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煞原理
1、銅錢性剛,五行屬金,銅質吸收氣場的力量比金銀都好。因此,銅錢具有極強的化解煞氣的作用; 2、銅錢外圓內方,外圓代表天,內方代表地,中間的皇帝年號代表人,“天、地、人”三才具備,因而具有扭轉乾坤的能量; 3、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帝處於中國國力最強大的年代,時代相連,國運昌盛,社會安定繁榮,帝王獨尊,百姓
樂業,錢幣鑄造精良,流通時久,得“天、地、人”之精氣,故能鎮宅、化煞,併兼具旺財功能。
使用情況
1.住宅門對樓梯:樓梯向下泄宅之氣財留不住,容易破財。樓梯向上形成煞氣,影響健康,容易受傷。 2.門對電梯口:主財來財去,又犯開口煞:不利家運。 3.門被牆角沖射﹝俗稱飛刃煞﹞主損傷、車禍、血光之災。﹝宜配合
貔貅或八卦鏡等﹞。 4.犯路沖:主損人、意外血光、破財官非等﹝宜配合貔貅或八卦鏡等﹞。 5.反弓路:主損耗財氣,居之不安。 6.拱門﹝俗稱擔牛擔﹞主辛勞,又易招引桃花,不利婚姻、家運。﹝宜加掛珠簾﹞。 7.房門對廁所門:主暗疾、泌尿系統毛病。﹝宜加掛珠簾﹞。 8.房門對廚房:主車禍、血光之災。﹝宜加掛珠簾﹞。 9.房門對房門:主易招口舌是非。﹝宜加掛珠簾﹞。 10.擺放金庫或收款機內,可增進財富。 11.帶身上有利牌運、偏財運,具提升運氣和招財功用。 12.安神明爐內;可辟邪兼旺家運、財運。 13.暗溝煞:令人財來財去守不住財
常見問題
真假之辯
五帝錢作為法器有其特殊性,不能把它和其他法器簡單比擬歸類。其他法器如貔貅、財神等“現代製造”和“古代製造”原理上沒有區別,但五帝錢本質上還是“錢”,是錢自然就有真假之分,假錢帶上多么眩暈的光環也是假錢,本質上的“假”鑄就它百無一用。用假東西去“辟邪神”、“化煞神”、“聚寶神”、“招財神”,這和上墳燒報紙一樣——是糊弄鬼!
開光之爭
五帝錢不需要開光,因為五帝錢根本就不屬於任何宗教。五帝錢托帝威自盛,是“帝”物是“俗”物,如天干地支、星宿曆法、三元九運、五行八卦、喜神、財神、龍王、土地,這些都是我們民族自己的祥瑞和文化!僧、道、俗各有各道,也各守各道,佛教不能詮釋道教,道教也不能詮釋佛教,“俗”自然也泱泱獨立。
編織五帝錢繩子的顏色
五行與五色:東方木,在色為蒼;南方火,在色為赤;中央土,在色為黃;西方金,在色為白,北方水,在色為黑。 黃色,屬土,宗教意義上的辟邪色,五帝錢本身自有辟邪功能,這樣配功用重複。有些人提出用黃色穿五帝錢是想土生金,但五行之事“過”反而雜,造成了很多的“金”夾雜一點點“土”,因為“土多金埋,土薄金雜”,薄土不生強金,所以,是個很錯誤的搭配。 紅色,屬離卦,代表光明、正氣、太陽等,旺家旺財萬事吉利,有些人會說,紅色繩子屬火,古錢是銅屬金,火克金不好,其實不然,紅繩系銅錢是“微火鍊金”,而不是火克金,因為五帝錢本身自有五行屬性,順治屬北方水,康熙屬東方木,雍正屬中央土,乾隆屬西方金,嘉慶屬南方火,五帝在時間上除了正好180年(1644~1824)是完整的三元九運外,空間上也五行俱足,所以在五帝錢全部包真的前提下,其威力毋庸置疑!
五帝錢中各枚的價值比例
五帝錢由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枚構成,但其收藏價值並非相同,以大眾熟悉的
乾隆通寶、康熙通寶為例,兩位帝王均在位60年,鑄造的貨幣存世量較大,而雍正帝在位13年,各鑄局開開停停,鑄造量非常有限,因此價值比重頗高,其次是
順治通寶,順治通寶為
滿清入關後第一枚貨幣,制形經過了仿古(明)式、單記地、記地一厘錢的衍變,最後定性為滿文和滿漢文兩種,稱為清代錢幣的固定模式。可以說,
雍正通寶和順治通寶,所占收藏價值比例極高(85%以上),故而其真偽和品相優劣顯得尤為重要,請真品的五帝錢,需要到專業的錢幣收藏部門或錢幣收藏高手,達到明眸驅穢辨偽存真!
古幣防偽常識
1.古錢作偽的主要方法
(1)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國古代鑄幣的主要工藝法。隋以前鑄錢多採用
錢範鑄造,自唐代開始,則採取母錢翻砂的技術,不管是哪一種鑄造方法,除了某些歷史時期外,總體上說都比較講究鑄幣的工藝質量,錢幣的質地一般都比較緊密細緻,流傳至今,表面自然產生一層色呈深褐色的包漿,讓人感覺火氣盡退,色澤柔和。而偽品的鑄造工藝一般比較馬虎,致使錢質疏鬆,讓人感到火氣很重,錢面砂眼和氣孔雖經打磨,但總不及自然磨損而顯得光滑。 製造偽錢一般採用母錢翻鑄的方法,極少有用錢範作偽的。古代鑄錢,放入砂箱中的母錢不止一枚,而是整箱,由於是整箱翻砂模,砂模壓力均勻,鑄造出來的錢幣厚薄一致。而作偽者一般僅雕刻一枚母錢,不是整箱翻砂模,因此,同樣是母錢翻鑄,由於母錢的數量和鑄造工藝不一樣,翻鑄出來的錢幣厚薄因變形而不同。 古代鑄錢從砂模中取出的錢幣毛坯往往成樹形,需要加工打磨,由於古錢形制是方孔圓形,所以翻鑄出來的錢幣毛坯被串在同一根方棒上,同時旋轉打光,錢幣邊上留下的銼痕並不成直線狀,而成弧線形,與錢邊平行,從清代
鹹豐錢中的一些大錢還可以隱約地觀察到,即使如此,由於年代的久遠,錢邊的銼痕或者消失了,或者已不很清晰了。相反,作偽者銼毛坯時只知道反覆銼磨,使錢邊光滑就行了,形成錢邊的銼痕雜亂無章,或者呈直線狀,使人有一種全新的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王莽布幣的加工方法與眾不同,它們被加工時儘管也可能數十枚地串在一起,由於形制上並不是圓的,所以銼磨的痕跡或與錢面垂直,或與錢面成一定的斜交,成直線狀。而贗品一般並不注意這些,大多留有合模範線。 鑑定錢幣,錢穿即錢幣的方孔也是應注意的地方,這是作偽者往往忽略的地方,古代的錢幣加入商品流通領域之後,人們使用時是用繩索之類的工具將錢幣串在一起的,所以,隨著錢幣流通時間的增加,錢穿經自然磨損已不再像新出爐的錢幣那樣稜角分明了,有的甚至會造成錢穿變形。偽錢卻不同,錢穿方整有棱,留有新銼痕跡。 由於作偽者使用真錢翻制砂模時用力不勻,不但使錢幣厚薄不同,而且容易造成錢幣文字的高低也會不同,這種情況在真正的古錢中不多見。 由於用翻砂法作偽會帶來如此多的麻煩,容易被識別,因此,作偽者常常會加上一些銅銹來加以迷惑,這就需要我們具備多方面的鑑定知識,而不單單從翻砂這一點來推敲是否作偽。
(2)改刻法。
這種作偽的方法比較重要,就是將一枚普通錢幣經過加工改刻之後,變成一枚珍貴的錢幣。改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種是利用流銅進行改刻。古代鑄錢,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銅錢表面會留下澆鑄時遺留的銅液結晶,錢幣界稱這種結晶為流銅。流銅的存在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在作偽者眼裡卻成了可以利用的對象。這些流銅往往被刻成星紋或月紋,也有的則被刻成文字,這些被刻成的星月紋或文字一般位置都不正。 一種是直接在錢幣表面陰刻文字。出現陰刻文字的錢幣大多是半兩和五株錢兩種。作偽者常常會在錢幣表面刻上一些
吉語或意義隱晦的符號、數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錢幣邊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紋圖案,這些附加在錢幣上的文字、符號、數字和花紋,由於是後刻上去的,往往與整個錢幣不相協調,給人有一種多餘感。 一種是對原有
錢文進行改刻。這種改刻又可分為兩種:一是對錢幣面文的改刻;一是對錢幣背文的改刻。 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大化”三字刀發現較多,算不上什麼珍貴,而“齊返邦張大化”六字刀卻不然,發現較少,於是,作偽者利用六字刀不易得而收藏者又急想得到的心理,將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混水摸魚。乍看起來,這些假的六字刀形制規整,符合先秦齊刀特徵,文字有的也一樣,但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文字排列擁擠和改刻時留下的刀痕。對錢幣面文改刻,有的採用將文字鏟去,如將太平天國背聖寶小平錢的“天國”兩字鏟掉,使之成為出譜的橫讀“太平”背“聖寶”。又如將康熙通寶之“熈”字鏟去第一筆撇劃成簡體字“熙”形,等等。在改刻的錢幣中,有一種利用舊有光背銅錢磨去面文進行改刻,比如有一枚直讀半兩錢,粗看上去,製作、銹色、包漿等都相當的好,但看文字卻讓人生疑,“半兩”二字與錢面一樣平,這在
秦漢半兩錢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細細品味,“半兩”二字系人工琢刻而成,文字筆鋒處留有刀痕。 據說,改刻錢幣還有一些離奇的方法,例如利用古銅鏡刻成錢幣等。 以上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作偽者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跡,經常會施以假銹,這種假銹正因為是假的,所以與錢幣自然生成的真銹不一樣,容易剝落,給人一種矯揉造作之感,與整個錢幣極其的不相協調。然而,特別要注意的是一些仿清代雕母的贗品。由於清代距今不遠,雕母大多沒有銹跡,這樣便給了作偽者可趁之機,不再需要像改刻其他錢幣那樣做假銹。如何區別雕母真偽呢?凡是真品雕母都用精銅雕琢而成,色澤溫潤、金黃,刀痕盡化而光滑,文字自然生動,渾成一體,而偽品卻不然,不僅所選擇的銅料不及真品,而且刻工粗糙,又由於是模仿之作,錢面文字總顯得有些呆滯,缺乏精神,尤其是滿文,特別要當心的是那些出自清代錢局雕模工匠之手的雕母仿製品。作偽的雕母中有些是用翻砂鑄成的,則比較容易識破。
(3)嵌補法。
嵌補法是錢幣作偽的又一重要方法。傳統所說作偽的挖補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可以嵌補法一言以蔽之。 古代錢幣常常會因錯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較特殊的版別,例如合背,這種因鑄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別,一般都要比普通的錢幣為少見,對於收藏者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品種。作偽者利用這點,或者將兩枚錢幣磨得很薄之後粘合在一起,或者各取錢幣的一半粘合在一起,使之成為少見的合背或面文。用這種方法造假的錢幣,無論從文字、還是從銹色等方面觀察,似乎都無懈可擊,但輕輕地扔在檯面上或地上,發出的聲音與真正的合背等錢幣相比較,真所謂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有些厚肉贗品的製作方法也類同於此。 挖補作偽是嵌補法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這種方法大有偷梁換柱的感覺,即挖出錢文中的一個字或兩個字,然後用其他錢幣上的錢文代替補上,使之成為珍稀錢幣。如北宋“
聖宋通寶”小平錢是罕見珍品,作偽者將普通的聖宋元寶錢之“元”字劑去,然後取下與宋錢文字風格接近的其他錢文中的“通”字粘在“元”字的位置上,就成了一枚“聖宋通寶”。再如將“
慶元通寶”的“通”字剜去,以“
洪武通寶”的“武”字嵌入,就成了“慶武元寶”,變成了一種臆造品。挖補作偽的方法容易留下以下的痕跡:一是,嵌入的文字與其它錢幣文字風格不一致;一是嵌補文字的地方所留下的蛛絲馬跡,或用假銹遮蓋。前者只要熟悉一個時代一種錢幣文字的書法風格,還是比較容易辨識的,後者除了用傳統方法辨別外,還可以用現代科技的探傷儀器進行識別。 錢幣作偽除了翻砂、改刻、嵌補三種主要方法外,還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使用腐蝕法,在一塊銅片上用油漆或蠟勾勒出所需要的錢幣輪廓、穿孔、文字,再放入腐蝕劑中,待一段時間後取出。用這種方法作偽的錢幣比較少見。現代人作偽不僅運用傳統工藝,而且還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例如運用電腦,儘管這種方法在古錢作偽中還不曾見到,據說在銀銅幣膀品中已有發現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真品/偽品實物對照圖
破綻在於:
1.偽品的直徑較正常品相小(因為是用真錢翻鑄的);
2.偽品的文字和真品相比,已經變形,筆畫較真品無力;
3.包漿不過關,為塗油做舊包漿,和真品相比,包漿過度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