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麻葉

多年生草本,高達2米。莖直立,分枝,有柔毛。單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圓形,長7~15厘米,寬6~14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基部渾圓或闊楔形,上面綠色,粗糙,下面除葉脈外全部密被白色綿毛;托葉錐尖形,脫落;葉柄有柔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乞麻葉
  • 別稱:天青地白草
  • 植物形態:莖直立,分枝,有柔毛
  • 藥理作用:所含黃酮具收斂性質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乞麻(《藥性論》),又名:天青地白草、川綿蔥、野乞麻(王安卿《採藥志》),銀乞、天名精(《綱目拾遺》),園麻、線麻、白乞麻、山麻、紅乞麻。
多年生草本,高達2米。莖直立,分枝,有柔毛。單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圓形,長7~15厘米,寬6~14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諒剃騙粗鋸齒奔紙體雅,基部渾圓或闊楔形,上面綠色,粗糙,拘享催下面除葉脈外全部密被白色綿毛;托葉錐尖形,脫落;葉柄有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小成束,為腋生的圓錐花序;雄花黃白色,花被4片,雄蕊4;雌花淡綠色,花被4片,緊抱子房,花柱1。瘦果細小,橢圓形,集合成小球狀,上有毛,花柱突出。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本植物的莖皮(乞麻皮)、葉(乞麻葉)、花(乞麻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長環境

長於山坡、山溝、路旁等處。

分布範圍

分布在我國中部、南部、西南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陝西、河南等地。

主要價值

主要功效是、涼血,止血,散瘀。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肛門腫痛,赤自帶下,跌扑瘀血,創傷出血,疊己乳癰,丹毒。
化學成分:葉含黃酮,其中芸香甙0.1%,乾葉含谷氨酸1.74%。
藥理作用:其中所含黃酮具收斂性盛府歡質,溶血試驗陰性。
【性味】:《綱目》:"甘,寒,無毒。"
①《綱目》:"治金瘡傷折血出,瘀血。"
②《現代實用中藥》:"根、葉並奔局凶恥用,治急性淋濁,尿道炎出血,肛門腫痛,脫肛不收,婦人子宮炎赤白帶下。"
③蘇醫《中草藥手冊》:"止血,消炎,解毒。治咯血,吐血,月經過多。創傷出血,蛇、蟲咬傷,癰腫,丹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研末或搗汁永鞏驗。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選方】①治諸傷瘀血不散:野乞葉(五至六月收)、蘇葉,擂爛敷金瘡上。如瘀血在腹內,水絞汁服。秋冬用乾葉亦可。(《永類鈐方》)
②治金瘡折損:乞麻葉(五月收取),和石灰搗作團,曬乾,研末敷之。(《綱目》)
③治外傷出血:乞麻葉、地衣毛,曬乾研粉外用。(《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