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乞仲象(朝鮮語:대중상,?-699年)亦作大仲象或太仲象是渤海國創立者
大祚榮的父親。 《舊唐書》和《資治通鑑》將他的事跡和大祚榮合併,《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錄第三》稱“高麗別種大乞乞仲象”。 《新唐書》說他是粟末靺鞨人。
高句麗滅亡後,舍利乞乞仲象徙居營州,696年, 契丹
李盡忠殺營州都督
趙文翽反唐,乞乞仲象與靺鞨首領乞四比羽及高句麗餘部度遼水東徙,保太白山之東北,阻奧婁河,樹壁自固。武則天封乞四比羽為許國公,乞乞仲象為震國公,赦免其罪。乞四比羽拒不受命,武則天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楷固、中郎將索仇將其擊斬。乞乞仲象亦病死,698年大祚榮擊敗
李楷固,兼併乞四比羽部眾,建國自號震國王。
據1911年成書的《桓檀古記》記載,大仲象是高句麗人,出生在高句麗,為高句麗振國將軍,出身貴族。661年,唐第二次入侵高句麗之時,大仲象在擊退唐的入侵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淵蓋蘇文去世後,唐發動了對高句麗的第三次入侵,並於668年占領
平壤。不過唐擊敗高句麗後並不能夠控制高句麗故地。反唐復興高句麗的運動發展迅猛。大仲象與其他的高句麗將領一起將高句麗的剩餘部隊在東牟山組織起來建立高句麗復興政權(稱國後高句麗)。大仲象對其他試圖建立高句麗復興政權的高句麗遺民給以了無數的支持。他所建立的反唐復興高句麗政權為大祚榮日後建立渤海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698年大仲象去世,大仲象的兒子大祚榮與靺鞨將乞四比羽、契丹將李盡榮帶領高句麗和靺鞨部隊反唐並在天門嶺之戰戰勝唐朝後建立起震國。乞乞仲象為渤海國的世祖(세조)皇帝,諡號振國烈皇帝(진국열황제),年號是重光(중광)。
乞乞仲象被朝鮮半島的峽溪太氏(협계 태씨)奉為始祖[3]。峽溪太氏據說是逃亡高麗的渤海國末代太子大光顯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