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源明朝人貶稱乞顏是蒙古姓氏中最古老姓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乞顏氏,也作奇顏氏、怯特氏、奇渥溫氏、乞雅惕氏、其莫額德氏、其木德氏等,都是由乞顏氏部族分衍的氏族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乞顏姓
- 外文名:khiyat
- 性質:蒙古姓氏中最古老姓氏
- 拼音:qǐ yán
- 注音:ㄑㄧˇ ㄧㄢˊ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博彥畢勒格圖,布和賀西格,阿木爾·吉爾格勒,棍楚克蘇隆,巴札爾嘎魯邊,阿合王丹達爾,阿睦爾撒納,巴圖爾,噶爾丹,阿魯威,俺答,海都,
基本介紹
乞顏部【蒙古語khiyat】貶稱乞顏乞顏、奇顏、怯特、奇渥溫、乞雅惕、其莫額德、其木德、乞袁、怯特、恰特,漢語讀音作qǐ yán(ㄑㄧˇ ㄧㄢˊ),滿語為Kiyat或Ciyat]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古東胡部落聯盟中的柔然人部落,出自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的出自阿闌豁阿純潔之腰尼魯溫蒙古人,屬於以歷史事件仿生為氏。乞顏氏,古稱乞雅惕氏、或乞牙惕氏,亦稱奇顏氏、怯特氏、奇渥溫氏、乞雅惕氏、其莫額德氏、其木德氏、乞袁氏等,都是由乞顏氏部族分衍的氏族名稱,是蒙古姓氏中最古老姓氏,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漫長歷史了。乞顏部族,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源出古東胡族,屬於蒙古族始祖。隨著氏族人口的不斷增加,乞顏部逐漸分衍出多個分支氏族。新增加的氏族名稱又成為其氏族成員的血緣標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核心族人仍保持以“乞顏”為姓氏。乞顏,有時也稱做“乞雅惕”。在蒙古語中,“惕”是詞尾複數附加成分,表示眾多的意思,在蒙古語辭彙中,“惕”、“特”、“德”等字,均表示為複數。有的乞顏部族人還自稱為其莫額德氏,緣由一段動人故事的傳頌:在古代,被突厥人追擊的一部分東胡柔然人,催馬賓士到一個湖邊,一群天鵝聽到馬蹄聲便鳴叫不止。由於夜幕已降,故天鵝鳴而不飛。當突厥追兵趕到湖邊,天鵝又鳴出一片雜亂聲,突厥追兵以為進入了對方的埋伏圈,立刻撥轉馬頭而回,就這樣,這些東胡柔然人因此得以生存。這些柔然人後來就定居在額兒古捏(昆後),他們無限崇敬天鵝,視天鵝的叫聲為救命之聲。他們,就稱為蒙古族。
在蒙古語中,“其莫額”是聲音或信息之意,後專門被這些東胡族柔然人指作天鵝的鳴叫聲。因此,有的人在承認自己是“乞雅惕”的同時,又自稱為“其莫額德”,以示天鵝之聲拯救了自己。“其莫額德”一稱,久而又演化成“其莫德”或“其木德”,皆為蒙古族姓氏。乞顏氏族人的漢姓多是以諧音漢字所改的單字漢姓,主要有齊氏、祁氏、陳氏、秦氏、顏氏、吳氏、烏氏、鄔氏等。乞顏部族,歷史上的蒙古乞顏部有許多分支家族,而真正屬於“黃金家族”的只有三個姓氏,即主兒乞氏、泰赤烏氏、孛兒只斤氏。這個姓氏是由“孛兒只吉”這個尊號演化而來,在《蒙古秘史》中有段記載:“孛端察兒為孛兒只斤氏矣。”在成吉思汗第四世祖合布勒汗時期,“乞顏”又放在“孛兒只斤”之前,表述為“乞顏·孛兒只斤”。到了成吉思汗時代以後,才單用包爾之金為單獨的姓氏,以顯尊貴。包爾之金氏貶稱孛兒只斤氏,亦稱為博爾濟吉特氏,主要漢譯為包姓,其餘漢姓多為鮑氏、劉氏,寶氏、博氏、奇氏、羅氏、波氏、吉氏等。泰赤烏氏,漢姓多為戴氏、劉氏,泰氏、赤氏、池氏、烏氏等。主兒乞氏,漢姓多為朱氏、周氏、康氏、齊氏、祁氏、陳氏、秦氏等。而更加古老的乞顏氏,其族人的漢姓多是以諧音漢字所改的單字漢姓,主要有顏氏、。劉氏;齊氏、祁氏、陳氏、秦氏、吳氏、烏氏、鄔氏等。
到了金、元時期,多有党項族、女真族、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稱乞顏氏,或稱恰特氏、怯特氏,滿語為Kiyat Hala或Ciyat Hala,即乞顏氏的異讀,世居錫喇塔拉(今甘肅張掖永固鎮、武威一帶),後多冠漢姓為奇氏。
得姓始祖
伯升豁兒·多黑申。
遷徙分布
遼國及北宋時期,在蒙古高原上分布著幾個強大的遊牧部落,如蒙古、塔塔兒、篾兒乞等,其中最強盛的、社會發展程度最高的部落集團,是漠北中部的克烈部和西部的乃蠻部。蒙古各部貴族為了搶奪草原、財產和奴隸,相互間展開了長期的、激烈的部落戰爭。
在金國及南宋初期,在蒙古諸部戰爭中,蒙古乞顏氏貴族組成了貴族聯盟。據《蒙古秘史》記載:乞顏氏貴族第五世祖、第四世叔祖曾為遼國屬部官令穩、詳穩,曾祖合不勒汗及其弟鹹補海汗、伯祖父忽圖刺汗都做過蒙古部主。合不勒汗被乞顏氏貴族推舉為第一位汗,“統轄丁全部蒙古”。合不勒汗及其繼任者俺巴孩汗、忽圖剌汗,都曾與東面的塔塔兒部、北面的篾兒乞部以及金朝進行過多年的戰爭。忽圖剌汗死後,蒙古部落聯盟分裂為泰亦赤兀惕部和乞顏部兩大部族。當時蒙古乞顏部的孛兒只斤氏族貴族首領是也速該。也速該,有巴阿禿兒的稱號(蒙語意為大首領),是一個有實力的蒙古貴族。
宋乾道五年(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也速該·把阿禿兒帶著九歲的包爾之金【孛兒只斤】·鐵木真到弘吉刺部求婚。弘吉刺貴族特薛禪把女兒孛兒帖許給了鐵木真。當也速該·把阿禿兒返回時,在途中被塔塔兒部族人用毒酒害死。之後,其子鐵木真在克烈部首領王罕·脫里和札只剌惕部(扎答蘭氏)首領札木合的援助下,打敗了前來襲擊的篾兒乞人,奪回了眾多部眾,力量逐漸壯大。
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鐵木真二十八歲,被乞顏氏貴族推舉為可汗,成為蒙古乞顏部的首領(即著名的蒙兀室韋部落)。鐵木真從部落屬民及奴僕中選拔出自己的親信,組成“那可兒”(蒙語意為護衛軍),這支以“那可兒”為核心的隊伍,成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軍事力量的核心基礎。孛兒只斤·鐵木真部族的逐漸強大,危及到了扎答蘭·札木合的霸主地位,於是他聯合泰赤烏等部,合兵三萬人,以扎答蘭·札木合部族人劫掠鐵木真馬群時被射死為導火線,鐵木真發起了進攻。鐵木真將自己的部眾三萬人組成十三翼(蒙語意為部落或營地),應戰於答蘭版朱思(巴泐渚納,今克魯倫河上游支流臣赫爾河附近)之野。結果,由於力量懸殊,鐵木真戰敗,為保存實力退至斡難河的哲列捏山峽(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一帶),扼險而守。此戰史稱“十三翼之戰”。扎答蘭·札木合雖然取得勝利,但其所屬部落首領益惡札木合橫暴,鐵木真對部眾多施仁義,關懷籠絡,故歸心於鐵木真。於是朮赤台、畏答兒、晃豁壇、速勒都思(赤老溫)等族人紛紛來附。此後,鐵木真力量進一步壯大。
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鐵木真與王汗聯軍又在闊亦田(亦稱闕奕壇,今呼倫貝爾哈拉哈河上源一帶)最終擊敗了扎答蘭·札木契約乃蠻、泰赤烏、塔塔兒、蔑兒乞等聯軍,取得了闊亦田之戰的勝利。接著招降了呼倫貝爾一帶的弘吉剌惕等部。至此,西起斡難河上流,東至大興安嶺以西的蒙古高原,都被鐵木真控制了。從此,鐵木真在爭奪汗權之戰中,他的領袖地位已成定局,少數不服從他的人如扎答蘭·札木合,根本就不能立足,只好帶著少數部屬,離開駐牧地,往依王汗。在第一階段中,扎答蘭·札木合勢力的衰敗,鐵木真汗權地位的鞏固,在蒙古草原上形成了蒙古乞顏部鐵木真、克烈部王汗、乃蠻部太陽汗三足鼎立的局面。後來克烈部首領王汗在扎答蘭·札木合的挑撥下,與鐵木真的矛盾日益加深。
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王汗率大軍與鐵木真戰於合蘭真(今流入貝爾池之哈駐哈河),鐵木真因寡不敵眾而敗,但敗而不餒,不久,又重整軍馬,乘敵不備突襲包圍了王汗的窩魯朵城(今蒙古鄂爾渾河上游,哈爾和林之北)營地。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終於攻滅了強大的克烈部。接著,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占領了呼倫貝爾高原。次年,大會於帖蔑延客額兒(今土拉河上游,肯特山之西)商議伐乃蠻部。王汗的覆滅,使太陽汗大為震恐,他急忙糾集被鐵木真擊潰的札木合殘部及泰赤烏、蔑兒乞等部殘餘勢力,共同進攻鐵木真。
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春季,鐵木真親率大軍西進,太陽汗亦領兵東進,兩軍決戰於蒙古中部的杭海嶺(今杭愛山)察乞兒馬兀惕,戰爭的結果是太陽罕受傷被擒,不久死去,乃蠻聯軍大敗。鐵木真攻滅乃蠻南部太陽罕部後,乘勝追擊太陽罕之子屈出律、札木合、蔑兒乞惕。殘餘的蒙古部貴族的勢力和蔑兒乞三部之餘眾相繼被征服,一直與鐵木真為敵的扎答蘭·札木合亦被俘,隨從縛送其至鐵木真面前,被賜以自盡;很快,漠南汪古部首領遣使獻降,斡亦剌部首領忽都合別乞也向鐵木真投降。此後,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之戰進入第二階段。其主要戰役有: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的合蘭真沙陀、折折運都山之戰,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的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等。
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春,鐵木真又率蒙古鐵騎越過阿勒台山(今阿爾泰山),進入乃蠻北部的兀魯黑塔黑地區(今蒙古科布多、巴彥烏列益等省)。其部不欲魯汗正獵於豁黑兀孫河(即索果克河)上,不意鐵木真率大軍突至,被擒,乃蠻北部亦亡。屈出律無所依,與脫黑脫阿西逃入額爾的失河(今額爾齊斯河)。至此,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之後,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蒙古貴族官長大會,蒙古四十八部、七十二姓全部統一在大蒙古汗國的旗下,鐵木真被蒙古各部推舉為成吉思汗(蒙語意為最強盛偉大的君主)。源於蒙古乞顏部落第十三代首領的成吉思汗在宋淳熙六年~宋嘉泰二年(金大定十九年~金泰和二年,公元1179~1202年)所發動的統一蒙古各部之戰,在中國戰爭史乃至世界戰爭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戰爭中充分顯示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成吉思汗在戰略上藐視一切敵人,注重分清敵友,近交遠攻,力避樹敵過多;並重視掌握敵情,以作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時強調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敵人,達到各個殲滅;在戰術上機動靈活,慣於實施遠程奇襲,速戰速決,或者佯退誘殲,在運動戰中殲滅敵軍;這一時期所創建的“魚鱗戰術”,成為戰爭指揮藝術的優秀遺產。成吉思汗的卓越軍事才能,還表現在超凡的軍事組織能力,統御天才,知人善任,恩威並濟等諸方面。最終創建了疆界遼闊的大元帝國的包爾之金【孛兒只斤】·忽必烈,尊包爾之金【孛兒只斤】·鐵木真為元太祖。
歷史名人
博彥畢勒格圖
布和賀西格
(公元1902~1943年),蒙古族,漢名梁玉林;內蒙古昭烏達盟奈曼旗人。著名近代文學家。乞顏·布和賀西格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貴族家庭出身,他的父親遺曉蒙、滿、漢三種文字,學識特別豐富,是該旗管旗章京。他非常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想以此改變蒙旗落後的面貌。他還經常建議札薩克王爺要重視教育,提高旗民的素質。
阿木爾·吉爾格勒
(公元1869~1941年),蒙古族;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人。著名近代醫學家、詩人。
棍楚克蘇隆
(公元1887~1913年),蒙古族;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前旗人。著名清朝末期內蒙古賓圖王。
巴札爾嘎魯邊
(公元1859~1913年),蒙古族,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王爺。著名近代內蒙古政治家。
阿合王丹達爾
(公元1758~1856年),蒙古族;阿拉善旗人。著名清朝時期語言學家、文藝理論家。
阿睦爾撒納
(公元1722~1757年),蒙古族;內蒙古和碩特部人。著名清朝時期輝特部台吉。
巴圖爾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內蒙古厄魯特準噶爾部人。著名喇嘛教黃派的推崇者和保護者。
噶爾丹
阿魯威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又名阿魯灰,字叔重,漢名魯東泉。著名元朝詩人、散曲家。
俺答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著名明朝韃靼酋長。明嘉靖年間,乞顏·俺答為韃靼蒙古可汗,占據河套一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