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七世

亞歷山大七世

亞歷山大七世(Alexander Ⅶ1655-1667年在位)原名法比奧·基吉(Fabio Chigi1599.2.13-1667.5.22在世),羅馬天主教史上239位教皇。最開明的教皇之一、宗教信仰方式的改革家和天主教本土化的先驅。1599年2月13日生於義大利羅馬錫耶納的金融世家基吉家族。是前教皇保羅五世的曾外孫。早年在家裡接受宗教與私人教育。後入錫耶納大學進修。1655年1月5日教皇英諾森十世去世後,他於4月7日當選為繼任教皇,號稱亞歷山大七世。之後在教廷從事外事工作。1667年5月22日在羅馬去世,終年68歲。聖體葬於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寶座左側。

基本介紹

  • 本名:亞歷山大七世
  • 出生地:義大利羅馬錫耶納
  • 出生時間:1599年2月13日
  • 關係:前教皇保羅五世的曾外孫
生平,詳情,

生平

1599年2月13日生於義大利羅馬錫耶納的金融世家基吉家族。是前教皇保羅五世的曾外孫。早年在家裡接受宗教與私人教育。後入錫耶納大學進修,畢業時獲得哲學、法律和神學博士學位。之後在教廷從事外事工作。
亞歷山大七世的牧徽。亞歷山大七世的牧徽。

詳情

1639-1651年,法比奧任教廷駐科隆使節。此間在結束三十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談判過程中,聲明不同異端分子共同議事,力誡忠於天主教的諸侯犧牲天主教會權益。但諸侯卻因厭惡戰爭而最終向法蘭西和新教徒作出了讓步。1655年1月5日教皇英諾森十世去世後,他於4月7日當選為繼任教皇,號稱亞歷山大七世。在位期間,他多次發布通諭,譴責限制教皇權力的高盧條款,反對詹森主義
1956年,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在教皇的資助下完成了聖彼得廣場的設計工作,不僅可以容納50萬人進行宗教活動,而且是世界上最對稱,最華美的廣場。
鳥瞰聖彼得廣場鳥瞰聖彼得廣場
1656年(順治13年)3月23日,亞歷山大就天主教在華教會自1628年嘉定會議以來長期存在的宗教禮儀之爭發出敕諭,在充分肯定了天主教東方傳教團在華傳教的策略的同時,並宣布中國信徒可以參加祭祖敬孔禮儀。1657年又發布專牒,準許小比克布斯的伯爾納德修女和聖體會的本篤系的修女一樣,修持永敬儀軌。這些決定反映了他能夠在不損害天主教教義的前提下,尊重不同文化傳統的精神。
亞歷山大七世
1658年,亞歷山大又給東方傳教團發了一份指令,要求傳教士應使用當地的語言傳教。1659年教廷聖職部(信仰宣傳處)為了支持他的天主教本土化舉措,也發文明確指出:“只要中國人不公開反對宗教和善良風俗,不要去嘗試說服他們改變自己的禮儀和習俗方式”、“一般來說,人們都珍惜及熱愛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認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好,這是人之常情”及“不要因為中國人和歐洲人的方式不同而藐視他們,反而還要盡力做他們習慣的事情”同時還以必須能誦讀拉丁文為條件,準予祝聖華人為司鐸。在隨後數年,他又面臨著多次紛爭。1662年,中國清世族順治駕崩,康熙大帝開始執政,這是天主教耶穌會在華傳教的黃金時代,當時傳教士報告,在華住院處達42個,教堂159座,教徒總人數達24萬餘人。1667年5月22日在羅馬去世,終年68歲。聖體葬於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寶座左側。
亞歷山大七世之墓。亞歷山大七世之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