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食積滯證

乳食積滯,中醫病證名。是脾胃虛弱,乳食停滯不化而出現的證候。常見於小兒積滯。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常用方劑,常用中藥,針灸療法,預防調護,轉歸預後,

病因病機

小兒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節。若調護失宜,餵養不當,則易為乳食所傷。傷於乳者,多因哺乳不節,過急過量,冷熱不調;傷於食者,多由飲食餵養不當,偏食嗜食,或過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煿,或貪食生冷、堅硬難化之物,或添加輔食過多過快。蓋胃主受納,為水谷之海,其氣主降;脾主運化,為生化之源,其氣主升。若乳食不節,脾胃受損,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調,宿食停聚,積而不化,則成積滯。傷於乳者,為乳積;傷於食者,則為食積。

辨證要點

有乳食不節史,以不思乳食、脘腹脹滿,噯吐酸腐、大便酸臭等為證候特點。

臨床表現

不思飲食,噯腐酸餿或嘔吐食物、乳片,脘腹脹滿疼痛,大便酸臭,煩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熱,舌質紅,苔白厚或黃厚膩,脈象弦滑,指紋紫滯。

治法

消乳化食,和中導滯。

常用方劑

消乳丸;保和丸。

常用中藥

炒麥芽、砂仁、焦神曲、香附、陳皮、炒谷芽、茯苓、焦山楂、雞內金、萊菔子、半夏、連翹。

針灸療法

足三里、中脘、粱門、內庭、天樞。毫針瀉法。

預防調護

1.調節飲食,合理餵養,乳食宜定量定時,富含營養,易於消化,忌暴飲暴食、過食肥甘炙煿、生冷瓜果、偏食零食及妄加滋補。
2.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需要,逐漸給嬰兒添加輔食,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種到多種,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輔食既不可驟然添加過多,造成脾胃不能適應而積滯不化;亦不可到期不給添加,使嬰兒脾胃運化功能不能逐漸增強而飲食難化。
3.傷食積滯患兒應暫時控制飲食,給予藥物調理,積滯消除後,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4.注意病情變化,給予適當處理。嘔吐者,可暫停進飲食,並給予生薑汁數滴加少許糖水飲服;腹脹者,可揉摩腹部;便秘者,可予蜂蜜沖服,嚴重者可予開塞露外導;脾胃虛弱者,常灸足三里穴。

轉歸預後

若積久不消,遷延失治,則可進一步損傷脾胃,導致氣血生化乏源,營養及生長發育障礙,形體日漸消瘦而轉為疳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