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外濕疹樣癌

乳房外濕疹樣癌(EMPD)是起源於大汗腺導管開口部細胞,或是自表皮內向大汗腺分化的多潛能基質細胞的惡性腫瘤。本病多見50歲以上的人群,好發於大汗腺豐富的會陰等部位,臨床以邊界清楚的、長期不愈的濕疹樣皮膚損害為主要表現,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法,但有復發可能。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extramammary eczematoid carcinoma
  • 英文別稱: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多發群體:50歲以上的人群
  • 常見發病部位:大汗腺豐富的外生殖器等部位
  • 常見症狀:病變稍隆起皮面,淺淡褐色至褐色,表面潮紅,糜爛,覆蓋鱗屑和痂皮,界限清楚,有瘙癢、疼痛感覺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目前認為正常免疫監視功能的喪失,免疫抑制劑的致癌作用,潛在病毒的活躍和某些物理性(如放射線)、化學性(如抗癲癇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物質的長期套用,均可能導致癌症。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於大汗腺分布部位如外生殖器部,少數見於會陰和肛周,偶或臍窩、腋下、前臂、頸項、耵聹腺分布部位(外耳道)和Moll腺分布部位(眼瞼)。病損大多為單發,少數為多發,同時發生於兩個不同部位的甚為少見,病變稍隆起皮面,淺淡褐色至褐色,表面潮紅,糜爛,覆蓋鱗屑和痂皮,界限清楚,有瘙癢、疼痛感覺,少數有出血,但在肛周和會陰部可呈疣狀或乳頭狀瘤樣,女陰部損害有時頗似增殖性紅斑,損害直徑範圍為0.4~12cm,平均為3cm左右。

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表皮內Paget細胞呈單個或集群分布,細胞大而圓,無細胞間橋,核大,胞漿豐富而淡染或空泡化。

診斷

本病根據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診斷一般不難,關鍵在於提高警惕。

鑑別診斷

1.濕疹
皮損瘙癢重。常兩側對稱,只發生在乳暈和周圍皮膚而一般不侵犯乳頭。
2.Bowen病
空泡細胞與周圍表皮細胞間分界截然,有多核表皮細胞和個別角化細胞。瘤細胞PAS反應陽性,但不耐澱粉酶。
3.原位惡性黑素瘤(Paget病樣型)
瘤細胞可直接與真皮相接,且常侵入真皮,PAS反應陽性,多巴反應陽性。

治療

1.手術切除
首選治療。手術切口宜在病損邊緣外l~2cm處。為防止復發,可在預先標記好皮損方位後,從切下的皮片周緣多處採樣做冷凍切片,若某處仍能找到瘤細胞,將該處切緣再適當往外移1~2cm。陰囊部皮膚鬆弛,局限在該處的損害經切除後可直接縫合。若損害較大,累及腹股溝和肛周時,則需作植皮術。
目前提倡Mohs外科技術,即在顯微鏡控制下的手術切除。此法在徹底去除腫瘤組織的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組織。
2.化療
對不宜手術的復發性損害可採用2%~5%氟尿嘧啶靜脈注射。5%氟尿嘧啶霜劑外用亦有一定療效,但刺激性大。
3.放療
EMFD對X線照射不敏感,放射治療效果不肯定,有學者認為無效,但也有人主張可以試用。繼發性EMPD則視其原發病變作相應處理。

預後

繼發性乳房外濕疹樣癌預後不良,手術切除後復發率高。

預防

主要是針對可能導致乳房外濕疹樣癌的各種因素進行預防。因此,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避免藥物濫用,在有害環境中作業時注意個人防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