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寺,位於浙江省永康市區古城內,占地一千零八十平方米,由德依尼師始建於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華寺
- 占地:一千零八十平方米
- 始建人:德依尼師
- 位置:浙江省永康市區古城內
九華寺,位於浙江省永康市區古城內,占地一千零八十平方米,由德依尼師始建於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
九華寺,位於浙江省永康市區古城內,占地一千零八十平方米,由德依尼師始建於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寺院正中為大雄寶殿、大悲觀音殿和大願地藏殿,大寮、齊堂、寮室等建築環繞其四周,以迥廊連線,形成一個整體,布局嚴謹,結構精巧...
小九華寺又名九華禪院,原名東嶽廟。小九華寺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85年)里人吳國忠偕僧通運募建後殿,奉祀幽冥教主(即地藏王菩薩,故俗稱地藏殿),並鑄爐於庭中。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國忠子昌運偕僧朗涵募建大士殿。乾隆四年(1738年)建關帝殿、劉公祠。乾隆五年(1740年)監院僧蘊山建山門、客堂、...
二聖殿又名二神殿、九華廟,省級重點寺院。位於九都河東岸二聖村境內,龍潭溪從東南方向北流,繞寺而過。古時此地為九華山北麓登山之道,今有新修的佛光大道過此。二聖殿始建於唐代,後歷代均有整修。歷史傳說 現存殿宇為清末皖南民居式建築,殿內供二聖像,一文一武,頭戴烏紗,身穿朝服,腰束玉帶,足蹬朝靴,...
安徽無為西九華寺,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六店鄉境內,坐落於蕪湖市無為市、合肥市廬江縣交界處的都督山,始建於宋景德年間,原名岩石寺,歷經戰火與文革毀建多次。有松柏環饒古寺,整個寺院在著名都督山頂,依懸崖峭壁九丈石而建,在藍天白雲之下,有青山裹古寺,古寺饒巨岩,觀之雄偉,氣勢非凡。寺院環境 寺院...
二聖殿又名二神殿、九華廟,省級重點寺院。位於九都河東岸二聖村境內,龍潭溪從東南方向北流,繞寺而過。古時此地為九華山北麓登山之道,今有新修的佛光大道過此。二聖殿始建於唐代,後歷代均有整修。歷史傳說 現存殿宇為清末皖南民居式建築,殿內供二聖像,一文一武,頭戴烏紗,身穿朝服,腰束玉帶,足蹬朝靴,...
小九華寺,位於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小九華路1號,原名東嶽廟。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鶯脰湖畔,四周環水,只有一座偉岸挺拔的安德橋相連。過去在小九華寺對面還有一座美麗的暮虹橋做伴。紅牆碧波、晨鼓暮鐘、櫓聲梵音不絕於耳,不失為一塊佛教寶地。 小九華寺面對鶯湖,鶯湖是杭嘉一帶的名湖,它與嘉興南湖、杭州西湖...
現中九華勝地有一高2.4米,寬0.8米的青石碑。周圍環境 據考察,中九華寺,是陰陵古城周圍諸多廟群中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一座古剎。寺前有“靈潤殿”,寺後有“霸王寨”,與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傳當年項羽垓下敗逃,渡淮後駐於此。寺左側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漢泉、珍珠泉。泉溪...
因年代久遠,屋舍失修,2009年初住持比丘尼聖真重建大雄寶殿和韋馱殿,拆建寮房,儘管如此,重建後的吉祥寺與歷史上的叢林原貌還是相差甚遠。為進一步弘揚佛法,保護文化遺產,2014年寺院住持尼釋聖真向九華山佛教協會提出申請,擬定對九華山吉祥寺在舊址的基礎上擴建後殿、觀音殿、藏經閣等,規模宏大,整個規劃設計皆...
小九華寺,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采石磯風景區西北1公里的望夫山(俗名小九華山),始建於唐朝。歷史沿革 唐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古新羅過僧人金喬覺西渡來華至望夫山,弘佛法數載,存神奇眾多。後苦修青陽九華75載,奉為地藏菩薩應世,“金地藏”。小九華寺為地藏道場,歷唐、宋、明、清,僧侶眾多,香火...
四周環山,是九華山的主寺,歷史最悠久,是九華的“總寺廟”。始建年代不詳,山方圓6平方公,山中峰迴路轉,泉澗清涼,林木蔥鬱 據傳說,在很早以前,龍王九太子貔貅在民間遇難,途遇一高僧相救,高僧因救貔貅而死,死前說自己什麼都不要,指希望太子能造福百姓,以不枉費佛人的一片苦心,此後九太子一生造福百姓...
中九華寺,又名五峰禪院,系南北朝時宗本僧修建。因毀於兵燹,宋時重建。背景介紹 中九華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永康鎮內。清《定遠縣誌》載:“中九華寺,位於定遠縣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峰山麓,霸王別姬處。”中九華寺,又名五峰禪院,系南北朝時宗本僧修建。因毀於兵燹,宋時重建。明朝詩人王哀登中九華寺時題詩...
九華地藏寺始建於南宋隆興年間,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現建有明三暗五老式大殿一座,內塑地藏王菩薩像,右豐都帝,左東獄帝;十王殿十間,殿內塑十殿閻王像,文武判官,夜叉小鬼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西廂樓房十二間,上層僧人宿舍,下層營業用房;東廂四間,設供多佛,佛道並存。自古就有“去狼山燒香,不到九華...
明隆慶六年(1569年),徽州商人黃龍鼎捐款重修化城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化城寺住持僧量遠赴京,朝廷賜以紫衣。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池州知府喻成龍重修並增建“聚華樓”,東西二序(亦稱二宮)七十二寮房,化城寺遂為“九華諸寺之冠”。清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1703~1705年),三次降旨遣內...
九華山因山南建有小九華寺,以寺名中“九華”二字得名;亦名覆舟山,因其形狀很像倒置的船而得名。春秋時期,名覆舟山;南朝劉宋時,更名玄武山。南朝陳時,又改為龍山,或龍舟山;隋唐至清,復稱覆舟山。民初,又稱盧公山。後改名九華山至今。1942年初冬,日本侵略者在雨花台大報恩寺三藏塔遺址挖到供奉有...
西九華寺是位於無為縣都督山上的江北名寺。因南有九華山,故稱西九華。西九華寺位於無為縣六店的都督山上(都督山原名豬頭山,相傳大都督周瑜曾路過此山,因而得名),此處毗鄰巢湖市的壩鎮和廬江縣的白湖鎮,交通便捷,物產豐富,民風純樸。西九華寺為江北名寺,因南有九華山,故稱西九華。始建於宋景德二年...
清光緒十七年,《青陽縣誌》卷一記載,該寺於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建,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年)賜額,宋紹興四年(1134)邑人章禧遠、方仕榮重建,為念施主之仁,遂改名慈仁寺,寺名沿用至2016年9月(2016年9月25日後改名慈仁禪林)。慈仁禪林歷史:九華山慈仁禪林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所在村民集資重建...
據統計,宋代九華山寺院在晚唐和五代的基礎上發展到40餘座,其中前山和後山新建著名寺院有淨居寺、聖泉寺、廣勝寺、廣福寺、天台寺、翠峰寺、曹溪寺、龍安院、五台院、永福寺、興教寺等,先後被朝廷賜額的有12座。一些在當時很有影響的禪師會來九華山傳法,例如玉田、寂祖、雲澤、宏濟等人。元朝時期,藏傳佛教...
建築特點:寺內有3個天井、上百個外窗,屋面為硬山兩落水或四落水,而大殿為歇山頂。佛教地位:甘露寺為清末建築,全國重點寺廟,九華山古“四大叢林”之一。九華山佛學院現設於此。九華山 古“四大叢林”之一。位於九華山北半山腰上。此地山水環繞,茂林修竹,遮天蔽日。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國師奉旨到九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