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客家山歌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井岡客家山歌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音樂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明末清初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井岡客家山歌是井岡山一帶的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一種民歌,既有號子、山歌,也有小調、兒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了井岡山客家人的歷史文化和風情習俗,表達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趣味,富有客家語言特色,鄉土氣息濃郁。
井岡山客家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0%以上。明末清初時,客家人從廣東、福建遷入井岡山,絕大多數以農耕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客家人,為抒發內心情感,表現喜怒哀樂之情,用山歌相互唱酬,久而久之,形成了別具風格的井岡客家山歌。
按照歌詞字句和曲體形式的不同,井岡客家山歌大體分為六種。號子山歌:亦稱山歌號子,多採用“喲嗬哈”等襯詞,只有一個長樂句,在高音區相鄰兩三個音之間進行,散板,節奏自由,聲音高亢。正板山歌:也叫四句板山歌,由4個樂句組成,結構工整對稱,是客家山歌中流傳最普遍的一種曲式。四句八節山歌:歌詞4句,八節是指8個樂句,是把一句歌詞分作兩個樂句來唱,詞中夾以較多的襯詞。五句板山歌:歌詞為7字5句,曲調是正板山歌的擴充。快板山歌:也叫急板山歌,歌詞無襯詞,曲調無拖腔,它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調,把節奏緊縮,將速度加快來演唱。疊板山歌:亦稱疊字山歌,歌詞中插上較多的疊字疊句,有時多達數10字,其曲調的開頭與結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點,中間則由於採用疊字疊句而擴充了曲調,演唱時近似數板。

歷史淵源

客家山歌是民歌之一種。據《井岡山市志》記載,民間流傳的客家山歌產生於明末清初年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客家山歌的形成,與井岡山特定的歷史和地理以及人文環境等緊密相關。由於土籍人早在商周秦漢時便已捷足先登,幾乎占據了井岡山所有的曠野平川肥饒之地,客家人只得往荒山僻嶺發展,因而大都散居在大山邊緣甚至深山老林。他們在政治上飽受三座大山的壓迫,經濟上還受到土籍豪紳的剝削,長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在這樣一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精神文化生活極度貧乏的情況下,一種自娛自樂的方式——山歌便應運而生。客籍人民民眾在生產勞動之間,或在生產勞動之餘,為抒發內心情感,表現喜怒哀樂之情,利用山歌這一形式,相互唱酬,久而久之,形成一定格調,進而迅速發展成為一種別具風格的音樂形式。
井岡山客家山歌的長足發展以及名聲大振等,得益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其時,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蘇區軍民創作了數以萬計氣勢磅礴、激盪人心的紅色歌謠,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題材之廣泛,堪稱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的奇蹟。

基本內容

歌曲類型。井岡客家山歌大體分為六種。一是號子山歌:亦稱山歌號子,多採用“喲嗬哈”等襯詞,只有一個長樂句,在高音區相鄰兩三個音之間進行,散板,節奏自由,聲音高亢。二是正板山歌:也叫四句板山歌,由4個樂句組成,結構工整對稱,是客家山歌中流傳最普遍的一種曲式。三是四句八節山歌:歌詞4句,八節是指8個樂句,是把一句歌詞分作兩個樂句來唱,詞中夾以較多的襯詞。四是五句板山歌:歌詞為7字5句,曲調是正板山歌的擴充。五是快板山歌:也叫急板山歌,歌詞無襯詞,曲調無拖腔,它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調,把節奏緊縮,將速度加快來演唱。六是疊板山歌:亦稱疊字山歌,歌詞中插上較多的疊字疊句,有時多達數10字,其曲調的開頭與結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點,中間則由於採用疊字疊句而擴充了曲調,演唱時近似數板。
曲式結構。最常見的是四句七字型,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韻,由兩個或四個樂句構成樂段;也有五句子、七句子的樂段結構;還有較長的滾板山歌,多屬於敘事性,音調平穩,節奏富於變化,接近自然語調,常常是一拍一字或二字,一字一音或二音;有的山歌往往在句中或句尾插入類似“數板”的快節奏加以擴充,多用形聲字或形容詞作補充的描寫和渲染;還有的山歌為了表示歌唱的開始和結束,並增強表現力,常在基本結構之前加“引句”,如“哎呀嘞”;在基本結構後加“呼號”,如“喲嗬餵”等。
唱腔技巧。主要運用了顫音、滑音、倚音等,使音調高亢嘹亮,音域寬廣,節奏自由而富於變化,旋律迴環曲折,委婉動聽。
調式音階。多為羽調式和徵調式,一般多採用四聲羽調式為la、do、re、mi,徵調式為sol、la、do、re。曲調進行時,羽調式常採用la-re(反行是re-la)或la-mi(反行是mi-la);徵調式常採用sol-la-do-re(反行是re-do-la-sol)。

基本特徵

井岡客家山歌是井岡山一帶的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一種民歌,既有號子、山歌,也有小調、兒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了井岡山客家人的歷史文化和風情習俗,表達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趣味,富有客家語言特色,鄉土氣息濃郁。

主要價值

井岡山革命時期,蘇區軍民利用井岡山歌調子,創作了大量氣勢磅礴、激盪人心的紅色歌謠,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堪稱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的奇蹟。為宣傳教育民眾、鼓舞軍民鬥志、揭露打擊敵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保護措施

新中國成立後,井岡山市不斷挖掘、整理客家山歌,陸續編選了《紅色歌曲》《客家山歌》,錄製、發行了《井岡山革命民歌》《風光民歌精選》等宣傳資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始,井岡山歌手多次參加省內外的民歌賽會。2006年中國紅歌會首場比賽在井岡山茨坪舉辦,盛況空前,井岡山歌手踴躍參賽,獲獎頗豐。2007年10月,井岡山市文化館組建了“客家山歌演唱團”,相繼培養了300餘人的客家山歌隊伍,他們遍布在市內各景點、行業,傳唱弘揚井岡客家山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