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洞岩

乳洞岩

乳洞岩是唐代以來的遊覽勝地,位於興安縣城南六公里外的龍蟠山下,被古人讚譽為“勝絕南州”的“湘南第一洞”。它由三個洞組成。宋朝的尚書左丞相李邦彥到此遊覽後,根據洞的各自特點,分別命名為“噴雷”“駐雲”和“飛霞”。“噴雷”洞開闊高敞,可容納兩千人。洞頂乳石,千姿百態。洞的西壁有一股泉水噴涌,聲如雷震,清冽甘甜,四時不涸,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乳洞岩
  • 外文名稱:Milk Cave Rock
  • 地理位置:興安縣城南六公里外的龍蟠山下董田茅坪村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三洞奇觀
    飛霞寺
  • 美譽:“勝絕南州”的“湘南第一洞”
簡介,摩崖題刻,乳洞奇觀,

簡介

乳洞岩在興安縣城南7公里的靈渠南岸,座落在風光秀麗的蟠龍山上。岩前的玉溪泉水迂曲蜿蜒地流進靈渠,這裡山青水秀洞奇,是有名的遊覽勝地。唐宋以來,乳洞岩就成了文人名士的聚會吟唱之所,素有“勝絕南州”,“湘南第一洞”之稱。
它由上、中、下三洞組成,上洞為“飛霞洞”,中洞為“駐雲洞”,下洞為“噴雷洞”。宋代尚書左丞相李邦彥為三洞題名;崖壁上刻下了許多歷代文人的詩詞歌賦,紀游題名。游岩觀“五景”,倍覺乳洞奇。

摩崖題刻

由於三洞景色奇絕,所以自古就有“勝絕南州”、“湘南第一洞”之稱。唐代以來,它曾吸引了不少來到嶺南的有名人物到此遊覽,並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摩崖題刻。其中較有名的如唐代廣州刺史盧貞、越州刺史元晦元繇的題記,桂管觀察使韋瓘的《三乳洞詩》,宋代宰相李邦彥的《三洞記》,靜江知府張孝祥的“上清三洞”摩崖,范成大、祝元將等十八人題名,廣西經略安撫使兼轉運使李曾伯的三洞題名,知靜江府謝逵的《乳洞紀事》詩等計十四處。在一組洞內唐宋題刻保存如此之多,在廣西實屬不多見。
乳洞岩

乳洞奇觀

乳洞岩在興安縣城東南七公里靈渠南岸。洞分上、中、下三層,儼然似洞中樓閣,景色甚為奇絕。下洞名噴雷洞。洞口高廣,入洞為一20多米寬,60多米深,高約10餘米的大廳。洞西壁湧出一股暗流,落地成潭,溢出為溪,名為“玉溪”玉溪將大廳切分為二,溪上架有石橋相通。
乳洞岩
溪南鐘乳構成一座平台,稱為龍母台,由台直入,可看到由石乳凝成的層層“梯田”,阡陌縱橫,田塍相連,維妙維肖。這就是有名的“龍田”。只見泉水漫“田”而下。團底乳珠累累,晶瑩圓潤,旭日映射,珠光水影,蔚為奇觀。這就是乳洞第一景:“龍田吐珠”。每到夏季,雨水充足,泉水破壁而出,噴落潭中。聲振如雷,“乳洞噴雷”,是為乳洞第二景。出下洞緣山上行20米左右即到中洞。中洞洞門較小,但洞內也很寬廣。洞內很乾爽,山下濕氣常凝聚洞口,似霏煙漂渺,遊人幌如置身童話世界,因而此洞名為“駐雲”洞。 “乳洞駐雲”,是為乳洞第三景。
乳洞岩
由中洞再上行60餘米,即到上洞。由洞口下行20米左右即到洞底。進入前廳,首先映入眼底的是兩口石乳凝成的大鐘,直徑約四米,高達五米,兩鐘大小相同,石色乳白,晶瑩可愛。這就是乳洞第四景:“景陽雙鐘”。由前廳前行,轉過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風,即進入後廳。至此,人們猶如進入一座輝煌壯麗的宮殿。這裡鐘乳奇秀,千奇百怪,閃閃發光,瑰麗多姿。每塊乳石,均似披上了采色紗巾,因而此洞名為飛霞。“乳洞飛霞”,是為第五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