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聖殿(九華山二聖殿)

二聖殿(九華山二聖殿)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二聖殿又名二神殿、九華廟,省級重點寺院。位於九都河東岸二聖村境內,龍潭溪從東南方向北流,繞寺而過。古時此地為九華山北麓登山之道,今有新修的佛光大道過此。二聖殿始建於唐代,後歷代均有整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華山二聖殿
  • 地理位置:九都河東岸二聖村境內
  • 景點級別:省級重點寺院
  • 又名:二神殿、九華廟
歷史傳說,發展歷程,殿宇現狀,

歷史傳說

現存殿宇為清末皖南民居式建築,殿內供二聖像,一文一武,頭戴烏紗,身穿朝服,腰束玉帶,足蹬朝靴店詢,身高七尺,面龐豐潤,黑色的三綹鬍鬚齊胸,兩眼炯炯有神。為什麼二聖像這般模樣?因為他們不是菩薩,而是金地藏的兩位舅父。
相傳金地藏從新羅渡海入唐,苦修於九華山中,創建佛寺,聲名遠播後,連新羅國的僧人也紛紛前來,拜他為師。金地藏率徒墾荒種植,糧食尚不能自給,便掘白墡土既“觀音土”充飢。眾僧憔悴之狀,被時人稱酷墊記連“南方枯槁眾”。訊息傳到新羅,金地藏的母親痛兒心碎,焦急萬分,於是派請身為新羅大臣的兩位弟弟跋涉來山看望。金地藏見到兩位舅舅,悲喜交集,施禮問安,並表述自己在九華修道終生的決心。兩位舅父深受感悟,也住在山上不走了。但他倆受嬸檔籃判不住“五戒”清規的約束,常飲酒吃肉,金地藏在規勸不改的情況下,便立妹轎將他倆攆下山去洪您尋。後終老九華山麓,鄉民為紀念他們,就在此建廟塑像供奉。過去,農曆七月三十日山上舉行“地藏法會”紀念金地藏成道日;翌日,既八月初一在此地舉行“二聖會”,紀念金地藏兩位舅舅,供品有葷有素,聚會者還可飲酒。據說一些禁不住酒肉誘惑的和尚也乘機光顧“二聖會”。這可謂九華山的一種特殊的宗教習俗。現在二聖殿的香火日盛,韓國遊人和香客來九華山朝禮敬香,二聖殿是必拜的聖地之。
據清光緒《青陽縣誌》卷一載:二聖殿,初名"二聖廟",又名"九華廟"。"相傳唐時新羅國金地藏飛錫駐紮九華,二臣昭佑、昭普追返國不遂,因築室在此修練。後合都立廟塑像,恢其舊址。"又據民國27年《九華山志》載:"二聖者,相傳為金地藏之二舅,自新羅國尋金地藏至此者。"二聖殿重建於明代,一直為鄉民祭禱之所。清末,比丘尼能芳、有緣相繼維修,恢復舊制。

發展歷程

1912~1932年,比丘尼慈德、妙香先後住持,募建中興。
1936~1942年,住持僧悟月、朗然。1948年住持僧法華。
1984年12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寺院(含龍池庵等30座寺院)。
1985華九華山管理處重修大殿。
1988~1999年,住持僧覺如進行全面維修。今住持僧果成。

殿宇現狀

現存二聖殿為清未皖南民居式建築,坐西朝東。殿門良祖鍵面臨上山古笑兵辣道和五溪至九華街公路。龍潭溪從東南而來,繞寺而過。大殿3開間,高11米、長13米、寬9米,建築面積117平方米。內供二聖像為1989年重塑,頭戴烏紗,身穿朝服,腰束玉帶,足蹬粉底朝靴。身高2米,面龐豐潤,黑色的三綹鬍鬚齊胸,兩眼炯炯有神。大殿後的二、三進為2層樓寮房,中有四落水天井。第二進樓下供觀音塑像,樓上供地藏塑像。寮房後為齋堂。全殿建築面積為744平方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