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菌頂部孢體粘液腥臭,常常吸引蒼蠅等昆蟲,加之形態特殊,多認為有毒。有記載可食用或藥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棱散尾鬼筆
- 拉丁學名:Lysurus mokusin (L. : Pers.) Fr.
- 別稱:五棱鬼筆、稜柱散尾菌
- 目:鬼筆目
- 科:籠頭菌科
- 屬:散尾鬼筆屬
- 分布區域:河北、河南、江蘇、四川、浙江、雲南、福建、湖南、湖北、安徽等
中文學名:五棱散尾鬼筆
拉丁學名:Lysurus mokusin (L. : Pers.) Fr.
中文別名:五棱鬼筆、稜柱散尾菌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鬼筆目、籠頭菌科、散尾鬼筆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較小, 細長,呈稜柱形,一般4-5棱,高5-12cm,中空。頂部高1.5-3cm ,具4-5個爪狀裂片,紅色,初期裂片相互連線一起, 後期從頂部彼此分離,靠內側面產生暗褐色孢體粘液,具臭氣味。菌柄淺粉至淺肉色,具4-5條縱行凹槽 ,鬆軟呈海綿狀。菌托白色,苞狀,初期卵球形,高2-4cm,基部往往有白色根狀菌索。孢子在粘的孢體中,橢圓形,半透明,3.5-5μm×1.5-2μm。
生態習性:夏至秋季,常常成群生成一堆。
分布地區: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四川、浙江、雲南、福建、湖南、湖北、安徽、貴州、西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