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麻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于田麻鴨是由野鴨自然交配雜交而形成,通過於田人民長期選育選配而成的具有優良生產性能的地方優良品種。于田麻鴨屬蛋用型鴨種、具有產蛋性能高、抗病力強,抗逆性強、成活率高,經濟效益顯著。于田麻鴨的個頭中等,羽毛以淺麻、褐色為主,以半舍飼半放牧為主,是綠色有機食品。公鴨成年體重在1.52千克左右,母鴨成年體重在1.71千克左右,肉鴨體重達到1.8~2.5kg以上即可出售。
2017年1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于田麻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田麻鴨
- 產地名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
- 品質特點:個頭中等,頸修長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86號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0日
產品特點,外觀特性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觀特性特徵
于田麻鴨屬肉蛋用型鴨種。個頭中等,頸修長。胸較淺,軀幹呈長方形。公鴨外貌特徵:頭部至頸中部呈黑色,頭部至頸中部呈黑色,頸中下部有層圈呈白色(有些寬而明顯、有些窄而模糊、有些無),頸下部、胸部呈灰麻或灰色,腹部呈淺灰麻或白色,背部、翅膀表面呈灰麻,臀部呈淺灰麻或白色,尾部呈黑色。展開翅膀,外側灰羽和白羽相間、內側為白羽,嘴、脛、爪、蹼均呈黃色。母鴨外貌特徵:頭部至頸中部呈淺褐麻或深褐麻,頸中下部有層圈呈白色(有些寬而明顯、有些窄而模糊、有些無),頸下部、胸部呈淺褐麻或深褐麻,腹部呈褐麻或白麻,背部、翅膀表面呈褐麻,臀部呈淺褐色或白色,尾部呈深褐麻。展開翅膀,外側褐羽、白羽和灰藍羽相間、內側為白羽,嘴、脛、爪、蹼均呈黃色。
內在品質指標
于田麻鴨肉內在品質獨具特色,水解胺基酸含量為12.42-12.96(克/100克)(其中,天冬氨酸1.18-1.22%、蘇氨酸0.53-0.56%、絲氨酸0.49-0.52%、谷氨酸2.05-2.08%、甘氨酸1.03-1.06%、丙氨酸0.83-0.86%、胱氨酸0.11-0.14%、纈氨酸0.62-0.65%、甲硫氨酸0.22-0.25%、異亮氨酸0.54-0.57%、亮氨酸0.95-0.98%、酪氨酸0.37-0.4%、苯丙氨酸0.47-0.5%、組氨酸0.38-0.41%、賴氨酸1.09-1.13%、精氨酸0.86-0.9%、脯氨酸0.7-0.73%),脂肪含量為0.51-0.63(克/100克)(其中,棕櫚酸占21.3%、硬脂酸占7.9%、油脂占50.9%、亞油酸占17.9%、亞麻油占0.4%),微量元素含量20.97-21.47毫克 /千克(其中,鈣1.242-1.297毫克 /千克 、鎂1.731-1.805毫克 /千克、鋅15.96-16.28毫克 /千克、銅1.98-2.03毫克 /千克、錳0.00047-0.00057毫克 /千克、硒0.0536-0.0582毫克 /千克)。
于田麻鴨蛋營養豐富,水解胺基酸含量為12.938-14.11(克/100克)(其中,天冬氨酸1.19-1.24%、蘇氨酸0.68-0.75%、絲氨酸0.99-1.04%、谷氨酸1.81-1.92%、甘氨酸0.41-0.47%、丙氨酸0.59-0.67%、胱氨酸0.28-0.34%、纈氨酸0.82-0.89%、甲硫氨酸0.56-0.63%、異亮氨酸0.59-0.65%、亮氨酸1.06-1.14%、酪氨酸0.57-0.64%、苯丙氨酸0.81-0.87%、組氨酸0.46-0.53%、賴氨酸0.92-1.03%、精氨酸0.69-0.75%、脯氨酸0.48-0.55%),脂肪含量為13.03-13.25(克/100克)(其中,棕櫚酸占35.9%、硬脂酸占10.4%、油脂占44.3%、亞油酸占9.5%),微量元素含量24.82-25.07毫克 /千克(其中,鈣7.398-7.412毫克 /千克、鎂1.389-1.398毫克 /千克、鋅14.96-15.07毫克 /千克、銅0.81-0.92毫克 /千克、錳0.0015-0.0018毫克 /千克、硒0.257-0.265毫克 /千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于田縣位於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東西寬30-120公里,南北跨度長約466公里,地形呈牛腿狀,全縣地勢南高北低,南北高差3500米。自南向北形成高山、河谷、戈壁、綠洲、平原、戈壁、沙漠等地貌類型。
于田縣波斯坦稻田是于田麻鴨民間養殖的發源地,因有大片的濕地和水域,又被成為“和田小江南”,區域內水資源豐富,地下水位高,水草茂盛,極為適宜發展麻鴨養殖。1975年成立到田指揮部後,其管轄範圍內已開發利用的稻田已有4.2萬畝、還未開發利用的濕地有6.3萬畝。沿315國道從東向西進入于田縣境內,國道兩旁的克里雅河流域灌溉區內,均有稻田分布。主要集中在國道兩旁的先拜巴扎鎮、斯也克鄉、喀爾克鄉、托格日尕孜鄉、西窩勒鄉、拉伊蘇良種場和克里雅河中下游的英巴格鄉、達里雅布依鄉也有大片的濕地,濕地總面積達到8000畝。全縣3.8畝稻區濕地面積為規模化集中養殖于田麻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
水文情況
于田縣地廣河多,全縣境內發源於山區的大小河流共11條,其中可利用河流5條,平均年總徑流量8.554億立方米。年徑流量2.7887億立方米,地下水儲存量為3186.84億立方米,地下水綜合補給量6.7294億立方米,山前礫石帶以下綠色平原區的地下水可利用開採量為2.28億立方米。源於崑崙山的克里雅河自南向北縱貫全境,全長約530千米,上中游水能蘊藏量為10.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5.28萬千瓦,年可發電量34214萬度。于田縣水域面積為69540畝,其中宜養面積8770畝,現在利用養殖面積2600畝。
氣候情況
于田縣屬暖溫帶內陸乾旱荒漠氣候,南部山區冷涼,半溫潤氣候區,中部平原暖溫乾旱氣候區和北部暖溫極端乾旱沙漠氣候區。本縣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春夏多風沙和浮塵等災害天氣。平均氣溫為11.6℃,平均降水量48毫米,蒸發量是2432毫米,北部沙漠地帶降水量僅為12毫米,年日照總數為2769小時,日照率為62%,平原區年總輻射量為143卡/平方厘米,是輻射高值區,大部分灌區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13天。平原綠洲年平均風速1.8米/秒,風速以春季最大,平均2.2米/秒,秋冬季最小,平均為1.4米/秒,春季盛行東北風。
歷史淵源
于田是以農業為主的中等小縣,屬獨立水系的灌溉農業縣,自然條件較為優越。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紀就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開發大片綠洲,成為古扜彌國繁榮的腹心地帶。漢唐時期,于田境內“土宜五穀並桑麻”、“果瓜蔬菜與中國等”曾興修水利,使用鐵器,用牛耕作,有了較為發達的農業。宋元時代由於宗教之爭,地域之爭,屢遭戰亂,農田荒蕪 ,“民避居山間”。明清時代,農業生產力漸趨穩定,農業發展迅速。
于田麻鴨原產於和田地區于田縣灌溉區濕地,暖季長期在濕地、稻田、池塘、湖泊和草灘里放牧,冬季適量補飼,具有耐粗飼、覓食能力強、抗嚴寒等優良特性,適合農區散養和水網區域放牧飼養,是西北地區唯一的地方鴨種。
為了有效地保護及擴繁于田麻鴨,通過地、縣兩級畜牧人的不懈努力,2009年于田麻鴨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列入種質資源保護。
2018年9月27日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第63號公告,于田麻鴨遺傳資源,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鑑定通過,並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根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鑑定辦法》規定頒發證書。
生產情況
于田縣農牧獸醫局有5台大型孵化機、3台小型孵化機。2014年于田麻鴨核心群達到7000羽。建成面積3000平米的圈舍,80畝水塘。截至2018年,麻鴨存欄近5萬隻。
產品榮譽
2017年1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于田麻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于田麻鴨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區域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東臨民豐縣,西連策勒縣,南接于田縣蘭乾鄉托格拉克村闊納巴格小隊和奧依託格拉克鄉吐米亞村,北接于田縣達里雅布依鄉。地理坐標為東經81°09′-82°51′,北緯35°41′-39°29′。地域保護總面積1.8萬平方公里,地域保護產量:純種于田麻鴨公鴨1.8萬羽,純種于田麻鴨母鴨5.4萬羽,商品于田麻鴨35萬羽。于田麻鴨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于田縣奧依託克拉克鄉、木哈拉鎮、阿熱勒鄉、英巴格鄉、加依鄉、科克亞鄉、阿日希鄉、蘭乾鄉、蘭乾農場、先拜巴扎鎮、斯也克鄉、勞改農場、托格日尕孜鄉、西窩勒鄉、拉伊蘇良種場、國營羊場、喀爾克鄉、老城區,轄11鄉2鎮4場1區。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7-01-2062
質量安全規定
于田麻鴨質量安全符合GB/T5009.92-2003、GB/T17377-2008、GB/T5009.124-2003和NO.2015(產)RZ0077綠色鴨肉食品的要求,于田麻鴨蛋質量安全符合GB/T5009.92-2003、GB/T17377-2008、GB/T5009.124-2003和NO.2015(產)RZ0083綠色鴨蛋食品的要求,于田麻鴨飲用水符合NO.2015(產)RZ0082綠色飲用水的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基地環境符合NO.2015(產)RZ0082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養殖區區內的大氣、土壤、養殖水塘質量符合綠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選擇地勢平坦,水域豐富,並有大量蘆葦、水草茂盛、昆蟲種類繁多的鹽鹼濕地區域進行養殖。
2、品種範圍:選用於田縣優質高產的地方品種于田麻鴨,種鴨選擇符合于田麻鴨標準、生產性能強、適宜在鹽鹼濕地養殖的健康于田麻鴨。
3、選育、生產技術路線:積極開展選種選配,根據綜合指數進行選擇,控制近親交配,採用家系等量留種,降低近交係數,確保于田麻鴨優良基因不丟失,實行封閉式保種,以達到本品種提純復壯和擴繁。重點選育體型、外貌、生產性能,開展純種繁育、提純復壯工作。經2-3世代的系統選育,使于田麻鴨的上述3個主要指標符合本品種要求,並使主要生產性能有所提高。提純復壯後,根據產業開發需要,改變生產養殖方式,傳統養殖和現代化養殖相結合,促使于田麻鴨養殖業規模化發展。于田麻鴨屬蛋肉兼用型品種,在品種選育方向是以產蛋性能為主,同時適當兼顧肉用性能。
4、生產選育指標:採取成年公鴨體重達1.64千克以上,成年母鴨體重達1.75千克以上,每隻種鴨年產蛋150枚以上。
5、技術依託:以新疆畜牧科學院和和田地區畜牧技術推廣站為依託單位。
6、保種技術措施:一是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保種計畫、保種方法和保種方案。自2011年以來,于田縣通過多方面籌集自治區專項、天津援建資金方式,投資100萬元建成總面積2380平方米的麻鴨保種場,目前已經制定了《于田麻鴨十三五發展規劃》;二是為促進農民增收和于田麻鴨保種雙贏,已經成立了于田縣麻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確保了于田麻鴨保護與開發能深入持久進行;三是不斷引進保護開發的新技術,今年聘請自治區畜牧科學院獸醫研究所專家進行現場指導,進一步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的飼養管理技術;四是通過自治區星火計畫和于田縣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經費,落實于田麻鴨提純復壯項目。充分發揮麻鴨保種場和達西曼洞麻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加強麻鴨的品種選育、淨化種質資源、養殖技術推廣,積極申請于田麻鴨列入到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名錄、推動麻鴨產品得到產業化經營,促進我縣麻鴨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7、生產過程管理:于田麻鴨生產過程嚴格按照《綠色食品原料(麻鴨)養殖技術規程》進行生產。
①雛鴨一般指2周齡以內的麻鴨,養好雛鴨是保證鴨的成活率的關鍵。
②中鴨通常指3-5周齡的麻鴨,中鴨的養殖效果能決定成鴨後的用途。 在炎熱的夏季,3周齡後的中鴨可通過水浴防暑降溫,每天把鴨群趕到場外的水塘放養3-5小時,可以增加麻鴨的活動量,促進生長發育。5-6周齡開始投餵玉米粒、苜蓿、菜葉,6周齡後可到水塘放養7-8小時、讓麻鴨在濕地、草場、濕地、沙丘覓食,晚上歸圈後可根據麻鴨食管膨大部的情況適量投餵玉米粒,降低飼料成本。
③成鴨通常指6-9周齡的麻鴨,6周齡時按于田麻鴨遺傳資源標準分為肉鴨群和種鴨群。做為肉鴨,公母鴨要分開飼養,準備出售的肉鴨應採用自食快速育肥方式,提供足夠的新鮮的配合飼料,保證鴨子攝食量170克/天以上。在飼料中添加葵花籽油渣、菜籽油渣、碎甜菜葉,杜絕添加催肥促生長類的藥物,全天供給足夠的飲水。注意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應激反應,晚上禁用手電筒照射鴨群。舍內溫度以18度左右為宜,夏天降溫防暑,晚上在圈外露宿,減少嬉水和運動時間,加速育肥,在2-3周內肉鴨體重達到1.8-2.5千克以上即可出售。種鴨要選擇體型外貌符合于田麻鴨標準的麻鴨做為種鴨,種公鴨要求高大、健壯、性慾旺盛的公鴨,種母鴨要選擇骨盆較寬、性情溫馴、體型中上等、性成熟早的母鴨,種鴨2年內留優去劣,第3年全部更新。種公鴨的性慾越強,產蛋多、受精率也高,產種蛋期間配備足夠的公鴨,小種鴨群公母比為1:7,大種鴨群公母比為的1:10。若產的麻鴨蛋為商用,母鴨在產蛋期、休產期、換羽期將公鴨隔離,以免騷擾。
8、孵化操作及管理技術:孵化前準備,在正式開機入孵前,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孵化機的性能,然後對孵化機進行運轉檢查、消毒和溫度校對。夏季沒經低溫貯存的種蛋入孵前無需預熱,可直接入孵。入孵,入孵方式分為分批入孵和整批入孵,種蛋消毒時對沾有泥巴、鴨糞的種蛋放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分鐘,洗乾淨後碼到蛋盤上。孵化期管理,整批入孵後,孵化前期溫度保持在37.8℃,中期37.3-37.5℃,後期36.5-37℃。孵化初期相對濕度為65-70%;孵化中期第9-16天相對濕度可降至60-65%,第17-24天,相對濕度再降至55-60%;孵化後期將濕度提高至75-80%,為了使蛋殼變脆、方便雛鴨啄殼,孵化後期每天可往加濕器的水盆里加入1公斤白醋。在通風空氣、照檢、翻蛋、落盤 、出雛時必須符合相關的技術要求。
9、鑑定選育:按照于田麻鴨標準實行定期鑑定選育,根據麻鴨好戲水、水中交配受精率高的特點,根據麻鴨個體生長和生產需求,每天定期在水塘放養3-10小時。
10、疫病防疫:做到按時防疫,嚴格操作規程,保證防疫密度。
11、雛鴨發放:實行無償技術服務,簽定于田麻鴨飼養、管理、發展、保種的契約。
12、種鴨選育保種:實行一年一更換,保障于田麻鴨的純度和優良品種的性能。
13、飼料配製:飼料主要以玉米粉、麩皮、玉米粒、稻糠、油渣、甜菜、苜蓿、蘆葦草粉為主。
14、生產記錄:于田麻鴨的生產過程要求建立詳細的各種記錄,包括鴨苗購入、飼料、獸藥使用記錄、消毒記錄、免疫記錄、診療記錄、防疫檢測記錄、病死禽無害化處理記錄、飼料、飼料原料、獸藥購買記錄、產品銷售記錄,並妥善保管,以備查閱。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保護範圍內的于田麻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于田縣動物疫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