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氏宗族
- 起源:出自「姬」姓
- 類型:以國名為氏
- 相關文獻:《元和姓纂》
《于氏族譜》詳細地記錄了于氏宗族的淵源譜系,其內容不僅涵蓋家規遺訓、族人生平、任職履歷、屬地變遷等多方面內容,而且還專門收錄了諸多名人撰寫的銘文、傳記。...
「於」源出 ;一; 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和《廣韻》所載,周武王第三子受封於邘國,稱為邘叔,其後去邑旁為於,有于氏。 二﹕為鮮卑...
·于氏宗祠于氏宗祠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頭四合院,占地3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五間,其中供奉首先祖於有道及其後代先逝者。于氏家族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後裔。...
金壇市于氏家族五世皆居洮西王母觀。自明代於契玄始,遷居縣城沿河街,成為金壇城裡于氏始祖。...
何氏家族:一個成績遍地開花的家族 203雷氏家族:建築世家的精湛沿襲 216後記229 [1] 傳承——家族基因的秘密(中國篇)媒體評論 編輯 ...
此後,現龍之侄十四世祖“際昌”繼遷寒亭定居,此為于氏家族來寒亭定居的一世祖。此後子孫延綿,歷代相傳,至十九世於學濂任“翰林院待詔,誥授奉政大夫”。於學濂...
新發現的于慎行家譜碑位於平陰縣東阿鎮國小南面約150米處,為三塊石碑並立,最高的一塊碑高約2米,石碑上刻有于氏家族的名錄。于慎行為明萬曆皇帝及其子、孫三...
明朝三代帝王師于慎行,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因先世為登州府文登縣赤山盤龍村遷東阿之楊柳渡,故族譜堂號為登文堂。于氏之先世祖居登州府文登縣赤山盤龍村...
自元代到現在700多年,子孫繁茂,名人輩出,《于氏族譜》載:“于氏始祖北宋以前由郯城縣遷入文登,于氏族麻公於明洪武十七年為避兵焚自山東文登遷居濰縣河灘東莊,...
於家汶畔村位於汶河東岸,距黃旗堡火車站2.5公里。位於安丘城東北18公里的黃旗堡鎮杞城村以北。相傳,明代于氏建村,據《于氏族譜》記載:“吾于氏原籍系山西省...
《李氏族譜》載:“始祖諱尚志,明洪武初,自山西洪洞西鵲窩徒居淄邑西南隅傅家莊, 即今平堵溝是也。 ”據此,明初即已形成村落。《高氏墓碑》、《于氏族譜》...
于氏可謂家族興旺,人才輩出。顯示于氏家族榮耀地位的建築標誌是原東阿縣(今東阿鎮)古城內的於閣老府及其御敕建築,以及于氏前後塋地、于慎行神道碑。...
蜂王于氏家族同古邑(孟津)喬窯喬氏家族每每結為秦晉之好,兒女親家,友誼親情,不絕如縷,“喬尚書不忘恩師於春雷”的故事,成為了孟津人民世代相傳的尊師佳話。...
《李氏族譜》載:“始祖諱尚志,明洪武初,自山西洪洞西鵲窩徒居淄邑西南隅傅家莊, 即今平堵溝是也。 ”據此,明初即已形成村落。《高氏墓碑》、《于氏族譜》...
于氏家族“一門五進士,兩代清廉官”,至今仍在當地民間流為美談。[1] 小東莊村人物 編輯 于凌辰,世居濰縣東鄉小東莊,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進士。歷任工...
據《于氏族譜》記載,山東半島文登的大水坡是該姓聚居地,後分成三支,其中一支遷移到青島。明朝永樂年間,于姓長支於臘神、於功神等遷入現市南區大堯村又復遷...
後于氏宗族繁衍為第一大姓。據于姓碑文記載,村北原為戍邊兵營,旌旗林立,故名“旗旌村”。明代為防倭寇入侵,於沿海設墩台,派兵守衛,發現敵情,以狼煙火把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