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亞種群統計檢驗,概念發展,模型,
亞種群統計檢驗
大多數種群結構研究從概念上講都來自Wright F統計的套用,它分別測量可能的亞種群內和亞種群間的遺傳多樣性分化。
概念發展
近來這種概念發展成通過樣品大小獲得非偏差估算的方法,並且能適用於依據無限等位基因或逐步模型突變的遺傳標記。通過輸人從研究地點來集個體樣品的基因型數據,統計學運算可採用各種易於掌握的電腦程式來進行。當亞單位隔離屏障不能馬上顯現時,一個有用的入手點則是估算在遞增尺度的範圍內的
(Goudet et al, 1994)。岩螺(Nucella lpillus的研究就很好地套用了這種方法。這些生活在西歐海岸線附近多石潮間帶的腹足綱軟體動物以貽貝和藤壺(口蚶)為食,個體移動距離非常短,並且沒有浮游幼蟲階段。沿英國南部海岸,間距
到
採集了15個地點的樣品,對8個等位酶位點進行了分析,所有採集點的平均
是0.33,表明了該物種高分化的種群構成,但並設揭示其分化的細節。
表明在同類群之間只因遺傳漂變作用。
2









模型
基於模型方法解決種群或亞種群的歸屬問題已得到發展並變得更加強有力。在其中一個模型中,每一個亞種群被假定具有一組在Hardy-Weinberg平衡下的等位基因遺傳型頻率,模型尋求提煉出滿足這個預期值最大可能數量的簇( Pritchard et al,2000)。有一例Taita鶇(Turdus helleri) 的研究採用了這種方法,在對肯亞4個樣地的樣品進行7個微衛星位點基因型的分析中,有效地推斷出有3個不同的亞種群存在;而用另一方法分析鶇的數據,包括樹形聚類程式,卻產生遠不及此明了的結果。這類經驗研究降低了對種群結構預期的要求,並可繼續後來的分析,如同類群之間的遷移假定,以便繼續深人到比其他可能性更合理的基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