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嬰期心理衛生是心理衛生術語。乳兒期和嬰兒期應注意的心理衛生問題和應採取的心理保健措施。從出生到1歲稱為乳兒期,1歲~3歲稱為嬰兒期,兩者合稱乳嬰期。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1)及時滿足乳兒的生理需要。乳兒所有生理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成人,若母親或替代母親對乳兒的照顧不及時,則容易使他們對成人形成基本的不信任感,導致對周圍世界的不信任,影響其人格的健康發展。(2)豐富環境刺激,增加社會性接觸。要利用視覺、聽覺、膚覺等感覺通道,儘可能給乳嬰兒以多樣適宜的刺激,並且經常對他們講話和微笑,增加社會性接觸,以利於其心智和人格的發展。(3)注意言語能力的訓練。1歲~3歲是口頭言語能力發展的敏感期,父母應不失時機地加以訓練,同時應注意預防口吃。(4)斷奶和排便訓練,要循序漸進。10個月~12個月的乳兒面臨著斷奶的問題,吃奶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是營養的需要,也是一種享受母愛的途徑。
斷奶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為將這種打擊減輕到最低限度,在斷奶之前的三個月里,要逐漸養成用勺吃喝的習慣,同時食物由奶逐漸過渡到硬食。在嬰兒期大小便訓練過程中,成人要有耐心,讓孩子在寬鬆的氣氛中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大小便的本領,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容易給孩子帶來情緒和行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