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蒙江懷古

《五律 蒙江懷古》

楊將軍

1995年8月15日

關東楊靖宇,豫府馬驥生;

壯矣殉國殤,雄哉鐵干城。

斷糧仍馳騁,孤膽憑縱橫。

四島豈亡華?!白山志雄風。

楊靖宇(1905~1940)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律蒙江懷古
  • 時間:1995年8月15日
  • 作者楊靖宇
  • 體裁:律詩
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國小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鬥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鬥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全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為食。兇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隊的領隊叛徒於抗戰勝利後混入山西省的八路軍隊伍,並於1950年代初被發現鎮壓。
楊靖宇將軍生平事跡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馬名尚德,號驥生。1905年2月26日(農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國小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運動席捲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投身於火熱的鬥爭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開封織染學校;1926年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奉黨團組織的指示,回確山縣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會長;四月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豫南農民起義,即“確山暴動”,組織了五萬農民武裝圍攻確山縣城,經過四天的激戰,占領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活捉了縣長王少渠,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人民政權——確山縣臨時維持治安委員會,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6月1日在確山縣城關鎮老虎籠(地名)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員。7月15日國民黨武漢政府叛變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權遭到確山縣地方頑固勢力的反對,楊靖宇和張家鐸、張耀昶、李鳴岐等同志率部轉移到縣東劉店一帶繼續堅持鬥爭,開闢新的根據地。9月30日他和李鳴岐、張家鐸、張耀昶等領導了劉店秋收起義,重新組織中國共產黨確山縣委員會,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豫南遊擊隊,楊靖宇任總指揮。這一時期曾與數倍於我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武裝的進攻和地方頑固勢力的騷擾。這支部隊當時控制了東至馬鄉、南至明港、西至縣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區,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黨中央的指示下,為了開展長期的游擊戰爭,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把勝利引向全國,後來部隊離開平原,奔赴山區,開闢了四望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秋末冬初楊靖宇調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間曾三次被捕入獄,均被黨營救獲釋,隨轉上海。不久由上海調往東北。他在東北期間先後曾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磐石游擊隊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等職。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縣(即現在的靖宇縣)保全村三道崴子與日偽軍激戰中陣亡,年僅三十五歲。楊靖宇的頭顱與軀體合葬於通化烈士陵園。
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
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位於駐馬店市南5公里,京廣鐵路東側的驛城區古城鄉的李灣村,始建於1966年秋,後在十年動亂中停工,1981年擴建後開放,建築面積為4466平方米。館門朝北,磚石結構,建築宏偉壯觀,雙檐斗拱,琉璃綠瓦面頂。門楣上書:“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背面有朱德委員長題寫的“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個遒勁的大字。進門一條整潔的通道向南,路西是紀念館工作人員的住房。路東中間一角門,形似滿月,古樸雅致。過了月門則是清潔寬敞的庭院,院中芳草蓋地,奇花送香,紫竹亭亭,松柏相映。庭院中央,楊靖宇將軍的豐身石雕像面南巍然而立。下有高2.00米,厚0.80米,寬1.20米的主大理石底座。上書“楊靖宇將軍,1905——1940”字樣,雕像刀法精湛,神潤貫於匠心。南邊是一排九間的展廳,陳列有照片、圖表、油畫等92件展品,較系統地介紹了楊靖宇將軍的生平事跡。雕像北邊是一座常見的農家小院。門楣上懸掛一塊橫匾,上書“楊靖宇將軍故居”。院內有北屋四間(西三間一門,東一間另開門),兩間又各有兩間小房。東、西配房各三間,均為磚木結構,黃色小瓦面頂。院中西側有一棵家槐,是楊靖宇將軍幼年所栽。北屋為楊靖宇將軍的誕生處和他青少年時代的住所。屋內陳放有木床兩張、睡櫃一對,半截櫃和大立櫃各一個,方桌一張,抽斗桌一張以及茶壺、臉盆等用品。這些家具都是楊靖宇青、少年時代所用過的。北屋東頭的一間,陳放著簡陋的桌凳,這是楊靖宇將軍青年時代領導豫南農民革命經常秘密集會的地方,一些重大的鬥爭方略就在這裡產生。東西配房為展室,內陳照片、圖表、文獻、書籍等101件,著重介紹了楊靖宇青少年時代的革命活動,尤其是他領導豫南農民革命時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較為完整,其中有豫南農民暴動時所用的旗幟、步槍、手槍、大刀、長矛等。還有任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指揮時用過的搪瓷碗、軍用鍋、切菜板、皮襖、皮褥等軍用物品以及將軍幼年學習用具30餘件。這些珍貴文物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和將軍光輝的一生。
關於楊靖宇的記錄
楊靖宇將軍身高1.90米,是中國人里罕見的高個子;又因其語言天賦,被很多人誤認為是關東大漢。
曾當過楊靖宇身邊警衛戰士的黃生髮老人回憶道:
“天氣嘎嘎冷,我們的棉衣又不齊,有的同志手腳凍傷了。可是敵人的部隊越集越密,‘討伐’越來越頻繁。就在楊司令他們為解決棉衣問題召集各方面軍負責人開會研究時,因叛徒出賣,在那爾轟的東北岔一帶被岸谷隆一郎帶領的日偽軍層層包圍,敵兵力達4萬多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機槍大炮,汽車來回運送糧食、彈藥。在我們的正面,敵人滿山滿谷。為了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楊司令帶領我們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敵人,由機槍連開路,生生撕開一條口子。
“但是,當我們經南泊子突圍到了五金頂子時,敵人已經糾集了更多的兵力,我們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難得到個休整的機會。雪地行軍,褲子總是濕的,讓寒風一吹,凍成冰甲,很難打彎,也不知有多沉,邁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爛了,只好割下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從頭擰到尾兒,當作繩子把鞋綁在腳上。衣服,全叫樹枝扯爛了,開著花,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渾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涼的。
“這時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凍成凍的衣服烤化、烤乾,把冷冰凍的身子烤暖。特別是夜裡,氣溫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凍得大樹喀吧喀吧直響,粗大的樹幹凍裂了縫兒,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遠,青煙飄上林梢,敵人就會像一群綠頭蒼蠅一樣撲上來。我們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來再也起不來。
“更難的是沒有吃的,不要說糧食啊,連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裡,沒法找,沒法挖,我們只好吃那難咽的樹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層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裡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強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場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討伐隊已經向他(楊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圍了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可是,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鐘,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
將軍陣亡後,日寇將其遺體解剖,試圖發現飢餓嚴寒條件下野外生存並戰鬥的秘訣,結果在將軍腸胃中發現的只有樹皮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駭,驚為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