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瀆八景

五瀆八景

奔牛鎮原有“五”和“八景”之說,“五瀆”是指奔牛境內有五條古老的河流,另外還有“能仁古剎”、“陳氏書樓”、“高陵喬木”、“秀水紫竹”、“星月池”、“洗心池”和“張公釣魚台”等八景,現大多已不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瀆八景
五瀆,八景,

五瀆

瀆:俗稱老孟河。唐朝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常州刺史孟簡因改故渠開此瀆,自南而北,疏浚四十里,引長江水,流經奔牛,“以近孟城山得名”,故為孟瀆。瀆口在東街萬緣橋老寧閘。
老孟河老孟河
直瀆:俗稱扁擔河。《唐志》作鳴風河,在鎮東三里,北通大運河,南接白鶴溪,自阮家橋至南河口,長十華里。
扁擔河扁擔河
瓜瀆:在鎮東運河南。相傳明時有王良章者,在此種西瓜三畝,只得一瓜,其大如籮,久貯不爛,色澤鮮艷。當年,時疫盛行,王曾以此瓜普施患者,病者皆愈。
蘆瀆:在鎮南南洪橋東,有灘大數田,遍植蘆葦,南轉河流其前,秋季蘆花泛白茫茫一片,相傳曾產實芯蘆柴,故名。今橋已廢,蘆灘田改作農田,轉河遺址猶在。
瀆:即伯牙瀆。在鎮西,瀆口有伯牙橋,相傳春秋時期楚國人俞伯牙曾撫琴於此,奏《高山》、《流水》,遇知音鐘子期(瀆化鐘村人)。後伯牙因聞知音者已故而棄琴瀆中,瀆產琴魚。弦徽皆備,故名琴瀆。古時瀆水北流經黃泥灣孟瀆而達長江,今河久塞,琴魚亦絕產,唯橋猶存。

八景

能仁古剎:又稱能仁鐵佛,在奔牛鎮西。相傳在齊代(公元479年至502年)由黃門侍郎蕭惠開舍宅建之,時名“禪鄉”。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至1119年)改名能仁禪寺。明洪武初重建,嘉清年間重修,清同治、光緒年間,由僧人法慧、德意、智遠、隱嵐等募建。寺內有鐵鑄大佛三尊韋陀彌勒佛各一尊,故又名鐵佛寺。至1958年大煉鋼鐵時受毀,寺殿雖存,改為奔牛繭站。寺後有銀杏一棵,大可七、八人合抱,位於奔牛中學內。
伯牙橋:在奔牛鎮西,相傳俞伯牙曾撫琴於此得名,下為琴瀆。瀆西有古香林寺,又名大悲庵。庵中有一室洞開,遊客頓足拊手則音 鏗然,若琴聲焉。古為伯牙琴台,今庵早廢, 瀆亦淤塞不通,橋面僅有一塊石板架於小溝上。
陳氏書樓:在西街壩口,為梁時陳文表教子讀書處。據《武陽合志》記載:梁武帝年少時,曾與陳文表同窗攻書,極為相善。後武帝即位,授其以官職。文表不願為官,願還鄉教子讀書。武帝乃勅建書樓一座,名陳氏書樓。明代洪武時曾加修葺,嘉清乙卯年間毀於兵燹。今遺址不存。
高陵喬木:在鎮西河南金牛墩上。古有木棉一株,大可數圍,乾挺直,無枝葉。清乾隆南巡江南時,見此,曾詔師繪圖,終難逼肖,逐止。據云:刳去其皮,則夾岸房屋人物及河中帆船均映入乾中。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大水,樹忽不見。1958年開浚大運河,金牛墩全部挖廢,遺址在今武進鎖廠西北隅。
星月池:在鎮東,原奔牛供銷社生產資料門市部竹器加工場內。解放前為鎮公所後天井東南角。池廣不及丈余,一面靠牆,四周繞以石欄。今已棄作他用。據《輿地誌·古 》載:星月池在奔牛巡檢司後,大不及半畝,天色晴明,晝見星月,嘉靖末年,為居人填塞。
秀水紫竹:在中街運河南。位於秀水庵(俗稱桑園廟)西。秀水庵內有宋時米元璋所書“城市山林”匾額一塊,庵西小院植紫竹,風景清幽,故名秀水紫竹。1937年11月遭日軍飛機轟炸,庵損竹存。1958年疏浚大運河時,庵竹均廢。遺址在原武進鎖廠水塔附近。
張公釣魚台:在運河南南壩村前、七星墳東南角,有一張公池,釣魚台即在池旁。1958年開大運河時,池被填塞十分之七,後為南壩村民全部填平。
洗心池:在鎮東河南今南觀村仁惠觀內。縣誌稱池為金台八景之一。池側有銀杏一株,大數十圍,蔭蔽數畝,觀為忠佑行廟之一。舊傳司徒祖父葬此,或謂舊居。殿後有小藥磨,指為古物。今已改作民房,池、磨早已不存,唯銀杏尚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