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瓷器

五代瓷器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動盪時期,朝代更迭頻繁。在陶瓷生產方面,瓷窯數量略有減少,但瓷器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一時期的主要瓷窯有:越窯耀州窯和定窯。主要瓷種是:青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代瓷器
  • 種類青瓷
  • 地區:江南
  • 特點:質地細膩、器型規整
背景,代表產品,

背景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動盪時期。此時,江南一帶相對比較安定,北人南逃,南北往來,客觀上形成了相互交融、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局面。在這一時期,窯址數量略有減少但質量得到了提高。越窯耀州窯定窯所產出的瓷器為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品,其中以青瓷為最。五代十國瓷器的胎釉、器型、紋飾等都與唐代風格有著繼承和變革的血脈聯繫。如:越窯青瓷質地細膩、器型規整、表面光潤、口沿輕薄、均施滿釉,釉薄而勻;定窯瓷器式樣繁多,胎質有粗、細之分,釉色純白或白中泛青,較為潤亮。

代表產品

越窯秘色瓷
越窯是五代時期最著名的瓷窯,位於五代吳越國的境內,青瓷燒制歷史悠久,唐人陸羽曾將其列為青瓷名窯之首。當時,作為“秘色瓷”的青瓷已經成為吳越國錢氏的一大特產,具有了“官窯”的性質。作為小國,為了生存,吳越國當時不得不向大國納貢稱臣,進貢的物品中除珍寶外,常有數量很大的越窯“秘色瓷”,而且一次就達幾萬件、十幾萬件之多。
關於秘色瓷的“秘色”有兩種解釋:一是指釉色。晚唐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可見秘色瓷的釉色是“千峰翠”色,即“峰翠”色或翠色。而從見到的所謂秘色瓷來看,其胎質呈灰白色,釉質如脂似玉,清澈碧綠,造型典雅、凝重,表現出製造者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創造才能。二是指性質。宋人對秘色瓷的注釋是:“吳越秘色瓷,越州燒制,為供奉之物,故云秘色。”即認為吳越國的青瓷專供朝廷使用,百姓不得沾邊。
吳越國都城杭州和吳越國君錢氏家族及重臣的墓中,都出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秘色瓷。這些秘色瓷製作精細、胎土細膩、呈淡灰或灰色;眙壁較薄,口沿處更薄;造型規整、稜角分明、輕靈端莊;通體施釉,胎釉結合好;施黃色和青綠釉,以蜜黃色為主;稍後的以青釉為主,呈半透明狀。
五代瓷器的裝飾也以越窯為代表,集中了以前的各種方法並加以發展。裝飾題材有:矯健的各式蟠龍,翱翔天空的鶴、鳳,花叢中比翼雙飛的鸚鵡以及錢塘江洶湧的潮水等。刻畫人物的也很多,輪廓勾勒都很準確,線條流暢生動。蓮花瓣裝飾也異常豐富,有十多種不同形式與不同刻法 吳越錢氏降宋後,越窯的興盛時期隨之告一段落,以後逐漸走上了衰微的道路。
北方耀州窯青瓷
1984年以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銅川工作站在對黃堡鎮耀州窯遺址進行1萬平方米的發掘工作中,獲得了唐至元代的陶瓷碎片達百萬片以上。其中:最重要的發現當屬五代層出土的相當豐富的青釉瓷殘件,且可以復原的為數不少。青釉瓷有盤、碗、杯、盞、盞托、套盒、瓶、壺等,胎體較薄、造型秀雅、工藝精細。它們或以青釉素裹,或配以刻花、剔花、印花和鏤空等裝飾,十分美觀。一些盤、碗的圈足外撇:底心施滿釉,與唐越窯青瓷相類。有的圈足底心的釉面上留有細小支釘痕跡,釉面開本色細紋片,釉薄處顯露淡粉色。這些都與宋代汝窯青釉盤的釉質和支燒特徵極為相近。
耀州窯五代青瓷的發現不僅填補了五代時北方制瓷業的空白,又揭示了耀州窯借鑑越窯青瓷的工藝技術燒制出了更為精細的青釉器。該窯採用的細小支釘裝燒工藝和薄層釉開片的釉料配製及燒成技法,又給宋汝窯片紋青瓷的燒制以影響,對北方青瓷生產的不斷出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刻“官”字款青釉殘器的出土,則表明五代耀州窯是一處為宮廷燒制貢瓷的民間窯業。青釉剔花牡丹紋壺殘件的出土,還撥正了長久以來被稱為"東窯"生產的青釉剔花器實屬五代、北宋耀州窯新產品的史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