為大路驛,從上都至荊南為次路驛。”這條從長安至南都江陵的全國第二驛道,自長安越秦嶺經商山路、襄荊路到達江陵。因為經過荊門境內,故常稱“荊門道”,因為終點在荊州,故又稱“荊州道。”唐代襄荊路驛道,不再是荊山東麓、漳河沿岸的故道,而是徑由襄陽、宜城、樂鄉城、長林(荊門)城、...
荊軻(?-前227),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人,人稱慶卿,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衛人稱他為慶卿,而到燕,燕人稱他為荊卿。荊軻喜歡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曾遊說衛元君,不為所用。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決定派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