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志(1986-2005)

五常市志(1986-2005)

《五常市志(1986-2005)》是五常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五常市志(1986-2005)
  • 作者:五常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83081 
  • 編纂人員:楊勇、李樹成、張偉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編纂以馬列土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突出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力求做到思想性、資料性和科學性的統一。二、本志上限起於1986年,對一些特定或首次入志的事物,有些內容適當上溯,以保證事物自身的完整性。下限止於2005年。

作品目錄

封面
五常市志
五常市地方志歷屆編纂委員會
題詞
中共五常市委書記 裴君題詞
五常市人民政府市長五常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任 姚志波題詞
序言
凡例
圖片
五常市五常鎮居民社區區劃圖
五常市地方志辦公室編輯人員合影
概貌
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
葵花地產
雙子座高層
步行街
北環名苑
金山大街
時代嘉園
金山廣場
鐵通公路
雪鄉公路
團山子大橋
雅臣路夜景
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
百萬畝水稻產區之一
金色稻海
精製米加工車間
龍鳳山水庫魚場
奶牛飼養基地
國家優質品牌稻花香精製米
蜂產品養殖基地
百里林海
五常紡織責任有限公司
拉林水泥有限公司
葵花葯業包裝車間
拉林哈特啤酒有限公司
古泉王酒窖藏
啤酒廠車間
華雨製藥有限公司
超市
鞋店
名表店
金店
商貿城
蓬勃發展的旅遊觀光業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風景區
鳳凰山主峰
鳳凰山大峽谷
高山石海
高山花園
高山濕地
龍江第一蜂——大禿頂子山風景區
大禿頂子山主峰
磨盤山風景區
磨盤山風光
龍鳳山風景區
九龍朝鳳觀日出
龍鳳源漂流
偉健綠色山莊
月牙夢苑
響水雙瀑
石刀飛峙
七峰山
九曲灣流
響水灣
佛教聖地——歷母山
牤牛河
杏花山風光
亞洲平原第一寺——華藏寺
拉林河
溪浪河
滿族鑲白旗赫舍里氏先祖、曾任杭州佐領薩哈廉畫像
滿族鑲白旗赫舍里氏先祖、曾任戶部郎中寶武畫像
背蔭河鎮藍旗村清代貞節牌坊
滿族正白旗和氏先祖畫像
風清棠蔭碑
清代江牙荷花紋石門墩,青石質,寬76、通高80、厚37cm。
乾隆年間紅木雕制的“祖宗匣子”圖案
拉林阿勒楚喀地區京旗 滿族家庭流傳的擺設——青花瓷撣瓶
全面發展的各項社會事業
五常高級中學
東北大鼓
青牛葫蘆
珍珠球
滿族大秧歌
全國科技先進縣、慶祝活動
國家級先進榮譽獎牌
書法——郎樹春
篆刻——徐鴻敏
牡丹圖——辛景春
山水畫——田春生
梅花圖——黃忠亭
油畫——高景德
桌球邀請賽
朝鮮族擲柶
國標舞比賽
撤縣設市慶典
第二屆全民運動會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龍鳳山水庫
靈芝
人工種植五昧子
人參
野生五昧子
黃蘑
松果
木材
野兔
林蛙
冷水魚
梅花鹿
母樹林
野鹿
磨盤山水庫
銅鉬礦石
二河鐵礦
九三鉬礦
龍鳳山水庫發電站
龍鳳山水庫
五常市地方志辦公室
《五常市志》編纂人員
目錄
大事記
第一編 政區
第一章 位置面積境域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幅員面積
第三節 境域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區劃變動
第二節 鄉、鎮概況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山脈河流
第一節 山脈
第二節 河流
第三章 氣候物候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物候
第四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礦產資源
第三節 水資源
第四節 植物資源
第五節 動物資源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水災旱災
第二節 風災雹災
第三節 霜凍低溫冷害
第三編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路橋建設
第二節 公路路線
第三節 公路運輸
第四節 交通管理
第五節 機構
第六節 鐵路
第二章 郵政電信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三章 電力
第一節 國網供電
第二節 水利發電
第四章 水利
第一節 水利工程
第二節 水土保持
第三節 農田灌溉
第四節 水政管理
第五節 機構
第五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建設規劃
第二節 城市建設
第三節 鄉村建設
第四節 機構
第六章 房地產
第一節 房屋建設
第二節 小區開發
第七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質量
第二節 環境治理
第三節 環保管理
第四節 機構
第四編 體制改革
第一章 巨觀調控體制改革
第一節 計畫體制改革
第二節 財政體制改革
第三節 稅務體制改革
第四節 金融體制改革
第二章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二節 五荒拍賣
第三節 規模經營
第四節 林地民營
第五節 農村稅費改革
第三章 企業制度改革
第二節 股份、股份合作制
第四章 流通體制改革
第一節 物資體制改革
第二節 商業體制改革
第三節 糧油體制改革
第四節 供銷體制改革
第五節 外貿體制改革
第六節 菸草體制改革
第七節 糖酒體制改革
第五章 黨政機關改革
第一節 機構改革
第二節 政府職能轉變
第六章 事業單位改革
第一節 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聘用聘任制
第三節 分配製度改革
第四節 人事制度改革
第五編 農業、鄉鎮企業
第一章 農業與農村經濟綜合
第二節 農業產業化
第三節 農業市場體系
第四節 農業綜合開發
第五節 生態農業建設
第六節 農村經濟管理
第二章 種植業
第一節 農作物
第二節 水稻種植
第三節 栽培技術
第四節 農業科技
第五節 種子肥料
第六節 植物保護
第三章 養殖業
第一節 畜禽飼養
第二節 繁育改良
第三節 疫病防治
第四節 牧草飼料
第五節 畜牧業管理
第六節 機構
第四章 林業
第一節 森林資源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節 森林保護與利用
第四節 林業經營
第五節 機構
第五章 農機
第一節 農機設備
第二節 農機作業
第三節 農機修造
第四節 農機經銷
第五節 新機具引進、推廣
第六節 農機社會化服務
第七節 農機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六章 水產
第一節 水產養殖
第二節 水產科研
第三節 漁政管理
第四節 機構
第七章 鄉鎮工業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企業管理
第三節 機構
第六編 工業 建築業
第一章 工業
第一節 工業企業結構
第二節 工業行業
第三節 技術改造與名優產品
第四節 重點企業
第五節 企業管理
第六節 機構
第二章 建築業
第一節 施工隊伍
第二節 設計與施工
第三節 建築工程管理
第七編 商貿 對外經濟
第一章 商業
第一節 商業所有制結構
第二節 市場與網點
第三節 商品經營
第四節 社會服務業
第五節 重點商店
第六節 機構
第二章 供銷物資
第一節 供銷
第二節 物資
第三章 糧食
第一節 糧食收購
第二節 糧食儲運
第三節 糧油供應
第四節 食鹽經營
第五節 機構
第四章 菸酒管理
第一節 菸草管理
第二節 酒類管理
第五章 對外貿易與招商引資
第一節 對外貿易
第二節 招商引資
第八編 財政 稅務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收入
第二節 財政支出
第四節 預算管理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第五節 政府採購管理
第六節 會計管理
第七節 財政監督
第八節 鄉鎮財政管理
第九節 國有資產管理
第十節 機構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國家稅務
第二節 地方稅務
第三節 機構
第九編 金融 保險 證券
第一章 金融
第一節 銀行及信用合作社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存款
第四節 貸款
第二章 保險證券
第一節 保險
第二節 證券
第三節 典當拍賣
第十編 旅遊業
第一章 旅遊資源開發
第一節 旅遊資源
第二節 景區建設
第二章 旅遊景區(點)
第一節 自然生態旅遊區
第二節 京旗文化旅遊區
第三章 旅遊服務
第一節 旅館、餐飲業
第二節 旅行社
第三節 旅遊用品商店
第四節 機構
第十一編 綜合經濟管理
第一章 計畫
第一節 計畫編制
第二節 計畫實施
第三節 機構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統計報表
第二節 統計調查
第三節 統計調研
第四節 統計管理
第三章 審計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
第三節 機構
第一節 企業登記
第二節 市場管理
第三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四節 經濟契約與工商戶管理
第五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六節 機構
第五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價格管理
第二節 物價調控
第三節 機構
第六章 技術監督管理
第一節 計量管理
第二節 標準化管理
第三節 質量管理
第四節 特種設備管理
第五節 機構
第七章 國土資源管理
第一節 地籍管理
第二節 國土資源總體規劃
第三節 耕地保護
第四節 土地利用管理
第五節 礦產管理
第六節 執法監察
第七節 機構
第十二編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章 中共五常縣(市)委員會
第一節 代表產生
第二節 歷次黨員代表大會
第二章 組織機構
第一節 領導機構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章 重大決策
第一節 經濟建設
第二節 黨的建設
第四章 黨務工作
第一節 組織工作
第二節 宣傳教育
第三節 紀律檢查
第四節 統一戰線
第五節 政法工作
第六節 老幹部管理
第七節 黨校
第十三編 人民代表大會地方組織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及代表
第一節 人大代表
第二節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縣(市)人大常委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節 人大職能
第四節 日常工作
第十四編 地方人民政府
第一章 組織機構
第一節 領導機構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二章 施政紀要
第一節 經濟建設
第二節 各項社會事業
第三章 信訪外事僑務
第一節 信訪
第二節 外事
第三節 僑務
第十五編 人民政協地方組織
第一章 政協五常縣(市)委員會
第一節 政協五常縣第五屆委員會會議
第二節 政協五常縣第六屆委員會會議
第三節 政協五常縣第七屆委員會會議
第四節 政協五常市第一屆委員會會議
第五節 政協五常市第二屆委員會會議
第六節 政協五常市第三屆委員會會議
第二章 縣(市)政協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工作紀要
第十六編 民眾團體
第一章 工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共青團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四節 少先隊工作
第三章 婦聯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五章 工商聯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七章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十七編 人事 勞動 民政
第一章 人事
第一節 幹部管理
第二節 工資福利
第三節 機構
第二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力管理
第二節 勞動保護與勞動工資
第三節 社會保障與勞動信訪仲裁
第四節 機構
第三章 民政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社會福利
第三節 救災救濟
第四節 婚喪管理
第五節 社團管理
第六節 地名勘界
第七節 機構
第十八編 政法 武裝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治安管理
第二節 戶政管理
第三節 案件偵破
第四節 預審看守
第五節 交通管理
第六節 消防管理
第七節 機構隊伍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檢察工作
第二節 控告與申訴
第三節 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
第四節 機構隊伍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審判工作
第二節 審判監督與執行
第三節 機構隊伍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普法教育
第二節 公證、律師和民事調解
第三節 刑釋解教與法律服務
第四節 機構隊伍
第五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兵役
第二節 民兵
第三節 人民防空
第四節 駐在部隊
第五節 機構隊伍
第十九編 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第一章 講文明樹新風
第一節 目標管理
第二節 道德素質教育
第三節 文明新風
第四節 “十佳”人物
第二章 創建活動
第一節 文明城市
第二節 文明系統與文明單位
第三節 文明鄉鎮與文明村屯
第四節 軍民共建活動
第二十編 文化
第一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文化設施
第二節 民眾文化活動
第三節 文物管理與文化市場管理
第四節 機構
第二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報告文學小說
第二節 詩歌散文歌曲
第三節 戲劇曲藝
第四節 攝影繪畫書法篆刻
第五節 民間藝術
第三章 京旗文化
第一節 京旗人移住拉林
第二節 文化遺存
第三節 京旗人生活習俗
第四節 京旗文化傳說
第五節 京旗文化開發
第四章 廣播電視與新聞傳媒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機構
第五章 檔案管理
第一節 館室建設
第二節 監督指導
第三節 檔案收集、編研利用、檔案學會
第四節 機構
第六章 史志編研
第一節 黨史研究
第二節 地方志編纂
第二十一編 教育 科技 氣象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各級各類教育
第二節 教師隊伍
第三節 教育改革
第四節 教育管理
第五節 機構
第二章 科技
第一節 科技研究
第二節 科技服務
第三節 機構
第三章 氣象
第一節 氣象台站
第二節 觀測預報
第二十二編 衛生 體育
第一章 衛生
第一節 醫療單位
第二節 醫療技術
第三節 醫療設備
第四節 醫藥
第五節 防病保健
第六節 愛國衛生
第七節 醫療衛生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設施建設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競技體育
第五節 機構
第二十三編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狀況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分布
第二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宣傳教育
第二節 生育管理
第三節 計生服務
第四節 機構
第二十四編 社會生活
第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城鎮居民生活
第二節 農民生活
第二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佛教
第二節 基督教
第三節 伊斯蘭教
第四節 天主教
第三章 風情習俗
第一節 生活習俗
第二節 節令習俗
第三節 禮儀習俗
第四節 時代風尚
人物
一、人物傳略
陳甫子
魯宗岐
姜鳳武
於景芳
任景林
呂德修
金教真
邢春福
李茂森
關仁輔
曹志
陳文貴
盧長亮
二、人物簡介
(一)政界人物
(二)軍界人物(副師級以上,以出生時間為序)
(三)各界知名人物(以出生時間為序)
三、人物簡表
附錄
一、《五常縣誌》糾誤補遺
二、重要檔案輯存
索引
一、表格索引
二、部分人名索引
《五常市志》各承編單位撰稿人和驗收入名單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