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之際,何所發生

于思之際,何所發生

《于思之際,何所發生》是2024年崇文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麥可·哥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思之際,何所發生
  • 作者:麥可·哥文
  • 譯者:周建漳
  • 出版時間:2024年8月
  • 出版社:崇文書局
  • ISBN:9787540376314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構擬了五個對話短劇,分別揭示了“勇敢”“建築”“忠誠”“轉變”和“學習”這些詞如何令思想的轉變發生,讓根本的、存在性的真理顯現。隨後,作者指出,哲學驚奇,它的最高層次一直被稱作形上學,也是一種轉化,這種轉化以柏拉圖的理型為中心,是我們思想的根本躍升,它將日常思考轉化到超越日常思考。形上學驚奇的主題是存在之實(being real),即我們自身的實在。去轉變就是去使我們的存在之實成為真理,驚奇是這一轉變的本質,而哲學真理是被強烈地轉變了的實在。作者認為,在這種轉變之中有強力(violence)的作用,為了讓形上思維轉變我們,必須要有強力,它將存在之實(在)轉變為為實(在)的真理,而我們既是被強力衝擊的又是施加強力者。為了能施加此種強力,真理被刻畫為重要的,發生的,使能的,揭示的,要求的。接下來,哥文轉而探討我們發現這樣的真理的能力——學習。作者分別例示了林肯、哲學系本科生和孩子如何通過學習被轉變,這種轉變甚至讓一個國家新生,讓思考終極者意識到他本身就是終極,讓無辜的孩子成長為有責的成人。作者揭示了這一轉變的悖論/反諷本質。最後,作者分析了這一探索的源泉:柏拉圖、康德、海德格爾。

作者簡介

麥可·哥文(Michael Gelven,1937—2018),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師從美國現象學先驅、《現象學運動》作者赫伯特·施皮格伯格,後於北伊利諾伊大學哲學系任教46年,1997年起任該校傑出研究教授,直至2011年榮譽退休。著有《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評註》《凜冬、友情與罪責:自我探究的源泉》《精神與存在:哲學的探索》《真理與存在:哲學的探索》《為何是我?命運的哲學探索》《戰爭與存在:哲學的探索》《追求善好:判斷、價值和存在的哲學探索》《存在的風險: 好與壞的含義》《邪惡這邊》《提問之謎:哲學的探索》《真理與喜劇藝術》《于思之際,何所發生》《評判希望:抵達真與假》。
周建漳,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現代西方哲學、歷史哲學研究,近年專注於真理理論研究。著有《歷史及其理解和解釋》《歷史哲學》等,譯有阿瑟·丹圖著《敘述與認識》、安克斯密特著《歷史表現》《歷史表現中的意義、真理與指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