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乾元觀
- 地理位置: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
- 占地面積:300餘畝
- 著名景點:祭壇、靈官殿、大羅寶殿等
- 始建於:秦代
- 地位:江蘇省唯一一所坤道道院
地理位置,景區介紹,祭壇,靈官殿,大羅寶殿,東拜殿,西拜殿,玉皇殿,三茅祖師殿,慈航殿,中國龍文化御道,文化藝術,歷史變革,景區交通,
地理位置
位於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茅山旅遊度假區,茅山東麓青龍山郁崗峰。
景區介紹
金壇乾元觀,這座曾是新四軍司令部駐地,又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道教修場所,今日正煥發著新的光彩。 1993年11月修復開放後,是江蘇省唯一一所坤道道院。在此後的二十餘年時間中,相繼建成了“紫光壇”、“大羅寶殿”、“靈官殿”、“東拜殿”、“西拜殿”、“玉皇殿”、“三茅祖師殿”、“慈航殿”、“鐘鼓樓”、“齋堂”、“道教文化廣場”等,殿堂房屋三百多間及牌樓、台階、御道等附屬工程,總耗資逾1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300餘畝。
祭壇
是道教祭祀神靈專用。祭天的可稱天壇;祭地的稱地壇;乾元觀在宋朝的時候曾經建過九層壇以祭祀天地神靈。現所見的這座祭壇共分三層、分別有東南西北中五個門,每個門都有一個不同的名字,正面的名字用天書所寫,反面有翻譯。祭壇只有在舉行重大法會和活動時,道長們才能登壇。
靈官殿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所謂: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赤發紅須,象徵赤膽忠心。手中九節神鞭專門用來打邪除惡,護衛正道。所以,道觀的第一個殿堂一般都是靈官殿。
大羅寶殿
又稱“三清殿”。道教認為天有九重,九霄之上稱之大羅天。是最高祖師三清道祖居住的地方,故三清殿又稱大羅寶殿;羅也有包羅萬象之意。
中間元始天尊,手中的圓珠代表道生萬物時的最初混沌狀態;上首靈寶天尊,手中所執如意代表道氣有所萌動;下首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手中的扇子(或拿太極圖)代表陰陽始判,天地定位,從此有了宇宙萬物。老君有八十一化身,在周朝,化身下降為老子,因為生下來就是白頭髮、白鬍子,所以被尊稱為老子。
東拜殿
由客堂和福壽堂兩個部分。福壽堂建有斗姆宮。斗姆是九皇的母親,九皇即:北斗七星(文曲、武曲、貪狼、巨門、廉貞、祿存、破軍)加上天皇大帝和紫微大帝。斗姆元君四頭八臂,手托日、月、鈴、弓、箭、寶印,象徵權力與威嚴、武力與和平。福壽堂內還供有消災延壽長生斗位。因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一自出生,生辰八字便載入斗府,一生的壽夭窮通皆歸北斗所管。所以,將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供在斗位上,斗位上的秤代表為人處事若苛刻缺德便會減短壽命,尺是衡量一生長短的,鏡子是告誡人要每天反省自己。每天由道長們誦經祈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會保佑消災延壽、稱心如意。
西拜殿
由財神殿和刑賞堂組成。財神殿中間供有財神福德正神。同時也設有乾元觀陳列室。陳列了乾元觀歷史文物古蹟和字畫。
刑賞堂內供奉的是東嶽大帝和酆都大帝以及冥府十殿閻王。警惕世人忠孝友悌,慈和仁愛。
玉皇殿
仿明清蘇州古建風格,九開間重檐飛角歇山式結構建築。主祀玉皇大帝。左右牆壁上會有著名的《朝元圖》,後牆兩側繪的是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
三茅祖師殿
供奉茅山祖師三茅應化天尊。茅山也名句曲山或地肺山。西漢時陝西鹹陽人茅氏三兄弟入茅山各據一個山頭修道(茅山有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乾元觀就位於三茅峰對面),行藥治病、助國救人,為當地百姓作了許多好事,在他們得道飛升以後,大家為了紀念他們,便以他們的姓為名,稱為茅山。中間相貌年輕的是大哥茅盈,因他最先修道並得道;兩邊供的是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
道教是多神教。最大的特點是許多對國家和人民有貢獻的人被百姓奉為神明,或認為是天神下降以救助百姓的。他們也是忠孝廉潔義等中華傳統美德的代表和化身。
慈航殿
慈航殿俗稱觀音殿。裡面供奉慈航道人,也就是佛教的觀音菩薩。為什麼道教的宮觀會供奉佛教的神呢?大家都知道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觀音菩薩在印度原是男身,傳到中國以後,因禮數森嚴,遂化身女像,普救眾生。特別是在眾多化身里還化身過道人(手拿拂塵的像就是道人像)、書生等各種形象。所以,中國過去的儒釋道三教都供奉觀音,其中道教的化身名字就是慈航道人。
中國龍文化御道
2000年七月始建,採用福建青石雕刻而成,御道全長近百米,集中了中國龍圖騰的演變過程和相關典故;其中有龍生九子、蒼龍教子、鯉魚化龍等。
文化藝術
乾元觀以學道、修道、行道、弘道為宗旨,以道教傳統的科儀和仙樂為載體,利用自身特點,積極推動道教文化的挖掘、弘揚和發展,努力服務社會和諧建設。乾元觀坤道仙樂團自95年成立以來,已數十次應邀出訪國內外,參加和主持了許多大型的法會和道樂演出,成為國內知名的道教團隊之一。相繼成功舉辦了“第十屆道教音樂匯演”、“茅山乾元觀與江南全真道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大型活動,並成立了乾元義工團,建立了慈善功德堂,恢復了茅山書院,連續面向社會,免費舉辦成人體道班。引導大眾樹立正氣、尊道貴德,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問道茅山。在教界、學界,以及社會各界都取得了廣泛的影響。
道教音樂
茅山乾元觀道教音樂經隋唐之興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宮廷的寵幸,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乾元觀原為上清派系,自閆祖以後改為全真派,其經韻樂儀也一應俱以全真十方正韻為主。在明正統年間版《道藏》的《茅山志》以及嘉靖《茅山志合編》中,茅山受皇命所舉行的醮事和醮事的節日次序、唱曲等,甚至醮事所用的法器、樂器、演唱和演奏人員配備等,都有較為詳細的記錄。其初傳,是以笙、簫、管、笛、三弦、琵琶等六大件器樂為主,後來逐步演變增加器種,現乾元觀經樂隊在原有基礎上增配了揚琴、古箏、二胡、中胡、低音大胡等,有些器種還配備雙人或四人,同時增加了系列打擊樂器,形成了器樂、打擊樂和聲樂三大部分。
茅山乾元觀道教音樂有三大特性:其一,氣氛濃烈——音樂系列中的虛空、清遠、莊嚴、深沉、古樸、典雅等色彩較為分明。其二,虛幻莫測玄妙——道家講究“玄”學,許多道意教義深奧莫測,撲朔迷離,令人浮想聯翩。其三,具有寓教功能——道家在做陰、陽法事時吹拉彈唱,而音樂優美空靈,眾信徒深受薰陶,虔心懺悔。乾元觀道教音樂的韻腔不同於茅山的正一派,系全真龍門派坤道。它既充滿全真道的音樂韻味,又含有一定量的正一派道教音樂成份,同時也吸收了民間音樂江南絲竹的精華和戲劇音樂的元素,虛幻玄妙,古樸典雅,堪稱民間音樂和諸多道教音樂派系中的一朵奇葩。新時期以來,乾元觀道教音樂頻繁參加海內外大法會和各類法務、道教活動,9次出訪東南亞,其獨特的道教音樂魅力形成了廣泛影響。傳承和保護好乾元觀道教音樂,對研究茅山道教文化及其音樂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歷史變革
乾元觀已有 2000多年歷史了。
歷史上,茅山乾元觀規模宏大,殿宇重重。尤其是元代,房屋有800多間,周圍林茂竹翠,風景幽雅,古蹟甚多,如“松風閣”、“宰相堂”、“雷接碑”、“洗心池”、“活死人墓”等。但幾經戰亂,特別是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者放火燒毀了所有殿宇,至今尚存的一塊萬曆年間的《乾元觀記》碑刻,成為觀內最珍貴的文物。
秦朝時期,居金壇西部的乾元觀已是一個用作煉丹的場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痴迷於長生不老之術,當時一個叫李明的方士遵循始皇旨意,拋家離鄉來到被群山環抱的茅山郁岡峰前建了煉丹院。 秦始皇不知從何渠道得知這事,竟於公元前210年東遊紹興,歸途中路過茅山,召見了李明並討得仙丹。史傳,李明服了神丹後升入玄洲之境,因此被後人尊為“玄洲真人”。從此,乾元觀“光輝燦爛照九州,風韻千古澤後世”,並對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南朝時期,36歲的南京人陶弘景在官場14年,已做到了六品閒官“奉朝請”,多年來耳聞目睹官場傾軋腐敗,他突然提出辭呈。齊武帝準允後,陶弘景到了茅山華陽洞居住,並給自己取了“華陽隱居先生”道號。後移居煉丹院,建郁洞齋室用以追思李明真人玄洲蹤跡。這一住就是45年之久。
後梁武帝屢次降皇書並重金聘邀陶弘景進宮協理朝政。然而,陶弘景難以割捨山野清香的這方水土,便婉言謝絕。即便如此,梁武帝仍舊“恩禮愈篤,書問不絕”,還專門撥款修建了“諮詢處”,煉丹院遂成了“宰相堂”。陶弘景81歲時安然祥和地羽化了, 然而這段寧靜飄逸自在的隱居生涯,造就了他在天文歷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煉、道教文化、文藝書法方面的巨大成就。 可以說,陶弘景是促進乾元觀深厚文化底蘊形成的一個先鋒人物。
給煉丹院帶來“乾元觀”之大名的還是宋朝的句容人朱自英。孩時就能吹著笛子讓鶴翩翩起舞達的朱自英,12歲時度為道士,先是與張紹英煉士居於茅山西北面的積金峰辟穀,而後又渡江雲遊訪師問道,最後回到茅山住進了煉丹院,成為茅山上清派第23代宗師。
景德元年 (1004年),喜好道仙封禪的宋真宗皇帝趙恆一直苦惱於沒有兒子而擔心日後皇位無人繼承。當時曾有人向宋真宗推薦了朱自英。宋真宗便命朱齋香設醮奏章求嗣。朱自英在煉丹院建了個9層祭壇,為之行法。第二年,宋真宗趙恆的兒子趙禎降生了,他便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宋真宗大喜過望,下詔敕建“乾元觀”,由此煉丹院正式賜名為“乾元觀”,延續至今一千多年。
明朝嘉靖年間,山西人閆希言從湖北太和山學道後慕名造訪乾元觀。閆希言也僅是雲遊天下偶而路過,不料一件意外事故的發生將他留了下來。
乾元觀有塊“顯揚碑”,是茅山第26代宗師笪靜之為記載朱自英先生生平事跡而立。元末明初戰火不斷,道士修煉不得安寧,四處飄徙,道觀門可羅雀。有天當地百姓見枯草叢中倒了塊石碑,便將它砸成三段準備搬回去燒窯做石灰用,恰逢閆希言路過碰見。然而卻只見剎那間晴空白日轉為灰暗陰沉,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雷電之後斷碑卻自然接合。周圍人見此神奇一幕,驚恐萬分,閆希言卻深感這是“道緣”,天機留人。當即便駐足乾元觀, 決心朝飲露珠夕餐清風重振道觀。在乾元觀靜心修煉、弘道立德的20多年裡,他將全真派傳入茅山並與茅山派融合為一,創立了全真龍門復字岔派——閆祖派,確立了乾元觀“全真宗祠”的地位。
1938年夏,陳毅奉命東進抗日,於乾元觀松風閣設司令部,於宰相堂設政治處。 1938年10月6日,日本鬼子得密報包圍乾元觀要捉拿陳毅,哪知陳毅已經轉移,日軍一怒之下將乾元觀全部燒毀,並將廟裡的12名道士全部殺害。解放後建房11間,歸茅山林場看管。
抗日戰爭期間,整個道觀被日軍燒毀。觀址之後的郁崗峰上存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石碑一通,碑高1.80米,寬1.01米,厚0.2米,兩面刻記,一曰《乾元觀天心庵碑記》,一曰《乾元觀記》,是研究茅山乾元觀歷史的重要金石資料。
1993年落實政策,乾元觀恢復重建,定為坤道院。今日的乾元觀,由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尹信慧道長主持,繼承全真派的優良傳統,每天堅持早、晚功課,念經打坐,撫琴採氣,修真養性。自尹信慧道長住持並主持乾元觀重建工作後,乾元觀遂成為江南坤道修行的聖地,其道教音樂班演奏樂曲已享譽中外。
景區交通
公交:
258路,客運北站——乾雲觀,全程34公里。北站:7:30、9:30、15:20 乾元觀:8:30、10:30、16:30
312路,西陽——乾雲觀。西陽:8:30、13:30、15:10 乾元觀:9:00、13:45、15:30
自駕:
從金壇茅山南大門駕車沿指示路牌,向北開往乾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