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甸子鎮

二道甸子鎮

二道甸子鎮位於樺甸市東部,距城區39公里,東與敦化市接壤,南與紅石砬子鎮交界,西與公吉鄉為鄰,北與樺樹林子和蛟河市漂河鎮相連。東西長55.5公里,南北寬12.75公里,幅員681.7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有較大山峰17座,南土頂子為最高峰,海拔1274.4米。西部和南部多丘陵和山崗地,東西長、南北窄,狀如香蕉。

二道甸子還有金礦,位於北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道甸子鎮
  • 地理位置:樺甸市東部
  • 幅員面積:681.7平方公里
  • 海拔:1274.4米
基本資料,歷史沿革,地理概況,行政區劃,經濟情況,行政黨務,公共事業,相關詞條,

基本資料

二道甸子鎮位於樺甸市東北部。距樺甸市城區39公里,東與敦化市接壤,南與紅石砬子鎮交界,西與公吉鄉為鄰,北與樺樹林子和蛟河市漂河鎮相連。轄暖木、帽山、中勝、荒溝廟、新風、永慶、革新、地窨子、金龍、樺樹、牡丹、車轅溝、嘎河、富民14個行政村,東西長55.5公里,南北寬12.75公里,幅員681.7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總人口為21730人。204省道穿境而過。二道甸子金礦礦部設境內。

歷史沿革

因木其河岸各有一片大草甸子,而得名二道甸子屯。此地在清同治末年開發;民國初期歸八區管轄。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59年併入樺樹林子公社,1961年恢復二道甸子公社。1965年,將二道甸子公社改設二道甸子鎮,同時成立木其河公社。1969年,將二道甸子鎮與木其河公社合併為二道甸子公社。1981年,將二道甸子公社重新劃分為二道甸子鎮及木其河公社。1996年,面積672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暖木、帽山、中勝、荒廟溝、新風、永慶、革新、四道溝、地窨子、金龍、朝陽11個行政村和按序數命名的6個居委會。?年,面積681.7平方千米,人口21697人,轄11個村。2010年,將樺樹林子鄉江東的樺樹林子、牡丹、車轅溝、富民、嘎河5個行政村劃歸二道甸子鎮管轄;撤銷四道溝、朝陽2村。

地理概況

位於樺甸市人民政府駐地東北69公里處,東以張廣才嶺為界與敦化市相連,南以猴嶺為界與紅石砬子鎮鴨綠溝接壤,西與松花江為界與公吉鄉為鄰,北與樺樹林子鄉和蛟河市漂河鎮交界東西長55.5公里,南北寬12.75公里,幅員681.7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有較大山峰17座,南土頂子為最高峰,海拔1274.4米。西部和南部多丘陵和山崗地,東西長、南北窄,狀如香蕉
松 鼠松 鼠
境內有耕地7962公頃、草地456.53公頃。山中有野貓、猞猁狐狸松鼠等動物,有人參貝母五味子等30餘種中藥材,有可食用的蕨菜、薇菜、黃瓜香等野菜,有各種野花。地下埋藏著等礦產。境內水利資源豐富,木其河貫穿全境。

行政區劃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20282101:--200 121金龍村 --202 220地窨子村 --203 220永慶村 --204 220革新村 --205 220暖木村--206 220帽山村 --207 220中勝村 --208 220荒溝村 --209 122新風村 --211 220樺樹村 --212 220牡丹村 --213 220車轅溝村--214 220富民村 --215 220嘎河村
山參山參
總的來說,幅員面積為672.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1730人,轄11個、54個自然屯、6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1個社區、6個居民委。

經濟情況

有供銷社中心店1個,分銷店6個,經營商品2984種。中心店、分銷店以承包租賃形式轉為個體經營。全鎮有個體商戶786戶。鎮區有較大酒店 4個,飯店21個,各村也有飯店。鎮內有金融單位2個。
全鎮創辦企業26個。其中,民營企業3個,金牛飼料養殖公司、免燒磚廠和水泥製品廠。免燒磚廠投資500萬元,水泥製品廠續建項目擴大投資360萬元。全鎮現有工業企業7個,年工業總產值1418萬元,利稅41萬元。民營企業實現產值566萬元,比上年遞增了4.5%。
狐 狸狐 狸
山參
1997年進行園參野化1.5公頃。1998年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園參野化初具規模,到1999年種植山參800公頃。2003年全鎮參農達到455戶。
200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142公頃,糧食總產量21185噸,農業總產值12326萬元(現價),其中糧食2050萬元、畜牧7019萬元、多種經營3257萬元。
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43.989萬元,比上年增長0.25%,其中農業生產總值18.324萬元,比上年增長5.66%。全口徑財政收入104.56萬元,完成任務的104%。農民人均收入4001元,同比增長了5.4%。二道甸子鎮園參野化面積已超過了4000公頃,中藥材種植栽培10公頃,林蛙養殖、梅花鹿養殖、生豬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已形成了山參種植、中藥材、林蛙、黃牛等優勢產業,全鎮的人均收入提高了7個百分點,農民民眾得到了實惠。目前,全鎮農民創業項目已達3100多個,湧現出創業典型87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達5000多人。
松花江松花江
招商引資
2007年全年引進資金2960萬元,其中發展黃牛育肥產業項目、“金牛飼料公司”總投資2100萬元,免燒磚廠投資500萬元,水泥製品廠續建項目擴大投資360萬元。全鎮現有工業企業7個,年工業總產值1418萬元,利稅41萬元。
特色產業
二道甸子鎮的主導產業是黃牛養殖產業。
以金牛飼料養殖公司為龍頭,全鎮推廣黃牛育肥產業化生產,逐步形成
黃 牛黃 牛
牧業小區。引進資金2960萬元,其中發展黃牛育肥產業項目、“金牛飼料公司”總投資2100萬元。已發展規模化育肥園1個,致富大戶36戶。培育和壯大6個支柱產業和2個龍頭企業,其中黃牛、食用菌、中藥材、林蛙已列為市級產業。黃牛發展到37000頭,食用菌大戶40戶,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500公頃,林蛙大戶72戶。

行政黨務

新農村建設
試點屯有兩個,共投資185.5萬元:一是吉林省的新農村試點屯新風村建新屯;二是鎮級試點屯中勝村中勝屯。省級試點新風村建新屯,一是修建水泥路巷道及標準邊溝;二是建設高標準的磚砌圍牆;三是修建和推廣沼氣池建設和修建衛生廁所。鎮級試點中勝村中勝屯,完成水泥路建設2公里;修建磚圍牆500延長米,清理路障1000延長米,清運各種垃圾100噸。
鄉鎮座談會鄉鎮座談會
勞動和社會保障
2007年農村低保戶543戶1054人。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0人,年發放保障金173556萬元。辦理農村醫療求助16戶,城鎮住院醫療保險參保73人。完成9戶老兵建房,補助資金3.7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24個,安置“4050”人員20人。
黨務
二道甸子鎮召開“三清 鄉鎮座談會
兩建一公開”活動動員大會後,抽調17名機關幹部配合市工作組進行“三清兩建一公開”活動,建立舉報箱16個,召開各種座談會192次,走訪民眾1012人次,民眾參與面達90%以上。

公共事業

2008年內規劃建設住宅樓3座,修復路燈11盞,擴充飲用自來水15戶,投資3萬元清運生活垃圾。投資20萬元完成鎮區的總體規劃。公路建設和村村通水泥路的建設步伐加快,在省建設榆江公路的條件下,入境42公里,全線貫通柏油公路。還修建榆江公路至朝陽溝、榆江公路至錯草、榆江公路至西北岔的水泥公路,同時修建的還有革新口子、啟新、中勝、建新四個屯的屯內水泥路,年內水泥路建設總長為20.7公里。
鄉鎮圖書室鄉鎮圖書室
1994年後,二道甸子鎮相繼獲得省“百鎮文化輻射工程”等30多個殊榮。2004年、2005年全鎮財政收入分別比原計畫超額完成40%、92.8%,農民人均收入也由2003年的2596元增加到2005年的3796元。
建設住宅樓3座,修復路燈11盞,擴充飲用自來水15戶,投資3萬元清運生活垃圾。
二道甸子鎮二道甸子鎮
投資20萬元完成鎮區的總體規劃。公路建設和村村通水泥路的建設步伐加快,在省建設榆江公路的條件下,入境42公里,全線貫通柏油公路。還修建榆江公路至朝陽溝、榆江公路至錯草、榆江公路至西北岔的水泥公路,同時修建的還有革新口子、啟新、中勝、建新四個屯的屯內水泥路,年內水泥路建設總長為20.7公里。
2003年,二道甸子鎮有國小9所,鎮內為中心校,加外8所學校為暖木、帽山、中勝、永慶、革新、四道溝、地窨子、金龍國小。共有60個教學班,1513名學生。2003年有教師47名,其中大學本科學歷有8人,專科學歷34人。考入重點高中的學生6名,考入一般高的31人。1993年鎮衛生院門診樓落成。把原防保組改為防保站。2002年購進尿液分析儀、血球計數儀、B超機等醫療設備。2003年設發熱門診,防控非典型肺炎。衛生院固定資產138萬元,醫療設備價值40萬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事業發展,全鎮97%的農民全部參加合作醫療。落實現行生育政策,符合政策生育率93%,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民眾文化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在全市農民文藝匯演活動中獲3個獎項。
2003年以來,將文化站、廣播電視管理站合併、組建了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同時還對人員實行了騁任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定崗、定員、定責。採取政府騁任服務中心主任,由服務中心主任騁用工作人員的層級騁任制度。為了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被騁用的人員先後被派到吉林物華聲影視製作培訓學校、樺甸市電視台學習進修。該政府對文化站進行了管理機制改革,將產權屬於鎮政府的影劇院、圖書室、文化活動室等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的房舍無償提供給服務中心使用,並對服務中心的經濟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構建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支持、自我發展”的管理新體制,為服務中心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文化服務中心還藉助有線電視全省聯網的契機,架設了100公里光攬,更新改造了用戶線路,把55套電視節目送到了全鎮11個行政村、54個自然屯,實現了有線電視屯屯通,收視率達到95%以上。二道甸子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已發展成為集廣播影視、圖書閱讀、文藝演出、科技培訓、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村文化服務站,也是全市人員最多、場所最大、設備最全、實力最強的鄉級文化廣播站。
組建的“夕陽紅”樂隊,常年活躍在村屯、街頭,為村民們婚嫁慶典無償帶去了節日的祝福和美好的祝願。在該樂隊的帶動和影響下,一批歌舞、戲曲、繪畫等愛好者也脫穎而出。
鄉鎮文藝匯演鄉鎮文藝匯演
中勝村的李志文就是在該樂隊的帶動下開始從事木雕創作的,他為企事業單位雕刻牌匾已初見經濟效益
籃球比賽和健身秧歌已經成為村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盛餐。每年都投資1萬餘元的籃球隊,全鎮11個村已全部組建了籃球隊,並不斷發展壯大;健身秧歌已發展到9支。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通過自編綜合節目,大力宣傳科技致富信息,利用重要時段滾動播放《林下參栽培技術》、《五味子管理技術》、《黃牛育肥》、《塑膠袋地栽木耳》等實用技術光碟。自辦節目,增強了農民科技種植養殖的意識和致富的信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