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神

五嶽神

五嶽神,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的山神。五嶽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關於五嶽的祭掃,《周禮》《禮記》已有記載。但明洪武帝不顧前代帝王的定製,詔定神號,五嶽稱東嶽泰山之神,南嶽衡山之神,中嶽嵩山之神,西嶽華山之神,北嶽恆山之神。但五嶽稱帝已深入中國民間,故民間稱五嶽之神,仍帶帝之封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嶽神
  • 時代:古代
  • 形式:民間傳說
  • 來源:五嶽
簡介,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

簡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狸沈祭山林川澤。”《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漢宣帝時,對五嶽的廟把形成制度,“自是五嶽、四瀆皆有常禮。”五嶽觀念真正的形成是在漢武帝前後的年代,那時人們認為五嶽有通天地、興風雨、主萬物生長等功能,自此,廟把五嶽的制度歷代沿襲,形成為把典。
風俗通義·山澤》:泰山“尊曰‘岱宗’,宗者,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衡山“一名霍山,霍者,萬物盛長,垂權布葉,霍然而大”;華山“萬物滋熟變華於西方也”;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以後隨著人們神仙觀念的發展和深入,五嶽逐漸仙境化,道教將其稱為洞天福地,每山都有神仙居住,五嶽信仰與中國古代的五行有關,認為東方屬木,其顏色為青色;西方屬金,為白色;北方屬水,為黑色;南方屬火,為赤色;中央屬土,為黃色。晉代葛洪枕中書》以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額預氏為黑帝,治太恆山祝融赤帝,治衡霍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陰山。”五帝之神在唐代被封為王,天台道士司馬承份更謂:“今五嶽神樹是山林之神也,非正真之神也,五嶽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職,山川風雨陰陽氣序,是所理焉。冠冕服章,位從神仙皆有名教。”(見《文獻通考·郊社一六》)。
五嶽在宋代被封為帝,唐宋以後總稱五嶽大帝,五嶽之中,以東嶽大帝最為尊貴,所以古代的帝王登極,都必到泰山封禪祭告天帝以保佑政權昌運長久。《月令廣義·圖說·五嶽真形圖》這樣說:“泰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為五嶽祖,生掌人間生死貴賤修短。衡山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魚龍。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蘭食喚。華岳生掌金銀銅鐵,飛走蠢動。恆岳生掌江河淮濟。四足負荷等事。
唐代始五嶽封禪日漸隆重。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封中嶽為中天王。唐明是先天中封西嶽為金天王。開元十三年(725)封東嶽為天齊王。天寶五年(746)封南嶽為司天王,北嶽為安天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十五日詔泰山天齊王,加號仁聖天齊王:四年(1011)二月二十一日加號西嶽為順聖金天王;二十六日詔加中天王為崇聖中天王;五月加中嶽曰中天崇聖帝,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元聖帝。又加上五嶽後號:東曰淑明後,南日景明後,西日肅明後,北日靖明後,中日正明後。五嶽之神稱帝號由此而始。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又加上東嶽為天齊大生仁聖帝,南嶽司天大化昭聖帝,西嶽金天大利順聖帝,北嶽安天大貞立聖帝,中嶽中天大聖崇聖帝。

東嶽大帝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泰山者,乃 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秦漢之前,古人認為泰山為“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對之特別崇拜畏敬,謂泰山之神即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是我國民眾普遍信奉的神通廣大的一位尊神,神之 來歷據東方朔撰《神異經》所言:盤古終世之時,其子名赫天氏。時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於此時代代相傳,故其山後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長名金輪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彌輪仙女。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入腹,覺而有娠。生二子,長回金蟬氏,後稱東華帝君;次子金虹氏。後稱東嶽帝君。
金虹氏積德之初,因在長白山中佑民有功,伏費氏時即被封為太歲,掌天仙六籍,遂以歲為姓,以崇為名,先被尊稱為太華真人,彌輪夫人乃水一天尊之女。據說神農時,泰山神被賜天符都官,名號府君,後至堯、舜、禹、湯,周秦漢魏之世,也一直都在天都府君之位。
在我們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中,一直都認為泰山是管轄鬼魂的 地方。《三國志·管鉻傳》記有管路和兄弟所言:“但恐至泰山治鬼, 不得治生人。”《後漢書·烏桓傳》》說:其俗謂人死,則神遊赤山, 如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後漢書·方技傳》則載:“許峻自雲,嘗篤病,三年不愈,乃謁泰山請命。”劉恢鵬五官中郎將詩》雲。“常恐游岱宗,不復見故人。”應球百一詩云:“年命在桑榆,東嶽與我期。”《古樂府》亦有詩曰:“齊度游四方,各系泰山錄。人間樂未央,忽然歸東嶽。”《三教搜神大全》則說:“漢明帝時,封泰山神為泰山元帥,掌人間居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所以《岱史》引道經言:“五嶽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屬。岱(泰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職、生死、貴賤等事。”《風俗通義·正失》亦載:“岱宗上有金崔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五嶽記》則 稱“東嶽泰山神天齊王,領他官仙女九萬人。”
泰山治鬼魂之說,漢魏間已經盛行。但《日知錄》說:“考泰山之故,仙論起於周末,鬼論起於漢末。”這種結論一定是有所據的。《茶香室叢鈔》引《封禪書》內容,終於將神仙、鬼魂統一於泰山神的管轄之下:“泰山有天主地主之詞,其義即緣封禪而起。王者於此報天放有天主打,王者於此報地,故有地主調。死者魂歸泰山,即歸於地主耳。”這使泰山神終於有了雙重的神性職能。
我國歷史上的歷代帝王,從秦始皇到清乾隆帝,都曾接撞到泰山進行過封禪祭掃活動。所謂泰山封禪,據《茶香室叢鈔》引《史記正義》云:“泰山上築上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神道屬天,王者即封泰山以報天,則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屬地,王者既禪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諸山以報地,則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請山有鬼道矣。”這種官把泰山的歷史十分悠久。
始皇帝趙政統一六國前二年(前219),就率群臣東封泰山,在岱頂刻石頌德而歸。始皇逝世次年(前209),其少子胡亥即效法乃父再登泰山,並在始皇帝刻石之碑陰,又到其詔書,極力頌揚始皇創世立業之功德。這種隆重的封禪儀式的目的,就是告成於天,借泰山向天下誇耀自己的事業中文治武功的功業。但有唐以來的封禪泰山,給泰山加以至尊至貴的尊號,則有借泰山之威勢而求庇佑之念意。
據文獻記載,武后垂拱二年(686)七月初一日封東嶽為“‘神岳天中王”;萬歲通天元年(696)四月初一日又尊封為“天齊君”。唐開元十三年(725)玄宗皇帝加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7)十月十五日,沼封為“東嶽天齊仁聖王”。祥符四年(1011)加封尊號為“東嶽天齊仁聖帝”。元世祖、明太祖對泰山之神,也都相繼敕贈了較高的封號以榮神之威勢。
山東泰山腳下泰安市,有專門祭把東嶽大帝的場所“岱廟”。
東嶽大帝本來只是在岱泰山受祭掃,由於歷帝王推崇封禪,全國各地禮敬東嶽大帝亦蔚然成風。舊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大帝的神誕,廟觀中祭把,祝禱的活動十分隆重,其香火之旺盛,幾遍於全國各地。
炳靈公傳說是東嶽大帝的第三子,唐以前傳為惡人形象,騎從華麗,懺若峰王,“魯人畏敬,過於天齊”。後唐長興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進藥,小康,應增之請,封泰山郎為“威雄將軍”。宋大中祥符七年,沼封為“炳靈公”。後來吳地有以炳靈公為火神之祖者。現今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道教造像數龕,其中就供奉有東嶽大帝,淑明皇后和炳靈太子的神像,鐫刻十分精美。

南嶽大帝

南嶽衡山是五嶽之一,《史記·封禪書》雲漢武帝元封五年,“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是當時的南嶽。即今安徽的霍山,當時也稱潛山、霍山、衡山,今所稱五嶽中的南嶽,是指湖南衡山縣的衡山,大概是隋唐時所改祖。至於霍山,則又成了湖南衡山即今南嶽的屬神了。
南嶽大帝的來歷,《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載:南君神君姓丹名靈峙,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引東方朔《神異經》云:南嶽神姓崇,諱 。《歷代神仙通鑑》卷一五:“南嶽慶華紫光注生真君崇票(金蟬長子)。
南嶽大帝的神職:《歷代神仙通鑑》卷四:“(元始日)伯益即南嶽後身,為慶華注生真君,主於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等事。”又云:“伯益乃南嶽之後身,伯益相傳是禹時人,曾佑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接伯益,伯益辭而隱居。”
《雲及七簽》描述南嶽大帝的形象是:服朱光之飽,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龍,領神仙七萬七百人。霍山為其儲君,青城山為其丈人,廬山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龍為赤色,這是因為,與南相對的顏色,正是赤色。
唐玄宗時,封南嶽大帝為“司天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五月二十五日,追尊號曰:“司天昭聖帝”,以景明皇后配祀。
《癸辛雜識》記載:衡岳之廟,四門皆有會郎神,唯北門主兵。朝廷每有兵事,則前期差官致祭。沈作帶《寓簡》亦云:衡山南嶽廟,國家每大出兵,則遣使祭告。舊時全國名地建有南嶽廟。

西嶽大帝

西嶽大帝乃五嶽之一,西嶽大帝的來歷,《恆岳志》:“西嶽華山,終華、太白二山為副。岳神姓羌,諱 。東方朔《神異經》又云:神姓善,諱 。《龍魚河圖》又云:“西方華山君神,姓誥名郁狩”誥即是昊。
《隸釋》卷二東漢光和二年《樊毅修華岳碑》載:“謂之西嶽、祭視三公者,以能興雲雨,產萬物,通精氣,有益於人。其德體明,則有恢祥,荒淫臊穢,篤災必降。因該祭地,岳以配天。”
西嶽大帝的神職:《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三引《雲發七簽》:少笑為白帝,治西嶽。上應井鬼之精,下鎮秦之分野。《歷代神仙通鑑》卷四:“(元始日)皋陶是西嶽所化,敕為素元耀魄大明真君,主管世界珍寶五金之屬,陶鑄坑冶,兼羽毛飛禽之類。”
西嶽大帝的形象是“稱華山神眼白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乘白龍,領仙官王女四千一百人。
宋大中祥符中,追尊為“金天順聖帝”,配享肅明皇后。中國民間流傳有華山神之子華山三郎的故事。

北嶽大帝

五嶽中的北嶽恆山,是指山西渾源的恆山,北嶽在五嶽中地位較低。清順治以前的恆山是指河北大茂山北嶽大帝的姓名,說法不一,《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四引《恆岳志》:“顓頊氏為黑帝,治太恆山。”《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云:“北方恆山君神,姓登名僧。”北嶽恆山將軍,姓莫名惠,一雲恆山君伏通萌。”《歷代神仙通鑑》卷十五又云:“北嶽無慮山(太乙總玄)郁微洞淵無極真君晨鱷(金蟬第三子)。”《恆岳志》:“北嶽恆山。天涯、崆洞二山為副。岳神姓晨諱鱷。北嶽大帝的神職是:《三教源流大全》卷二:“北嶽者,主於世界江河淮濟,兼虎豹走獸之類、蛇虺昆蟲等屬。”《歷代神仙通鑑》卷四:(元始日)契乃北嶽轉世,今為郁微洞元無極真君,主世界江河湖海淮濟任渭,兼虎豹走獸之類,虺蛇昆蟲,四足多足等屬。
北嶽大帝的形象,《雲發七簽》說:北嶽神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長津悟真之印,乘黑龍,領仙人玉女七千人。
宋真宗朝追尊為“安天交聖帝”,配祀靜明皇后。

中嶽大帝

中嶽嵩山,包括太室山和少室山,因其鄰近洛水和古都洛陽,故在五嶽中地位較高。所以很早就獲得歷代統治者尊崇。為五嶽中始封五帝者。《中嶽嵩山太室石聞銘》載:嵩高神君,岱氣最純。春生萬物,膚寸起雲。並天四海,莫不蒙思。聖朝肅敬,眾庶所尊。
中嶽的信仰,比其他的四岳為早。《山海經·中山經》云:“苦山、少室、太室、皆家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餘屬皆東身人面也。”嵩山東為太室,西為少室。可知嵩山之神的形象,曾是半人半獸,正是人類早期所造之神在形象上的顯著特點之一。
中嶽大帝的名稱:《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載:“中央嵩山君神,姓春名選群。中嶽嵩高山將軍,姓石名玄。一雲嵩山君角普生。”《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五引《五嶽真形圖》載:“中嶽揮現”東方朔《神異經》云:神姓渾、諱善。”《無上秘要》云:“中嶽嵩山君,姓角諱普生。”
中嶽大帝的神職:《五嶽名號》載:“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神異經》云:“中嶽者主於世界地澤川谷溝渠山林樹木之屬。”
中嶽大帝的形象,《雲接七簽》載:“中嶽嵩高君,領他官玉女三萬人。中嶽君服黃素之飽,戴黃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陽和之印,乘黃龍,從群官。中嶽五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無上秘要》云:“中嶽嵩山君,姓角諱普生。頭戴黃農玉冠,衣黃錦飛裙,被黃文裘,帶黃神中皇之章。常以四季月乾支俱土日,乘黃霞飛輪一,奏真他名錄,上言於帝。”
武則天垂拱四年(688),“雍州永安人唐同泰偽造瑞石於洛水,獻之。其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武則天於是加封洛水之神,“又以嵩山與洛水接近,因改嵩山為神岳”,授天中王,並為登廟(見《舊唐書·禮儀志四》)。唐玄宗時,改封中嶽神為中天王,宋真宗時封為中天崇聖帝,元時加封為中天大寧崇聖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