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沖村位於廣東省中山市西區街道西北部,距西區辦事處約2.3千米。西臨東升鎮觀欄村,東面及西面均連沙溪鎮隆圩村,東北鄰四沖村,西南臨一衝村。聚落沿石特涌兩岸呈線狀分布。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該村地域淤成沙地,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始有阜墟葉、黃等姓遷此墾耕,種植甘蔗,設糖寮製糖。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隆鎮角村人接收該塊地產,改種水稻。因地處石特沙中第二條涌,故名二涌村,後人慣寫為二沖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沖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山市西區街道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姓氏,本地方言,傳統建築,傳統習俗,本地特產,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該村清道光七年(1827年)屬香山縣隆都,清光緒初年(約1880年)屬隆鎮,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第二區。1925年屬中山縣第二區,1930年屬西鄉區,1931年屬第二區。1953年屬第十一區(駐港口鎮)沙蔭鄉,1955年屬港口區沙蔭鄉,1957年屬沙蔭鄉。1958年8月屬東方紅公社,12月屬沙溪大公社。1959年4月屬沙蔭公社,1961年8月屬港口區沙蔭小公社,1963年屬中山農場,1970年屬沙蔭公社隆平大隊,1981年屬沙蔭區隆平大隊。1984年屬中山市沙蔭區隆平鄉,1987年屬沙朗鎮隆平村,1999年8月屬西區隆平村。2005年至今屬西區隆平社區,為隆平社區第二村民小組。
經濟
二沖村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蔬菜、水果,養殖“三鳥”和塘魚。改革開放後,工業逐漸發展。2007—2009年政府共向二沖村征地660畝。現尚有170畝地種植苗木,80畝魚塘,另有零星土地供村民種植蔬菜。2015年末農業總產值約350萬元。現經濟以工業為主,村內有10家企業,規模較大的有中山市朗科包裝有限公司。大多數村民進廠務工,部分外出開辦工廠、從事運輸業。村民主要收入為工資收入、個體經營收入、農業收入、物業出租收入和集體經濟分紅。
人口
2015年末,二沖村戶籍人口487人。其中:男性245人,女性242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1歲(女);常年在附近城鎮生活和工作2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18人。
歷史文化
村民姓氏
村民主要為葉姓和黃姓。
本地方言
傳統建築
村民原先多住茅屋、磚瓦房,現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現存有舊磚瓦房12座,代表性民居位於隆平社區2—23號,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面積約50平方米,磚木結構,人字形屋頂,內有閣樓,屋檐以簡單的藍色菱形為裝飾,門前庭院寬闊。
村中供奉土地神的政安社(附石敢當)和大社(附石敢當),初建年代不詳,均重建於2009年。逢每月初一十五、傳統節日、添丁、添壽或婚喪嫁娶,村民都會祭拜土地公,遇添丁之喜進奉豬腳姜,結婚進奉喜糖、喜餅等。
傳統習俗
二沖村所屬隆平社區素有敬老傳統。20世紀80年代起每年均舉辦重陽節老人聚餐活動,由社區和村中企業共同出資。70周歲以上的老人獲得金戒指一枚,80周歲以上的老人獲金項鍊一條,90歲以上的老人獲金牌一塊。此傳統至2011年取消,改為發放老人節慰問金。
本地特產
該村特色農產品有石茯龍眼、黃皮、番石榴、大蕉(即芭蕉)和西蕉(即香蕉)等。特色傳統食品有穀米煎堆、角仔、年糕、茶果、欒餅、廣式月餅、鹹肉粽、豬腳姜、壽包、壽麵、芋頭糕、蘿蔔酸、黃瓜酸等。
公共設施
國道G105線、G94珠三角環線高速和省道沙古公路經過該村附近。全村於20世紀50年代通電話,60年代通電,90年代通自來水,2006年村道水泥硬底化,2007年村里通網路。二沖村與四沖村交界處有水泥橋連線兩岸。2009—2010年,村道拓寬,河涌整治後,村容村貌整潔。村中有隆平社區活動中心(居家養老中心)和藏書達4000冊的隆平社區文化室。成立有多支文體隊伍,每年定期舉辦活動。村內有聚星學校,屬民辦九年制學校。隆平社區居委會辦公地點駐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