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食法

道教齋法。《雲笈七籤》卷三七引《玄門大論》說:齋法大略有九,一為粗食,二為疏食,三為節食,四為服精,五為服牙,六為服光,七為服氣,八為服元氣,九為胎食。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出處簡介,佛教對九食的詮釋,

基本信息

道教齋法。《雲笈七籤》卷三七引《玄門大論》說:齋法大略有九,一為粗食,二為疏食,三為節食,四為服精,五為服牙,六為服光,七為服氣,八為服元氣,九為胎食。

出處簡介

道教齋法。《雲笈七籤》卷三七引《玄門大論》說:齋法大略有九,一為粗食,二為疏食,三為節食,四為服精,五為服牙,六為服光,七為服氣,八為服元氣,九為胎食。粗食指麻麥。蔬食指菜茹。節食指中食。服精指符水及丹英。服牙指五方雲芽。服光指日月七元三光。服氣指六覺之氣及太和四方之妙氣。服元氣指一切所稟三元之氣,太和之精,在於太虛。胎食指我自所得元精之和,為胞胎之元,即清虛降四體之氣,不關外界。粗食止諸貪慾。蔬食棄諸肥胖。節食除煩濁。服精身神體成英帶。服牙變為芽。服光化為光。服六氣化為六氣,游於十方。服元氣化為元氣,與天地合為一體。服胎氣久為嬰童,與道混合為一。
齋戒服食方法。古代祭祀、祈禱皆要齋戒沐浴,不食葷,不茹酒等,道教繼承這一傳統,並因齋法不同而食法各異。《雲笈七籤》卷三十七《齋戒.釋齋有九食法》引《玄門大論》〝齋法大略有九:一者粗食,二者蔬食,三者節食,四者服精,五者服牙,人者服光,七者服氣,八者服元氣,九者胎食。粗食者,麻麥也:蔬食耇,菜茹也;節食者,中食也;服精者,符水及丹英也;服牙者,五方雲芽也;服光者,日月七元三光也;服氣耇,六覺之氣,太和四方之妙氣也;服元氣者,一切所稟三元之氣、太和之精,在乎太虛也;胎食者,我自所得元精之和為胞胎之元,即清虛降四體之氣,不復關外也……此之變化,運運改易不復。待捨身而更受身,往來死生也〞。
(共280字)

佛教對九食的詮釋

《佛學大詞典》 對“九食”解釋如下:
【九食】 食有長養資益之義,九食即:段食、觸食、思食、識食、禪悅食、法喜食、願食、念食、解脫食。前四食為世間之食,能長養生死之色身;後五食為出世間之食,能資益法身之慧命。[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一](參閱‘食’3997)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對“九食”解釋如下:
【九食】 指能長養助益身心的九種資糧。即段食、觸食、思食、識食、禪悅食、法喜食、願食、念食、解脫食九種。此處之‘食’有長養資益之義,內涵不只包括一般意義下之飲食,而且也包括精神資糧。其中,前四種世間食乃長養生死色身,後五種出世間食則資益法身慧命。茲分述如下︰
(1)段食︰又作揣食、摶食,段為形段。指以香、味、觸三塵為體,入腹中變壞而資益諸根。此即一般意義之飲食。
(2)觸食︰又作更樂食,觸為觸對。指六識觸對色等諸塵,而生柔軟細滑冷暖等喜樂,能資益諸根。第六識觸對可愛之境而生喜樂,長養諸根。
(3)思食︰思是思念。指第六識思念可愛之境而生希望,潤益諸根,如饑渴之人得飲食,身乃不死。
(4)識食︰識以執持為相,指第八識依據前三食之勢力,能增勝執持諸根。
(5)禪悅食︰指行者以禪法資心神,得禪定之樂,能增長善根,資益慧命,宛如世間食。
(6)法喜食︰指行者聞法歡喜而增長善根,資益慧命;如世間食長養諸根,維持生命。
(7)願食︰願是誓願。指行者發弘誓願,欲度脫眾生,斷煩惱,證菩提,乃以願持身,常修萬行,而得增長善根,資益慧命,如世間食。
(8)念食︰念是護念、憶念。指行者常憶持所得的出世善法,心存定意,護念不忘,則增長善根,資益慧命,如世間食。
(9)解脫食︰解脫為自在之義。指行者修出世聖道,斷煩惱業之系縛,不受生死逼迫之苦,即增長善根,資益慧命,如世間食。
[參考資料]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