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龍橋是蘇州城南面的太湖之水進入口,是蘇州城的五個橋洞石拱橋,是蘇州城的東南屏障。“鎖鑰鎮三吳下飲長虹規半用;支條鐘五水遠通飛騎扼全湖”這幅橋聯就是如實地說明了這些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龍橋
  • 外文名稱:Should's ancestral hall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
  • 著名景點:五龍橋
基本信息,其他介紹,

基本信息

五龍橋位於蘇州南部長橋鄉,是龍橋社區的地界。聽龍橋村裡的一位姓盧的84歲老人說,這裡本來是一個集鎮,市面相當不錯。集鎮的老街就在西塘河(又稱大龍港、齾塘)的東河沿,也就是五龍橋東堍。從澹臺湖沿著西塘河往北,整條老街排滿了各類商店,一溜的商行。解放前,鎮上有地貨行、鮮魚行、米店、香燭店、建材商店及理髮店等店鋪,蘇州城裡人來此買水產鮮貨的也是比比皆是。五龍橋東堍稍往北就是一個輪船碼頭,當年一直是從蠡墅來往於蘇州的航班的通道。龍橋鎮老街南頭就是大運河主航道,當年這裡的澹臺湖水闊浪高,過湖沒有橋,只是靠一個渡口擺渡。南面蠡墅村民要來龍橋鎮集市,常常是擺渡前來,據說,只要你說出到湖對面找誰,擺渡的就免收你的擺渡費,可見當年民風之淳樸。老人還告訴我說,你如果走到長橋上,看南岸西邊還可以看到當年擺渡的亭子。

其他介紹

龍橋鎮有句俗話,說是富不達萬,窮不討飯。意思是龍橋這裡的村民沒有特別富裕的也沒有特別窮困的,大都是老實八腳的農民。因此這裡住宅連片人口日繁,但沒有巨宅大戶,沒有腰纏萬貫的富商,沒有文人墨客,沒有步入仕途的官人。這裡也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文物古蹟,就是這座古石拱橋。這座古橋成了龍橋鎮村民的財富,保護古橋也就成了當地人的共識。
首先說說五龍橋扼守太湖進水口的問題。明代楊循吉在《吳邑志》關於五龍橋險要圖中說:“盤門外一水洪闊而南行者謂之齾塘。其長約十里,分二水口出太湖。在東闊一百三十丈者曰鮎魚口,在西闊八丈者曰麵杖港。二口之外,湖水渺茫,直通湖、常二郡,難於控御。跨齾塘者有五龍橋焉。”這裡的齾塘又稱西塘河,當地人說這條河從西南面太湖向北直達蘇州城河,又被稱為大龍港。如今去看可以見到控制水勢的蘇州大龍港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對我說,這裡十幾年前是為了保護蘇州城不受水災而建,如今主要是調控城裡的水的流動在發揮作用。水出五龍橋,經過大龍港水利樞紐,就進入澹臺湖浩淼的湖面。
說是蘇州的五個橋洞石拱橋,確實如此。據新編《吳縣誌》介紹說:“此橋又名五泓橋。位於長橋鎮龍橋鎮西,跨大龍港。為五孔石拱橋,長42米,寬6米,橋面離河面12米。宋淳熙年間薛元鼎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傅潮重建;崇禎六年(1633),橋圮;十五年,牛若麟修建。清順治十八年(1661)、同治十二年(1873)又兩次重建。1979年橋面改鋪水泥。”需要補充的是,2007年前後此橋又經過重修,橋面依然改為傳統的石台階,有38級之多。石橋秀美碩長而柔和,橋墩結構輕巧而堅固,橋上頂部的千斤石上鑿刻有團龍圖案。橋下建立了公園。遺憾的是本來五個橋孔的變成了四個橋孔,還有一個被堵在陸地上了。換句話說,本來的西塘河變窄了。河岸吃掉了一個橋孔,差不多河面縮掉了五分之四。如此漂亮歷史悠久的石拱橋在蘇州是不可多得,雖然比此橋高的有,比此橋長的也有,比此橋橋洞多的還有,但是如此輕盈修麗五個橋孔的只有是他!
為什麼被稱為蘇州東南的屏障呢?還是據《吳邑志》所載:“跨齾塘者有五龍橋焉,離盤門五里,在塘半途,東通寶帶橋,西通跨塘,乃郡南之關鈕也。設險於此,則北可以屏捍盤門,而新郭、仙人堂、胥涇諸近地亦不至罹屠戮之慘矣。”。歷史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明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倭寇來犯蘇郡,被蘇州同知任環會同吳江知縣楊芷在五龍橋南鮎魚港迎戰,斬首倭寇16,倭寇被迫逃散。再說得遠一點,元末明初也就是1367年,朱元璋的大將徐達率兵與張士誠激戰於五龍橋南面的鮎魚口,張士誠大敗,就此一蹶不振直至覆滅。到了清代在鮎魚口設定千總駐防管轄。在1863年太平天國蘇州保衛戰中,這裡曾設太平天國堡壘,抵禦過清軍與英國侵略者的聯合進攻,橋因而毀於戰火。我們看到的橋基本上是同治年間重修的。
說到五龍石拱橋同治年間重修一事,橋側頂部有“重修五龍橋”五個字。文保碑上說是全長95.5米。但問題就又來了,蘇州市志和蘇州長橋鄉鎮志上都是言之鑿鑿地說是42米。兩種說法相差一倍有餘,對待歷史的事物,不能如此的隨意,還請有關部門認真為好!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