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人並走
- 來源:《晉書》
- 道理:抓住關鍵環節
- 主角:苻融
讀音,人物,譯文,出自,注釋,推理,道理,
讀音
er ren bing zou
人物
苻融【fú róng】(?—383年),字博休,略陽臨渭(今甘肅天水東北)人,氐族。皇室宗親,苻堅的弟弟。史稱“少而岐嶷夙成,魁偉美姿度。”累官司隸校尉、冀州刺史等,封陽平公。代王猛為鎮東大將軍冀州牧。他力阻苻堅發動對東晉戰爭,但苻堅沒接受。後來苻堅的軍隊在淝水之戰中大敗,苻融率步騎25萬為秦軍前鋒,“馬倒被殺,軍遂大敗”。贈大司馬,謚曰哀公。
譯文
(前秦苻融任冀州的行政長官)有個老婦人在路上遇到搶劫,拉長聲音喊“有強盜”,一個路人追趕上去為老婦人捉住強盜。強盜反咬一口誣陷路人,這時天色已經昏黑,沒有人知道其中哪個是強盜,於是就把他們都押送到官府。
苻融見到他們後笑著說:“這個容易知道,可以讓兩個人一齊跑,先跑出鳳陽門的不是強盜。”二人先後出鳳陽門,隨即回到公堂,苻融神色莊重地問後跑出鳳陽門的人:“你是真的強盜,為什麼要誣陷別人呢?”強盜終於認罪了。原來因為強盜如果擅長奔跑,必然不會被路人捉住,因此知道不擅長奔跑的那個人是強盜。
出自
注釋
選自《晉書》。並走:一起跑。走:古漢語中是“跑”的意思。
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並走,先出鳳陽門者非賊。”既而還入,融正色謂後出者曰:“汝真賊也,何誣人乎?”賊遂服罪。蓋以賊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賊也。蓋辯誣之術,唯博聞、深察,不可欺惑。
姥(mù):年長的婦人。
喝賊:拉長聲音喊“有賊”。
為:替。
逐:追趕,追逐。
融:人名,指苻融。
擒:捉住。
莫:沒有人。
其:他們。
孰是:哪一個是(賊)。
乃:於是。
俱:一起。
送之:送:被送。之:到。
並:一起。
走:跑。
非:不是。
既:已經。
還:回來。
正色:板著面孔,態度嚴肅。
汝:你。
何誣人乎:為什麼要誣賴別人呢。
遂:於是,就
以:憑著。
若:如果。
易:容易。
入:進入。
推理
如果強盜跑得快,必然不會被路人捉住。所以強盜一定跑得慢些。
本文讚揚了苻融的機智,善於斷案。
道理
對於表面複雜的問題,只要抓住關鍵環節,讓事實說話。要善於察言觀色,細緻全面地分析情形,抓住關鍵問題。對於細節,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