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之長

肺在體腔臟腑中位居最高,真氣的充養全身,水谷津液的敷布,都必須依賴肺氣呼吸宣化為五臟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臟之長
  • 出  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肺在體腔臟腑中位居最高,真氣的充養全身,水谷津液的敷布,都必須依賴肺氣呼吸宣化,故肺為五臟之長。

解讀

素問·痿論》:“肺者,髒之長也,為心之蓋也。”張志聰註:“髒真高於肺,朝百脈行氣於臟腑,故為髒之長。”五臟之長為中醫五臟中的肺,其從兩個方面而言,一是肺部為五臟中最高位,一是從肺部的生理功能而言,即肺主一身之氣,肺朝百脈而主治節。

中醫套用

1、主氣司呼吸
肺主氣,首見於《內經》。《素問·五藏生成》說:“諸氣者,皆屬於肺。”肺主氣包括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兩個方面。
(1)主呼吸之氣: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氣通於肺。”通過肺的呼吸作用,不斷吸進清氣,排出濁氣,吐故納新,實現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肺主呼吸的功能,實際上是肺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在氣體交換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肺氣宣發,濁氣得以呼出;肺氣肅降,清氣得以吸入。肺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協調有序,則呼吸均勻通暢。肺氣失宣或肺氣失降,臨床都有呼吸異常的表現,但臨床表現有所不同。若是因外感引動內飲,阻塞氣道,肺氣失宣,多為胸悶氣急或發為哮喘;若是因肝火上炎,耗傷肺陰,肺失肅降,多致喘咳氣逆。
(2)主一身之氣: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的作用。故《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肺者,氣之本。”
肺主一身之氣的生成,體現於宗氣的生成。一身之氣主要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構成。宗氣屬後天之氣,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氣相結合而生成。宗氣在肺中生成,積存於胸中“氣海”,上走息道出喉嚨以促進肺的呼吸,如《靈樞·五味》所說“其大氣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並能貫注心脈以助心推動血液運行,還可沿三焦下行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故在機體生命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宗氣是一身之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氣的生成關係著一身之氣的盛衰,因而肺的呼吸功能健全與否,不僅影響著宗氣的生成,也影響著一身之氣的盛衰。
肺主一身之氣的運行,體現於對全身氣機的調節作用。肺有節律的呼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肺的呼吸均勻通暢,節律一致,和緩有度,則各臟腑經絡之氣升降出入運動通暢協調。
肺的呼吸失常,不僅影響宗氣的生成及一身之氣的生成,導致一身之氣不足,即所謂“氣虛”,出現少氣不足以息、聲低氣怯、肢倦乏力等症,並且影響一身之氣的運行,導致各臟腑經絡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調。
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實際上都基於肺的呼吸功能。肺的呼吸調勻是氣的生成和氣機調暢的根本條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勢必影響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若肺喪失了呼吸功能,清氣不能吸入,濁氣不能排出,新陳代謝停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終結了。所以說,肺主一身之氣的作用,主要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
2、朝百脈,主治節
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百脈流經於肺,經肺的呼吸,進行體內外清濁之氣的交換,然後再通過肺氣宣降作用,將富有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輸送到全身。
全身的血脈均統屬於心,心氣是血液循環運行的基本動力。而血液的運行,又賴於肺氣的推動和調節,即肺氣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肺通過呼吸運動,調節全身氣機,從而促進血液運行。故《素問·平人氣象論》說:“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難經·一難》說:“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同時,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與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之精所化的谷氣相結合,生成宗氣,而宗氣有“貫心脈”以推動血液運行的作用。肺氣充沛,宗氣旺盛,氣機調暢,則血運正常。若肺氣虛弱或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則可導致心血運行不暢,甚至血脈瘀滯,出現心悸胸悶,唇青舌紫等症;反之,心氣虛衰或心陽不振,心血運行不暢,也能影響肺氣的宣通,出現咳嗽、氣喘等症。
肺主治節,是指肺氣具有治理調節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氣、血、水的作用。《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主治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治理調節呼吸運動:肺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協調,維持通暢均勻的呼吸,使體內外氣體得以正常交換。二是調理全身氣機:通過呼吸運動,調節一身之氣的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氣機調暢。三是治理調節血液的運行:通過肺朝百脈和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輔佐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四是治理調節津液代謝:通過肺氣的宣發與肅降,治理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與排泄。由此可見,肺主治節,是對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