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21.00畝(其中:水田0.00畝,旱地1121.00畝),人均耕地0.56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975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63.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4畝,主要種植梨、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3.00畝,其中養殖面積12.00畝;荒山荒地120.00畝,其他面積3895畝。有煤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通電、通路 、通電視、通電話。有504戶飲用井水,有50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504戶通電,有47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4.02 %和98.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0戶(分別占總數的71.71%和27.89%)。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6.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農用運輸車6輛,機車41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0畝,有效灌溉率為26.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5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3畝。
到2009年底,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建有小水窖722口;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7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其他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95.9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3.22萬元,占總收入的44.38%;畜牧業收入263.52萬元,占總收入的33.1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41頭,肉牛14頭,肉羊90頭);漁業收入1.20萬元,占總收入的0.15%;林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025%;第二、三產業收入82.60萬元,占總收入的10.38%;工資性收入65.44萬元,占總收入的8.22%,其它收28萬元,占總收入的3.52%。農民人均純收入2562.00元,農民收入以烤菸、蠶桑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7.3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3人(占勞動力的6.72%),在省內務工72人,到省外務工11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04戶,共鄉村人口2007人,其中男性1046人,女性961人。其中農業人口1990人,勞動力 1236人。該村是漢族居住地,有少數民族20人,其中彝族19人,其他民族1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人,占人口總數的0.2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1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1.05%;享受低保92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2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210人,距離鎮中學1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9人,其中小學生210人,中學生69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1人,其中男性黨員48人、女性黨員13人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5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 50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3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5.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64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46.64萬元,有固定資產79.2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內交通不變,雨天出行難,山多水少,田少地多,加之連年乾旱,農業難以發展。水利設施條件不足,各種養殖業沒有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不明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爭取上級各種扶持資金,認真落實好水利、交通、教育等行業的發展措施,帶領民眾大力發展好養殖業、種槙業和林果業三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