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妻王氏墓志銘

《亡妻王氏墓志銘》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為妻子王弗所作的一篇墓志銘。這篇墓志銘作者選取了妻子王弗的幾則日常生活言談,突出了王弗的賢敏睿智,及王弗對於生性真率隨便的作者的忠告、幫助;她提出在人際關係中對兩類人尤應保持警覺:一類是見風使舵、投人所好者;一類是對結交過於輕率者;表現了妻子王弗觀察生活的精細和見識的卓然過人。此文於記事中寄託情思,記事簡潔而感情深摯,文章所記之事不過二三,但一個賢明妻子的形象已躍然紙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亡妻王氏墓志銘
  • 作品別名:王弗墓志銘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軾文集
  • 文學體裁:墓志銘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亡妻王氏墓志銘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1,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卒於京師2。六月甲午3,殯於京城之西4。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5,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軾銘其墓曰6
君諱弗,眉之青神人,鄉貢進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歸於軾7,有子邁。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8,皆以謹肅聞9。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10。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11,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12
從軾官於鳳翔13。軾有所為於外,君未嘗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14,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15,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16,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17,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將死之歲,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18。其死也,蓋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軾曰:“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諸其姑之側19。”未期年而先君沒,軾謹以遺令葬之20,銘曰:
君得從先夫人於九泉,余不能。嗚呼哀哉!余永無所依怙21。君雖沒,其有與為婦何傷乎22。嗚呼哀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治平:北宋時宋英宗趙曙的年號。五月丁亥:陰曆五月二十八日。
  2. 趙郡:指蘇軾家族所屬的郡望。
  3. 甲午:陰曆六月六日。
  4. 殯:入殮,還沒有下葬。
  5. 眉:這裡指眉州,現在的四川省眉縣。
  6. 銘:寫銘文。
  7. 歸:出嫁。
  8. 先:用於稱呼死去的人:
  9. 謹肅:謹慎恭敬。
  10. 通:懂得。
  11. 略:大致,大概。
  12. 敏:聰敏。
  13. 官:動詞,做官。
  14. 去:離開。
  15. 反覆:即反覆,重複,再三。
  16. 持兩端:採取模稜兩可的騎牆態度。
  17. 銳:迫切,急切。
  18. 類:大多都如此。
  19. 姑:婆婆,指蘇軾母親程氏
  20. 謹:恭謹。
  21. 怙(hù):依靠。
  22. 何傷:有什麼悲傷的呢。

白話譯文

在治平二年(1065)五月二十八日這一天,趙郡蘇軾的妻子王氏於京師開封因病辭世。六月甲午將靈樞停在京城的西門外。於次年的六月壬午在眉州城東北彭山縣的安鎮鄉可龍里把妻子下葬了,妻子的墳墓位於父親和母親墓葬的西北約有八步遠的地方,我現在為她做墓志銘如下:
死去的妻子叫王弗,是眉州青神縣人,她父親是鄉貢進士王方。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就嫁給了我蘇軾,為我生了兒子叫蘇邁。未嫁之前,在家裡她很孝順父母。嫁給我之後,對我的父母也很孝順,她的端莊、嚴肅在當地是很有名聲的。剛嫁來的時候,她沒有告訴我自己認字。她見我讀書,就坐在我的旁邊,我不明白她是否懂得我讀的書。後來,我讀過的書會有忘記的地方,她就會記得這些地方的內容。我問她一些書籍她基本上都記住了,這件事以後我才知道她聰敏且文靜。
她陪同我蘇軾去鳳翔府做了簽書判官,我經常外出辦公事,每次回來她都詳細詢問我辦事的情況。她還經常警告我:“你在這人生地不熟的,辦事一定要處處小心啊。”每天她告誡我的這些話我父親也曾經告誡過我。我在外和朋友們說話的時候,她常常站在屏風后面仔細地聽,等我回來她還能複述出來我們曾經說的話。還說:“某個人討論問題很有偏見,常常走極端化。但是你的意見本來就是正確的啊,那為什麼還要和這幫人討論呢!”凡是有事情來求我辦的人來和我套近乎,她總告誡我:“這種人是不能長久做朋友的,這個人這么快就和你交上朋友了,不符合常理,因此,遇上壞人也是很容易的,這種人還是別交的好。”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證實了。僅僅二十七歲她就告別了人間。在剛剛失去她的時候,我父親吩咐我說:“你媳婦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忘了她啊。以後有機會,千萬把她埋葬在你母親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親也離開了我。我蘇軾遵奉父親的遺囑把她安葬在我們家的墓地中。我給她做銘文,內容如下:
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隨著咱們的母親,我卻沒有這種機會。真是可悲啊!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永遠的依靠。你雖然離開了我,但今生我能有幸娶你做妻子,你作為兒媳能夠安葬在公婆身邊,我也沒有什麼值得悲傷的了。真是可悲啊!

創作背景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蘇軾娶眉州青神人王方之女王弗為妻。時蘇軾十九,王弗十六。相傳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理。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他書,她都約略知道。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蘇軾在京城任職,滿以為可以與愛妻長相廝守,誰知年僅27歲的王弗卻突然病逝。王弗的驟然辭世對蘇軾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與王弗恩愛情往事成為蘇軾內心深處最刻骨銘心的悲思,常常於無奈中追憶。這篇墓志銘,是作者蘇軾於妻子病逝後第二年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文章開頭說明王氏的身份,死亡的時間、地點,以及殯葬的時間、地點。作者自稱己名“軾”,表示恭敬和嚴肅。從第二段開始簡介王氏生平,這也是墓誌的主要組成部分。作者先介紹王氏的名字、籍貫和家庭出身,稱夫人為“君”,體現互敬互愛。接著交代她出嫁時的年齡和所生兒子名為蘇邁。
文中選取了王氏生前的幾樁日常小事,來反映王氏的為人。她在娘、婆二家侍奉父母公婆“皆以謹肅聞”;陪伴丈夫在任上,經常告誡遠離父母的丈夫。要按老父親的教導辦事。作者特別舉出實例說明王氏注意來會丈夫的朋友,根據觀察所得,分析其人的思想品質,提醒丈夫不要被奸邪讒佞之輩矇騙。
文中以較多筆墨記述了王氏“從軾官於鳳翔”的往事。這可以說是蘇軾第一次離家遠行,獨自帶著嬌妻幼子前往鳳翔赴任。初涉官場,不知深淺,加上離家千里。蘇軾曾經多次思念家鄉以至於茶飯不思。沒有了父親的庇護,也沒有兄弟陪伴,只有王氏一人默默相伴,從此,兩人就風雨同行,在宦海沉浮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王氏不僅是他生活上的伴侶,更成了他精神上的依託。
結尾寫其享年,“年二十有七而已”,痛惜哀嘆王氏的不壽;寫作者父親蘇洵的話,既表揚了王氏“從於艱難”的高貴品質,又說明遵從父命“葬諸其姑之側”的理由,這段言簡意賅的文字,非常自然的講述了王氏這位善良忠貞的夫人,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印象深刻。
結尾的“銘”有讚嘆,有議論,既慨嘆王氏早逝,又以能夠盡孝母親為慰,充分肯定王氏的一生恪盡婦道的美德。作者兩次大呼“嗚呼哀哉”,表明自己失去愛妻和賢內助的深切悲痛;全文僅四百餘字,卻全面而又重點突出地敘述王氏的生平,充分表達了蘇軾和王弗夫婦之間超乎尋常的深厚感情。

名家點評

沈德潛《唐宋八大家文讀本》:著墨不繁,而婦德已見。銘詞可哀,不在語言之中。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他的散文中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鐘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