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燾(明朝政治家)

宋燾(明朝政治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燾(1572年-1614年) 岱倪繹田,又號青岩山東泰安汶陽鎮宋家孝門村(今肥城宋家孝門)人,“泰山五賢”之一。

幼時父母雙亡,其兄宋緒田撫養。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中辛丑科進士,選為庶吉士。改御史巡撫江南監督學政萬曆後期,朝政廢施,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劉天緒起義爆發,宋燾上疏曰:“自采榷議興,民不堪命,一夫振呼,而從者回響。宜及時發內帑之金,停無藝之稅,克詰戎兵,簡煉將帥,則內治順而外防固矣。”又斥責首輔朱賡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秋,江西參政姜士昌因直言被貶,宋燾上疏為其伸冤,斥責輔臣李廷機等,神宗大怒,貶為平定州(今山西平定縣判官。不久罷歸故里,“解綬歸里之日,囊篋若滌,惟簡冊書笥(書箱)而已”。

鄉居期間在泰城靈芝街“青岩居”講學,王楫等皆出自其門下。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五月二十八日,因“背疽發作”而卒,葬於泰安城西上旺村鳳凰嶺下。封光祿少卿崇禎七年(1634年),王楫撰《宋繹田先生傳》。清人周文光有《拜繹田先生墓》一詩。著有《泰山紀事》三卷[2],“一卷曰《天集》,記天神事;二卷曰《地集》,記古蹟;三卷曰《人集》,記名宦人物。”又有《岱下小史》、《州志補遺》等,另有詩集《青岩居草》和《落花全韻》。

基本介紹

  • 本名:宋燾
  • 字號:字岱倪,號繹田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肥城
  • 主要作品:《泰山紀事》、《青岩居草》等
  • 主要成就: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泰山學者
人物生平,著作詩集,

人物生平

宋燾立朝,多次仗義直諫,無所顧忌。當時朝政失綱,宋燾對此十分不滿,上疏斥責首輔朱賡。萬曆三十五年(1607)秋,江西參政姜士昌因直言被貶,朝臣無敢言者,獨宋燾上疏為姜氏鳴冤。明神宗閱疏大怒,下詔將宋燾貶為平定州(今山西平定縣)判官。 宋燾不久便辭職,歸隱故里。
宋燾(1572~1614)字岱倪,字岱倪,號繹田,又號青岩。汶陽鎮宋家孝門村(今肥城宋家孝門)人。泰山五賢之一。幼時父母雙亡,其兄宋緒田撫養。萬曆辛丑年(160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改御史,巡撫江南,兼督學政。萬曆晚年朝政廢施,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爆發劉天緒起義,宋燾上疏曰:“自采榷議興,民不堪命,一夫振呼,而從者回響。宜及時發內帑之金,停無藝之稅,克詰戎兵,簡煉將帥,則內治順而外防固矣。”又斥責首輔朱賡。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秋,江西參政姜士昌因直言被貶,宋燾上疏為其伸冤,斥責輔臣李廷機等,神宗大怒,貶為平定州(今山西平定縣)判官。不久罷歸故里,“解綬歸里之日,囊篋若滌,惟簡冊書笥(書箱)而已”。
鄉居期間在泰城靈芝街“青岩居”講學,王楫等皆出自其門下。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五月二十八日,因“背疽發作”而卒,葬於泰安城西上旺村鳳凰嶺下。封光祿少卿。崇禎七年(1634年),王楫撰《宋繹田先生傳》。清人周文光有《拜繹田先生墓》一詩。著有《泰山紀事》三卷,“一卷曰《天集》,記天神事;二卷曰《地集》,記古蹟;三卷曰《人集》,記名宦人物。”又有《岱下小史》、《州志補遺》等,另有詩集《青岩居草》和《落花全韻》。萬曆四十二年(1614)卒,葬於泰安城西上旺村鳳凰嶺下。

著作詩集

宋燾歸隱泰山期間,搜尋岱故,考訂史實,編著了《泰山紀事》《岱下小史》《州志補遺》等著述。其中《泰山紀事》在歷史上頗有影響。全書共三卷,卷一分名宦政跡、人物紀略、流寓、仙釋等,收入泰山歷代名人及附近郡邑的傳記43篇;卷二為泰山古蹟、掌 故、風俗的考證;卷三是泰山一帶的神鬼異聞,對泰山民俗、民間文學的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明朝泰山知州江湛然在《泰山紀事序》中稱此書:“閒覽名勝,探索幽奇,於泰山各逸史考詳摭實,……無不備載,而總顏之曰《泰山紀事》。”
宋燾是明代泰山傑出的詩人,著有詩集《青岩居草》和《落花全韻》,研究明代文學和重要文獻的《明詩紀事》也收錄了宋燾的詩歌。他的許多詩歌,或反映當時的民間疾苦,或抒發作者政治失意時的惆悵。《過孫石二先生讀書處》、《泰山大水歌》都是聲情並茂的佳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