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十六衛軍
- 性質:軍制
- 朝代:明
- 特點:世襲制
親軍26衛,五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明史職官,
親軍26衛
親軍上直二十六衛,分別是: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左衛、錦衣衛、旗手衛(以上舊為上十二衛)、金吾右衛、羽林前衛、燕山左衛、 燕山右衛、燕山前衛、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武功中衛、武功左衛、武功右衛(此三衛為軍匠,隸屬工部管轄)、永清左衛、永清右衛,以上俱不屬五軍都督府管轄。
五軍都督府
左軍都督府
在京管轄:留守左衛、鎮南衛、驍騎右衛、龍虎衛、瀋陽左衛、瀋陽右衛六衛。在外下轄浙江都司十六衛、三十八個千戶所;遼東都司二十五衛、十八個千戶所;山東都司十九衛、十六個千戶所、三個儀衛司、三個群牧所。
右軍都督府
右軍都督府在京管轄留守右衛、虎賁右衛、武德衛三衛。在外下轄直隸都司一衛,陝西都司二十八衛、十六個千戶所、三個儀衛司、三個群牧所。陝西十二衛、三個千戶所。四川都司十一衛、十個千戶所,二個儀衛司、一個群牧所。廣西都司十衛、二十三個千戶所、一個儀衛司。雲南都司二十衛、二十個千戶所。貴州都司十七衛、十二個千戶所。
中軍都督府
中軍都督府在京下轄四衛,在外下轄直隸都司二十六衛、十六個千戶所、中都(鳳陽)七衛、一個千戶所。河南都司十二衛、六個千戶所、七個儀衛司、四個群牧所。
前軍都督府
前軍都督府在京下轄三衛。在外下轄直隸一衛,湖廣都司二十七衛、三十三個千戶所、四個儀衛司、三個群牧所。湖廣七衛、九個千戶所、三個儀衛司。福建都司十六衛、二十個千戶所。江西都司四衛、十一個千戶所、三個儀衛司、二個群牧所。廣東都司十五衛、五十一個千戶所。
後軍都督府
後軍都督府在京下轄二十衛。在外知直隸三十四衛、十二個千戶所。 河北都司二十三衛、八個千戶所。山西都司九衛、九個千戶所、三個儀衛司、三個群牧所。
另外其他都司一奴兒乾都司下轄三百八十四個衛所,實際皆為少數民族的土官衛,同樣在雲南、四川、貴州和甘肅也有為數眾多的土官衛所,但並不屬於明代的正規衛軍。
明史職官
明史·志52·職官5
皇帝親軍共26衛(不隸屬五軍都督府):
錦衣衛、旗手衛、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左衛(以上12衛,洪武時設定)。
金吾左衛、金吾右衛、羽林前衛、燕山左衛、燕山右衛、燕山前衛、大興左衛、濟陽衛、濟州衛、通州衛(以上10衛,永樂時設定)。
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宣德八年設定)。
--------------------------------------------------------------------
錦衣衛:掌侍衛、儀仗、緝捕、刑獄。
旗手衛:掌旗鼓、守衛。
府軍前衛:統領幼軍(補充兵)。
金吾、羽林等十九衛,掌守衛巡警。
騰驤等四衛,掌隨駕護衛。
唐朝時,都督帶使持節的,稱節度使。中唐以後,朝廷組成新的中央禁軍共十個: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策軍、左右神武軍、左右神威軍(勢力最強,中設護軍中尉,由宦官擔任,為禁軍統帥),各置大將軍、將軍、龍武、神策、神武等為統軍。
宋代正規軍都稱為禁兵,仁宗時達八十多萬人。禁兵由三衙統領,三衙長官分別稱為殿帥、馬帥、步帥,合稱三帥。教練武藝的軍官稱都教頭、教頭,單稱教頭的地位很低。(如林沖)禁兵的調動權在樞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樞密院是軍事行政機關,長官為樞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設兵馬總管或兵馬都監(簡稱都監),或提轄兵甲(簡稱提轄)。(如張都監、魯提轄)
明代的軍制,繼承發展了唐、宋、元三朝的兵制特點,建立了衛所制。明代的軍籍是世襲的,衛所兵有定籍,兵農合一,屯守兼備,不但保證了兵源,也滿足了軍隊的供給。明代的衛所極其龐大複雜,分為直屬皇帝的親軍京衛和五軍都督府下轄的衛所。其中又有屯墾衛,駐守衛、戍軍衛和護衛。全國的衛軍人數多達二百餘萬,在明中後期都超過了二百六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