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縣誌

五常縣誌

《五常縣誌》是一部具有區域性、時代性、資料性的地方志,由五常縣誌編審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於1979年著手修纂,歷時5載,從而填補了歷史的空白,為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五常縣誌》
  • 作者:郭清滄
  •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9年1月
  • 定價:45 元
  • 開本:787*1092
  • 裝幀:精裝
  • ISBN:7207009739 
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並且有編史修志的優良傳統。從進入封建社會以後,中央至地方的州府郡縣,編史修志者不乏其人。然而,五常自1881年設縣治始,至1945年
"九·三"光復止,60餘年曆任撫民同知、知府、知事、縣長等雖40有餘,卻不見一部完整的五常縣誌流傳於世,是無人修志,還是撰後失傳,已無可稽考。
五常縣是個歷史悠久,資原豐富,環競優美的地方。長期以來,全縣人民在此披荊斬棘,墾荒耕耘,把荒漠之域逐漸闢為沃土良田,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哺育了家鄉的大地。可是,在漫長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終年勞苦尚不得溫飽。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者占領五常縣後,人民的境況更是苦不堪言。為了謀生存,求解放,全縣人民曾經同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著名抗日英雄汪雅臣將軍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十軍,以境內九十五頂子山為根據地,轉戰於牤牛河、拉林河兩岸的廣闊地區,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1941午在石頭亮子戰鬥中汪雅臣將軍壯烈犧牲,所率部隊官兵也大部為國捐驅。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全縣數以千計的優秀兒女踴躍參軍參戰,其中有783名烈士身膏原野,有的棲掛時連其身世、鄉籍都不能詳悉。
解放以後,五常縣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徹底擺脫了被奴役、被剝削的地位,開始掌握自己的命運,這塊蒼茫大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縣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各項生產建設突飛猛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可稱歷史上最好時期,呈現政通人和,安定團結,百業俱興的盛世景象。
適逢盛世,為修志工作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於1979年12月著手於修志工作。1982年正式組成縣誌編審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抽調得力人員,開始了修志事宜。歷時5載,使一部具有區域性、時代性、資料性的《五常縣誌》始告成書,從而填補了歷史的空白,為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
在修志工作中,得到上級黨政領導的關懷和支持,有關部門的有力配合和協助。縣誌辦公室的同志,幾經寒暑,。伏案疾書,嘔心瀝血,付出了艱巨的勞動。
這部縣誌,略古祥今,立足當代。溯古,並非泥古,意在補史之缺;詳今,繼往開來,意在振興中華。至於記述"名宦、鄉賢、儒林、卓行"以及頑劣,惡棍等正反兩方面人物事跡,意在揚善儆惡,激勵後人,曉古今,辨是非,奮發向前。
縣誌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依據,用新的觀點、新的材料、新的方法編纂的,具有時代氣息。這部新方誌不僅翔實地記述了本縣的歷史和現狀,而且透過史實揭示了事業的興衰起伏及其發展規律,人們從中可以得到啟發和借鑑。
五常是我可愛的家鄉。我曾親眼看到她艱辛的過去,也親身經歷了她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如果說,祖國的歷史是一幅長長的畫卷,那么,《五常縣誌》所描繪的便是畫卷里一個醒目的畫面。揚往績以勵將來,全縣人民應再接再厲,銳意進取,在已經鋪開的畫卷上,用如椽的彩筆,聰敏的才智,精心描繪,使它更加宏偉壯觀,絢麗多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