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種群

亞種群

亞種群是種內個體在地理生態上充分隔離後所形成的群體,它有一定的形態生理、遺傳特徵,特別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和不同的生態環境,所以也稱“地理亞種”。這一概念一般多用於動物分類,在植物分類上比較少用。例如,我國的家蠅就有兩個亞種,一個是西方亞種群,其雄蠅兩眼間距離較寬分布在新攝和甘肅西部的某些地區;另一個是東方亞種群,其雄蠅兩眼間距離較窄,分布在我國其他廣大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種群
  • 外文名:Subpopulations
  • 解釋種群地理上或其他方面特徵突出
  • 特點:很少發生個體或遺傳交流
亞種群統計檢驗,概念發展,模型,

亞種群統計檢驗

大多數種群結構研究從概念上講都來自Wright F統計的套用,它分別測量可能的亞種群內和亞種群間的遺傳多樣性分化。

概念發展

近來這種概念發展成通過樣品大小獲得非偏差估算的方法,並且能適用於依據無限等位基因或逐步模型突變的遺傳標記。通過輸人從研究地點來集個體樣品的基因型數據,統計學運算可採用各種易於掌握的電腦程式來進行。當亞單位隔離屏障不能馬上顯現時,一個有用的入手點則是估算在遞增尺度的範圍內的
(Goudet et al, 1994)。岩螺(Nucella lpillus的研究就很好地套用了這種方法。這些生活在西歐海岸線附近多石潮間帶的腹足綱軟體動物以貽貝藤壺(口蚶)為食,個體移動距離非常短,並且沒有浮游幼蟲階段。沿英國南部海岸,間距
採集了15個地點的樣品,對8個等位酶位點進行了分析,所有採集點的平均
是0.33,表明了該物種高分化的種群構成,但並設揭示其分化的細節。
表明在同類群之間只因遺傳漂變作用。
22
即產生遺傳分化使之存在著充分的亞結構。樣品的遺傳型數據被放人增大的"格線”群,這些樣品非常接近,將其合併作為第步分析,其後逐漸加入較大距離的樣品。
被解釋為起著聚集(庫)階段的作用(圖2),反映出聚集階段3-4和超出階段7之間的明顯過渡。
的突然增加被解釋成試圖找到看上去是獨一單位而實際上不止一一個亞種群。此例中這個轉變暗示總蔽區亞種群在遺傳上不同於更暴露區的那些,同時在大尺度上兩個隔離海灣地區的種群也被區分開來。

模型

基於模型方法解決種群或亞種群的歸屬問題已得到發展並變得更加強有力。在其中一個模型中,每一個亞種群被假定具有一組在Hardy-Weinberg平衡下的等位基因遺傳型頻率,模型尋求提煉出滿足這個預期值最大可能數量的簇( Pritchard et al,2000)。有一例Taita(Turdus helleri) 的研究採用了這種方法,在對肯亞4個樣地的樣品進行7個微衛星位點基因型的分析中,有效地推斷出有3個不同的亞種群存在;而用另一方法分析鶇的數據,包括樹形聚類程式,卻產生遠不及此明了的結果。這類經驗研究降低了對種群結構預期的要求,並可繼續後來的分析,如同類群之間的遷移假定,以便繼續深人到比其他可能性更合理的基礎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