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月4日,克魯格出生在德國哈爾貝爾士達特的一個醫生之家,先後在故鄉及柏林上中學,之後在馬堡菲利普斯大學(Philips-Universität)和法蘭克福約翰·沃爾夫岡·哥德大學(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學習法律、歷史以及教堂音樂。1956年,克魯格以《大學的自治》一文,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58年起,他先後在柏林和慕尼黑做律師;期間他曾就教於烏爾姆藝術造型學院的電影造型系,後又曾任法蘭克福大學的客座教授。
此外,德國電影和文化政策問題也一向是克魯格關心的內容。早在1961年,他就與他人合著出版了《文化政策和出版監督》一書。從1962年開始,他還致力於促進建立西德的國家電影資助體制,直到1974年該體制獲得法律承認;同時他還堅持敦促西德電視台資助西德導演的電影創作,為“新德國電影”得以形成氣候,並取得蜚聲國際影壇的成就,創造了條件。1977年5月,由於反對西德電影資助基金會自1974年開始執行的審查政策,他辭去了三個電影資助基金會的評審職務,但是,這沒有妨礙他繼續積極地為改善西德電影政策而努力。1980年,為了糾正西德電影界當時多數派一統天下的不健康局面,他和同仁發起、成立了“德國電影聯邦統一協會”(Bundesvereinigung des Deutschen Films),力圖營造一個公平合理的電影企業文化。
80年代末,克魯格轉入德國電視界,他把自己對影視媒體應具備的獨立、理性思考責任的思想,也帶入了他在電視領域的實踐活動,提出了“電視發行者”的理念,積極實踐他早在影片《鍥而不捨的雷妮·派克特》(1979)中,就提出的,讓電視的技術服務於藝術的真實、獨立和自然的主張,利用私人電視台的身份,獨立製作電視節目。為此他先成立了電視節目發展公司(DCTP:Development Company for Television Programs)。1985年他又和戲劇電影出版界的143個供應商聯合成立了“有線頻道與衛視勞動共同體”(AKS:Arbeitsgemeinschaft Kabel und Satellit)。之後不久,他的DCTP公司又和日本廣告公司"Dentsu"以及漢堡的《明鏡》出版社(Spiegel-Verlag)聯合,成為通過德國私人電視台RTL和 SAT.1播放自己獨立製作的電視節目的合資公司,克魯格於1988年5月出任該公司經理。這個公司為德國私人電視台製作的著名的“電視文化雜誌”節目(Kulturmagazin),堅持貫徹了他的影視媒體政治獨立和理性批評立場,被德國批評界譽為是“最不同尋常的”,“最風格化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