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賢帝(五賢(羅馬帝國的五位皇帝))

五賢帝(羅馬帝國的五位皇帝)

五賢(羅馬帝國的五位皇帝)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賢帝(5 Good Emperors),又稱五賢君,是在公元96年至180年期間統治羅馬帝國的五位皇帝。

他們分別為: 涅爾瓦(Nerva,96年—98年)、圖拉真(Trajan,98年—117年)、哈德良(Hadrian,117年—138年,“勇帝”)、安東尼·庇護(Antoninus Pius,138年—161年,又譯安東尼努斯·庇烏斯) 以及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161年—180年,又譯馬克·安東尼努斯,或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哲學家皇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賢帝
  • 外文名:5 Good Emperors
  • 別名:五賢君
  • 國籍:古羅馬帝國
  • 職業:羅馬帝國君主
  • 信仰:羅馬多神教
  • 主要成就:使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代
簡介,讚譽與懷疑,五賢帝介紹,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庇護,馬可·奧里略,

簡介

五人先後相繼,使羅馬帝國得到了近一百年的和平與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繁榮,人民富裕,與之前一百年的腥風血雨成很大的對比。
五賢帝
這五位皇帝寬厚謙虛,施行“仁政”,深受臣民愛戴。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Augustus)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這段時期被稱為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又叫作五賢帝時期。
各個皇帝之間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他們大多是親屬關係。五賢帝時代權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在羅馬歷代帝王中,此五人以和平傳位而聞名。各個皇帝選擇其繼承人,然後收為養子,立為儲君,這樣就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和危機。故而皇位能夠平穩交替,保障了政治的安定。
在五賢帝之前,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Flavian Dynasty)經過韋斯帕薌(Vespasian)和他的兩個兒子提圖斯(Titus)和圖密善(Domitian)兩位皇帝的統治。
暴君圖密善被殺死後,元老涅爾瓦於96年繼位,開創了安敦尼王朝。羅馬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
圖拉真在位時開拓疆土,在他死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
哈德良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並在不列顛尼亞北部興建哈德良長城,阻擋來自北方居魯特人的侵擾。
到了安敦尼即位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讚譽與懷疑

五賢帝時期的文治武功,在羅馬帝國其他時期也是難得一見的。因此,18世紀的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在他的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中,把這個年代稱讚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他對五賢君的種種賢德的稱讚如下:
(舊式譯文)“天下歷代,以民之富庶安樂論,何時居首?聞者立對曰:自圖密善薨至康茂德立,可以當之。彼時羅馬雄有四海,國事雖定於一尊,而以仁德聰睿導焉。四帝相繼,統御諸師,頗能剛柔相濟。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托奈納斯·派厄斯、馬可·奧勒留五帝威嚴德業,下皆景仰。御國之道,一以始終,待民寬仁,而治理皆本法度,人皆頌之,帝亦頗自慰。當是時,若夫羅馬推重理性自由,則共和可復,功業皆歸於賢君爾。”
(新式譯文)“如果讓一個人說出,在世界歷史的什麼時代人類過著最為幸福、繁榮的生活,他定會毫不猶豫地說,那是從圖密善去世到康茂德繼位的那段時間。那時廣袤的羅馬帝國按照仁政和明智的原則完全處於專制權力的統治之下。接連四代在為人和權威方面很自然地普遍受到尊重的羅馬皇帝堅決而溫和地控制著所有的軍隊。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和兩位安東尼全都喜愛自由生活的景象,並願意把自己看成是負責的執法者,因而一直保持著文官政府的形式。如果他們那一時代的羅馬人能夠安享一種合乎理性的自由生活,這幾位君王是完全可以享有恢復共和制的榮譽的。”
不過近世歷史學家只承認以上分析的許多細節,對其整體讚譽未能完全同意。他們指出:在這些帝王統治下,只有少數人生活富足,能被載入歷史,而更多的人卻默默無聞,其中大部分是農民,或靠種地過活的人。官吏貪婪,盜賊橫行,這些百姓煎熬其中,無論“賢君”是否在位,其困苦並無二致。 五賢帝統治下人民的生活究竟如何?歷史學家仍然爭論紛紜。
到了馬可·奧勒留統治的後期,帕提亞帝國興起,並屢犯帝國邊疆,北方蠻族日耳曼人(German)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及至公元180年,馬可·奧勒留去世,他的親生兒子康茂德(Commodus)繼位,他的殘暴統治終結了五賢帝的美好時代,而羅馬帝國也自此一蹶不振,進入“三世紀危機”時代,由極盛走向衰落。

五賢帝介紹

涅爾瓦

涅爾瓦(Marcus Cocceius Nerva,35年11月8日-98年1月27日)。他是古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的第一位君主(在位期96年-98年),也是最後一位在義大利半島出生的非羅馬公民出任君主。
涅爾瓦涅爾瓦
他出身於舊元老貴族階層,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在圖密善被刺殺之後由元老院推選並任命為羅馬帝國的元首。有人認為涅爾瓦是被圖密善的刺客的後台人選為皇帝。他當選的原因是他當時已經相當老了,而且膝下無子。
鑒於圖密善的暴政,涅爾瓦決定使用寬厚的政策。
涅爾瓦即位不久就恢復了元老院的地位和權勢,並發誓,凡國之大事都得與元老院磋商,並且保證不隨意殺害元老。
此外,他又對羅馬的一些制度作了必要的改革。他赦免了被圖密善放逐的人,恢復了他們的財產,緩和了他們的敵意;建立了救濟貧困農民和窮人孩子的制度,並將價值6000萬塞斯退斯的土地分配給貧民;同時,他還免除了許多捐稅,降低了遺產稅,解除了韋斯帕薌強加於猶太人的捐獻。他緊縮開支以彌補國庫的虧損。
但是他的統治和過分節約造成了軍隊的不滿,加之他在軍隊中缺乏威信,終於導致近衛軍的叛亂:公元98年,近衛軍在卡斯佩里烏斯·埃里亞努斯的帶領下包圍皇宮,要求皇帝釋放刺殺圖密善的刺客,並殺死他的幾個顧問。涅爾瓦在近衛軍士兵的脅迫下被迫讓步。
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教訓,使他徹底認識到:沒有軍隊支持的元首是無法對帝國行使統治的。於是,他便效法奧古斯都,認自己的一位軍事將領、上日耳曼尼亞的總督馬爾庫斯·多爾披烏斯·圖拉真為繼子,並授予他愷撒的名字和保民官權力。這樣一來,圖拉真不但成了涅爾瓦的繼承者,而且也成了他的共治者。圖拉真是一位大統帥,有豐富的行政經驗,而在他的背後則有強大的上日耳曼軍團。涅爾瓦把圖拉真過繼為兒子實際上也就解決了用軍事因素鞏固新的統治的困難任務。
可以說,涅爾瓦這個措施是非常明智而且得當的,後來的史實證明它不但選對了繼承人—圖拉真,而且開創了一個良好的制度—養子繼承制。

圖拉真

圖拉真(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羅馬帝國皇帝(98年-117年),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公元98年年初,涅爾瓦因病去世,正在科隆戍守的圖拉真奉召繼位。圖拉真出生於西班牙,他是從外省貴族爬上元首寶座的第一人。
圖拉真圖拉真
圖拉真是一位優秀的統帥,同時也是一位頗有行政才能的執政官。他鑒於前朝之失,採取了較有效的措施來緩和各方面的矛盾。他尊重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注意吸收東方各行省的大奴隸主貴族參加元老院,擴大元老院的基礎;他改革地方行政;任命一些忠於職守的親信到行省去做總督,改善中央和行省的關係;他懂得培養民力的重要,乃輕徭薄賦,減輕人民的負擔,並用政府貸款的方式,幫助小農維持生計。此外,他還沿襲涅爾瓦所創行的辦法,即由政府拿出一部分稅款在各地設立基金,用以養育貧苦無告的孤兒。他獲得了元老院贈給他的“最佳元首(Optimus princeps)”的稱號。
在對外政策方面,圖拉真則脫離了奧古斯都定立的早期帝國的傳統,而是復活了共和時期的侵略傾向。公元101—106年,圖拉真曾二次興兵攻打多瑙河下流的達契亞人,推翻了達契亞國王戴凱巴路斯的統治,把他的王國變為羅馬的一個行省,並將大批羅馬士兵和貧民移植到那裡去屯墾。現今的羅馬尼亞就是由這些羅馬人的殖民地發展而來的。隨後,圖拉真又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亞洲,與帕提亞交兵。自公元前一世紀中葉以來,帕提亞一直是羅馬帝國的勁敵,兩國之間戰爭不斷,疆界時有變動。公元105—106年,駐守在敘利亞羅馬軍團,根據圖拉真的命令占據了巴勒斯坦阿拉伯沙漠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和西奈半島,建立了羅馬的一個新行省——阿拉伯行省。接著在公元114年,圖拉真又以亞美尼亞王國宗主權問題為藉口,向帕提亞大舉進攻。他親率大軍占領了亞美尼亞,隨即揮師南下,占領了兩河流域,攻陷了帕提亞的首都泰西封,直抵波斯灣口。圖拉真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三個行省,那就是:改亞美尼亞王國為亞美尼亞省;在亞述的故址上設立亞述省;在兩河流域設立美索不達米亞省。經過他的一系列擴張,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大到了最大範圍。它東起兩河流域,西及布列顛的大部分地區,南包埃及、北非,北抵萊茵河和位於多瑙河以北的達西亞。
然而,圖拉真在亞洲西南部所取得的這些勝利並沒有維持很久。就在圖拉真與帕提亞作戰正酣之際,它的後方爆發了猶太人的起義,圖拉真迫於形勢,不得不從兩河流域回師,但在途中染疾,病逝於小亞細亞南部的西里西亞(Cilicia)。圖拉真一死,他在兩河流域的那些措施也隨即化為烏有。
圖拉真是一位善良淳樸但又性格堅毅的君主。在他去世後二百五十多年,元老院在按照慣例宣告皇帝瓦倫斯(Valens,364-378年在位)繼位的文告中,還表示希望他在造福人民方面超過奧古斯都,而在善良方面超過圖拉真。

哈德良

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76年1月24日- 138年7月10日,外號勇帝,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117年-138年在位)圖拉真在彌留之際,將哈德良收為養子。哈德良也是西班牙人,原系圖拉真的表侄。從早年起,他就跟隨圖拉真轉戰各地,深得這位皇帝的賞識,被不時委以重任。圖拉真死後不久,他便被敘利亞軍團推為元首,這一行動不久又得到了元老院的批准。
哈德良哈德良
哈德良繼位後所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停止東方戰爭,與帕提亞國王締結和約。他放棄了圖拉真所設立的亞述省和美索不達米亞省,並且讓亞美尼亞重新成為僅僅依附於羅馬的小王國,把羅馬帝國在東方的邊界縮回到幼發拉底河。哈德良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帝國全部力量極度緊張的代價之下,圖拉真的東方征服才可以進行下去。而在當時,北方和西方的邊防力量十分空虛,美索不達米亞的居民又明顯地對羅馬懷有敵意,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固守越出幼發拉底河右岸很遠的新邊界將是一個異常困難的任務。在其他的邊界上,哈德良也放棄了大規模進攻的政策,而僅著眼於防守。為了抵禦日耳曼人的南侵,他在現今德意志的南部築了一道長城,把萊茵河上游與多瑙河上游連成一片。此外,他又在不列顛島北部建造了橫貫東西的“哈德良邊牆”,以防禦那些居住在現今蘇格蘭的“蠻族”的侵入。
哈德良時代是羅馬國家制度官僚化的重要發展階段。帝國的官僚管理制度在朱理亞·克勞狄時代就已奠定了基礎。但那時在中央官僚機構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被釋奴隸,因為中央機構和元首私人家業的管理機構沒有什麼分別,而後者的成員又主要來自元首的被釋奴隸和奴隸。這種情況並不符合整個奴隸主階級的利益,特別是不符合中等奴隸主階層的利益。因此,必須有所改變。到弗拉維當政的時候,帝國行政機構中被釋奴隸的數目明顯減少,騎士等級逐漸成了帝國官僚的主要補充者。到了哈德良時代,騎士幾乎擠走了所有的被釋奴隸,而成為真正的官吏階層。與此同時,哈德良還把由奧古斯都創建的元首顧問會變成一個官僚機構,顧問會的成員與普通官吏一樣,能定時從國庫中拿到薪金,因此,顧問會本身便失去了獨立處事的最後痕跡,並變成了仰承皇帝意旨的工具。
哈德良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方面都造詣頗深,他統治時期的許多建築也保留了下來,著名的有哈德良長城和別墅等。哈德良皇帝喜愛旅遊,在他統治時期帝國各行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關於這一點,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里寫道:“哈德良的生活幾乎是始終處在永無止境的旅途之中。由於他具有多方面的,包括軍人、政治家和學者的才能,他通過完成自己的職責便可以完全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完全不顧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他始終光著腳徒步在喀里多尼亞的雪地和上埃及的酷熱的平原上行軍;在他統治期間,帝國所有的省份沒有一處不曾受到這位專制帝王的光臨。”。哈德良強烈的好奇心和虛榮心導致他“一時成為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一時成為一個可笑的舌辯之士,一時又成為一個充滿嫉妒心的暴君。當然,他的行為的總的趨向是公正和溫和。”。哈德良和自己的養子也是繼任者安敦尼保持同性戀關係。而在這之前他和隨從—美貌的少年安提諾烏斯(Antinous)保持同性戀關係,但後者在隨皇帝本人出巡埃及時溺死於尼羅河中,後被悲痛的皇帝追奉為神。

安敦尼·庇護

安敦尼·庇護(Antoninus Pius,86年9月19日—161年3月7日,138年—161年在位)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第四位,在他統治時期帝國達到全盛頂峰。因此,五賢帝的統治時期也因他的名字被稱為“安敦尼王朝”。
安敦尼·庇護安敦尼·庇護
公元138年,哈德良病逝,其養子安敦尼即位,安敦尼是哈德良妻子的外甥侄兒,也是第一位出身於高盧地區的元首。在安敦尼統治的23年中,他繼承了哈德良的政策。對內注意調整各方面的關係。他即位後首先免除人民的欠稅,將大量私產捐入國庫,並全部承擔節日費用。同時,又購買酒、油、米、麥,免費將其分配給平民。他善於理財,勤儉治國,所以死後國庫盈盈,結存達27億塞斯退斯。他勤於朝政,“如關心自己一樣關心別人”。他繼續推行哈德良的法律自由政策,限制對奴隸使用刑具,嚴厲懲罰主人無故殺害奴隸。他獎勵教育,供給貧兒就學,擴大教師和哲學家的特權。對外,他主張採取防禦政策。但為了保衛邊疆,他也舉行過一些軍事活動。在不列顛,羅馬人擊退了蘇格蘭部落的騷擾,並把邊界向北推進了100公里。在黑海北部,從北高加索向前推進的阿蘭尼人,攻襲本都北岸的希臘城市,後又侵犯了奧力維亞;羅馬軍隊從美西西開來救援,並一舉擊退了阿蘭尼人的入侵,免除了阿蘭尼人對這一地區的大規模蹂躪。
安敦尼是一位溫和、仁厚、善良和和藹可親的君主,並被元老院授予“庇護”稱號。和他的養父哈德良不同,在他二十三年的統治之中,他的平靜生活都是在羅馬度過的;這位善良的皇帝所曾經歷的最長的一次旅行是從他在羅馬的皇宮到他退隱的拉魯芬別墅而已。
當初,哈德良認養他的條件,是他同樣認養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和維魯斯(Lucius Verus)為養子。這樣哈德良為帝國確定了兩代的繼承人,史實證明他的眼光是不錯的。安敦尼以其沉穩的作風實現了接連兩代權力的平穩過渡。

馬可·奧里略

馬可·奧里略(Marcus Aurelius,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他是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的最後一個皇帝,161年至180年在位。
馬可·奧里略馬可·奧里略
公元161年,安敦尼逝世,傳位於其養子馬可·奧里略和維魯斯。由二位元首共同執政,這在羅馬史上還是第一次。
新元首上任之初,首先碰到的便是帕提亞人的入侵。公元161年,帕提亞國王伏洛居斯三世侵入敘利亞,維魯斯率兵反擊。起初,羅馬非常順利,他們不但將帕提亞人清除出敘利亞和亞美尼亞,而且還深入美索不達米亞,占領了帕提亞的兩個都城——塞列夫克亞和泰西封。但是好景不長,羅馬還是在公元166年退出了美索不達米亞。
公元167年,維魯斯班師羅馬,受到了羅馬人民的熱烈歡迎。然而維魯斯在給羅馬帶來勝利喜訊的時候,也給羅馬帶來了災難。一種可怕的傳染病隨著東方軍的到來而迅速向帝國各地蔓延。瘟疫不但吞噬了無數的人丁,影響了兵源的補充;而且也減少了國庫的稅收,使國家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而這一切又給日耳曼人的入侵提供了條件。
公元168年,外多瑙河的日耳曼部落蜂擁南下,侵寇羅馬帝國的邊陲之地,其中以馬可曼尼人、汪達爾人和夸德人最為兇猛。他們不但蹂躪了羅馬東北部行省的廣大地區,而且還掃清了進入義大利的大門。兩位元首急忙從各處調集兵力,並親自領導了這次危險的馬可曼尼戰爭。公元169年,維魯斯因病死於兵營,奧里略繼續領導了這場戰爭。在多次擊敗蠻族以後,敵人同意繳械投降。為了保護北方的羅馬國境,並使其免遭新的侵襲,奧里略決定讓那些願意為羅馬服役的部落定居在帝國北部邊境。從此以後,日耳曼人也就逐漸成了羅馬僱傭軍的主要來源,羅馬軍隊也就開始了它的蠻族化進程。
公元178年,馬科曼尼人和夸德人再次進攻帝國邊境。奧里略統軍征討。公元180年,奧里略因染瘟疫而死於潘諾尼亞的文都滂那(維也納)的軍營里。帝國形勢處於極度緊張狀態。
奧里略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不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斯多葛派哲學家,有以希臘文寫成的著作《沉思錄》傳世。在整個西方文明之中,奧里略也算是一個少見的賢君。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他嚮往和平,卻具有非凡的軍事領導才幹。但是他卻受到了他的妻子—風流放蕩的皇后芙斯汀娜(Faustina)的蒙蔽。
奧里略於121年4月26日生於羅馬,在一個很有政治勢力以及富有的家庭中長大。小的時候就被當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注意到,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歲即進入騎士會(Equestrian Order),七歲入學於羅馬的薩利聖學院(Salii),並在這裡的到各種文化中精英的教育。奧里略在161年3月7日繼位成為羅馬帝國皇帝,任期伊始就戰爭不斷,並有多次自然災害。163年他入侵亞美尼亞,於此同時傳染疾病氾濫整個帝國,但他成功的把日耳曼人游掠部族趕出羅馬領土。由於這些戰爭,奧里略在位時國庫匱空超前,皇帝的生活也日漸拮据。
馬可去世後,他那不成器的兒子康茂德(Commodus,也就是好萊塢大片《角鬥士》里那個殺父篡位的年輕皇帝,但歷史上他並未殺父)繼位。康茂德生性懦弱,色厲內荏,重武輕文,統治時期實行暴政,後來被殺死,安敦尼王朝也隨之結束。五賢帝開創的黃金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