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壓成型

乾壓成型

乾壓成型是指陶瓷生產中較常用的一種坯體成型方法。將粉料加少量粘合劑造粒,然後裝入模具中,在壓力機上加壓,使粉粒在模具內相互靠近,並借內摩擦力牢固地結合,形成一定形狀的坯體。感應加熱表面熱處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壓成型
  • 外文名:dry-pressing
  • 優點:生產效率高,人工少等
  • 缺點:模具造價高等
  • 影響因素:壓制方式和壓制制度等
  • 學科:材料學術語
簡介,原理,對粉料的要求,影響因素,

簡介

常規方法包括單向加壓,雙向加壓(雙向同時加壓,雙向分別加壓),四向加壓等。改進的乾壓成型有振動壓制和磁場壓制(適用於金屬粉末)等。
乾壓成型的優點是生產效率高,人工少、廢品率低,生產周期短,生產的製品密度大、強度高,適合大批量工業化生產;缺點是成型產品的形狀有較大限制,模具造價高,坯體強度低,坯體內部緻密性不一致,組織結構的均勻性相對較差等。在陶瓷生產領域以乾壓方法製造的產品主要有瓷磚、耐磨瓷襯瓷片、密封環等。

原理

乾壓成型是將粉料(含水分5%~8%)裝入金屬模具中,在力的作用下加以壓縮(通常為單向加壓),坯料內空隙中的氣體部分排出,顆粒發生位移、逐步靠攏,互相緊密咬合,最終形成截面與模具截面相同、上下兩面形狀由模具上下壓頭決定的坯體。成型坯體內孑L隙尺寸顯著變小,數量大大減少,密度顯著提高,並具有了一定的強度。
當粉料為很細的瘠性粉料時,將對成型產生不利的影響:一是粉料流動性差和拱橋效應,影響對模腔的均勻填充;二是粉體越細、松裝高度越大,壓縮比越大,易使坯體密度不均勻;三是孔隙中氣體較難排出,易因彈性後效作用使坯體產生層裂。故本實驗採用加壓造粒法,即將細粉與黏結劑混合後,在18~36MPa壓力下壓成大塊,再弄碎、過篩,製成較粗的、流動性好的團粒。由於團粒與細粉相比尺寸顯著增大、體積密度提高,流動性也顯著改善。造粒常用的黏結劑有PVA(聚乙烯醇)、PEG(聚乙二醇)、CMC(羧甲基纖維素鈉)等多種,要考慮到黏結劑後續還要燒掉,故應選擇揮發性好、殘留組分少的黏結劑(如PVA)為宜,用量一般為粉料質量的l%~3%。

對粉料的要求

①粉料具有較高的體積密度,以降低其壓縮比。因為乾壓成型是將料填充在鋼模型腔中壓製成型的,模腔深度隨壓縮比的增大而增高,而模腔越深則越難壓緊,影響產品質量。
②粉料流動性要好。良好的流動性可保證壓制時顆粒間的內摩擦小,粉料能順利地填滿模型的各個角落。
③粉料要有合理的顆粒級配。從最緊密堆積原理出發,較好級配的顆粒,且細粉儘可能少,可以減少空氣含量,並降低壓縮比,提高流動性。
④在壓力下易於粉碎,這樣可形成緻密坯體。
⑤水分要均勻,否則易使成型與乾燥困難。

影響因素

影響乾壓成型性能的因素很多,除了粉體的性能外,主要是壓制方式和壓制制度以及潤滑劑的使用。
(1)壓制方式的影響。由於顆粒間內摩擦和顆粒與模壁的外摩擦會造成壓力損失,單向加壓容易在壓坯高度方向和橫截面上產生密度不均勻現象,尤其當壓坯高徑比值較大時更為明顯。為此可採用雙向加壓或兩次先後加壓來減少這種現象。
(2)壓制壓力的影響。當壓坯截面面積和形狀一定時,在一定的範圍內,壓力增大有利於壓坯密度的提高,但在接近密度的極限值時,再提高壓制壓力無助於密度進一步提高,且易出現層裂或損壞模具。對於結構陶瓷,壓力在70~100MPa為宜。
(3)保壓時間的影響。為使坯體內壓力傳遞充分,有利於壓坯中密度分布均勻,以及有利於更多氣體沿縫隙排出,必須要有足夠的保壓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