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水

九水

九水在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九水、外九水(內九水和外九水合稱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水
  • 外文名:Nine water
  • 拼音:jiu shui
  • 位置:在嶗山白沙河上游
九水介紹,九水之水,一水上善,二水抱一,三水大方,四水齊物,五水養生,六水坐忘,七水逍遙,八水安期,九水許由,九水公交路線,九水拳,九水硫化鈉,詳細信息,物理化學性質,產品用途,製備,生產方法,

九水介紹

在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九水、外九水(內九水和外九水合稱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最為著名。
titletitle
一水至九水是從水的下游上數的。白沙河的上游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內外之分,自大嶗至太和觀(即北九水村)為外九水,自太和觀至靛缸灣(魚鱗口、潮音瀑)為內九水。
北九水是內外九水的分點,也是一個極為清幽的風景點。現在太和觀已改建為北九水國小。由此逆流至內九水的終點--靛缸灣瀑布,為清一色的花崗岩石板路,大約3公里。北九水村滾水橋左側的大水潭為內九水的一水沿流而上至雙石屋村,村中房屋全是石砌,村外有一深潭,這裡就是二水。再往前行就到了三水,這俗稱 “鷹窩河”。越過四水,就到了著名的“飛鳳崖”,即五水。再行不遠,是一片赫黃色的摩天巨崖。巨崖的石紋一律橫向,這就是六水有名的“錦帆屏”也叫做“錦帆嶂”。和錦帆屏相連的還有高聳入雲的“連雲崖”,這裡就是七水。再往前就是八水的“牙門”,由此向上攀登,就到了九水的“金華谷”。峰迴路轉,即聽到瀑布的如雷巨聲。內九水的盡點靛缸灣亦稱“潮音瀑”三個大字。泉水隨山勢三折而落,最後傾入靛缸灣。灣內水深石壁上,刻有葉公綽寫的“潮音瀑”三個大字。灣內水深石碧,呈靛藍色,水味甘冽。在夏秋之交雨水充足時,瀑布寬數米,以排山倒海之勢傾入灣中,水沫飛濺,有如細雨,蔚為奇觀。

九水之水

北九水山東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分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

一水上善

上善,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二水抱一

抱一,道家謂專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

三水大方

釋義一:謂方正之極:《老子》:“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稀聲。”唐權德輿《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與衛右丞鄰舍因賦詩寄贈》:“大方本無隅,盛德必有鄰。” 釋義二:大道,常道。《莊子·山木》:“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唐韓愈《順宗實錄二》:“其忠也盡致君之大方,其言也達為政之要道。”宋曾鞏《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方圖講學,知臣子之大方;庶得周旋,奉君親之素教。”

四水齊物

齊物論,莊子的一篇文章,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所有理論)對於人(觀察者,研究者,)來說都是“齊”的。齊物論包含齊物與齊論兩個意思。莊子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這就是“齊物”。
莊子還認為人們的各種看法和觀點,看起來也是千差萬別的,但世間萬物既是齊一的,言論歸根結底也應是齊一的,沒有所謂是非和不同,這就是“齊論”。“齊物”和“齊論”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齊物論》全文大體分成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誰邪”,從子綦進入無我境界開篇,生動地描寫大自然的不同聲響,並且指出它們全都出於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獨且奈何哉”,推進一步描述社會各種現象和人的各種不同心態,並指出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又都是出自虛無。第三部分至“此之謂以明”,說明是非之爭並沒有價值。萬物都有其對立的一面,也有其統一的一面;萬物都在變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對立的那一面轉化。從這一意義說,萬物既然是齊一的,那么區別是與非就沒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沒有價值的東西。 第四部分至“此之謂葆光”,進一步指出大道並不曾有過區分,言論也不曾有過定論,人們所持有的是非與區分並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觀對外物的偏見,物、我一體,因而是非無別,容藏於一體。第五部分至“而況利害之端乎”,從忘物才能齊物入手,說明認識事物並沒有什麼絕對客觀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論也就沒有確定是非區別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諸無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闡述齊物與齊論的途徑,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託於無窮的境域,從而遨遊於塵埃之外,這也就進一步說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辯。餘下為第七部分,通過兩個寓言故事表明“無所憑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五水養生

語出《莊子.養生主》原文第一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莊子.養生主》這是一篇談養生之道的文章。“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盡年”,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緣督以為經”,即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第二部分至“得養生焉”,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餘下為第三部分,進一步說明聖人不凝滯於物,與世推移,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的生活態度。這就是文惠君基本理解到的東西。但是,莊子想要表達的可不止這些。
莊子思想的中心,一是不存認知的可能,一是順其自然的心境,本文字裡行間表面雖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體現作者的哲學思想。
莊子思想的中心,一是無所依憑自由自在,一是反對人為順其自然,本文字裡行間雖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體現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

六水坐忘

坐忘是指人有意識地忘記外界一切事物,甚至忘記自身形體的存在,達到與“大道”相合為一的得道境界,也指人在修煉中控制意志、排除雜念的內修方法。《玄宗直指萬法同歸》稱:“坐者,止動也。忘者,息念也。非坐則不能止其役,非忘則不能息其思。役不止,則神不靜。思不息,則心不寧。非止形息役、靜慮忘思,不可得而有此道也。”宋代曾慥在《道樞·坐忘篇》中稱:“坐忘者,長生之基也。故招真以鍊形,形清則合於氣;含道以鍊氣,氣清則合於神。體與道冥,斯謂之得道矣。”《南華真經》(即《莊子》),有“坐忘”一詞,語見《大宗師》,“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大通就是道,因此坐忘就是得道。《南華真經》說到“忘”的還有多處,《天地》中稱“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能夠做到忘物、忘天、忘己的人,也就是做到了“坐忘”。宋代著名詩人蘇軾有《水龍吟》詞一首,上闋云:古來雲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清靜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雲駕、驂風馭。

七水逍遙

語出《莊子.逍遙遊》。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莊子.逍遙遊》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餘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作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八水安期

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稱千歲翁,安丘先生。琅琊人,師從河上公,是秦漢期間燕齊方士活動的代表人物,黃老哲學與方仙道文化的傳人。道教視安期生為重視個人修煉的神仙,故上清派特盛稱其事。傳說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駕鶴仙遊,或在玄洲三玄宮,被奉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與彭祖、四皓相等。在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列在第三左位,奉為“北極真人”。安期生修仙之處在日照市天台山。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寫到: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暉,白髮見生涯。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另:五古·古風其七五鶴西北來。飛飛凌太清。仙人綠雲上。自道安期名。兩兩白玉童。雙吹紫鸞笙。去影忽不見。迴風送天聲。我欲一問之。飄然若流星。願餐金光草。壽與天齊傾。

九水許由

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許昌、禹州、汝州、長葛、鄢陵一帶,這一帶後來便成了許國的封地,他從而也成為許姓的始祖。據說帝堯曾多次向他請教,後來想把君位傳給他,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隱居起來,再也不願意與世俗社會交往。帝堯派人找到了他,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許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後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稱讚說:“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許由品德高尚,才智過人,很受部族崇敬。部落聯盟領袖唐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四處尋訪賢人,發現了許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許由說:“子治天下,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猶代之,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便連夜私奔岐山隱居。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一日他沿山放牧,來到岐山西北部的山腳下,見這裡山清水秀,草豐樹茂,土質肥沃,有一農夫正在耕地,便高興地說:“此乃牛壯田肥之地也。”農夫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稱這裡為牛田村,後來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上牛田、下牛田、中牛田三個自然村。許由洞對面有座陡峭的山頭,山上花草茂盛,樹木蔥籠。站立山頭西望尼山逶迤起伏,綿延數百里。近望群峰巍峨峻峭,蒼翠欲滴,煞是迷人。許由早晚常到這裡觀賞山光嵐氣,讚揚錦繡河山。因為他經常在這裡逛來逛去,人們便稱這裡為逛山頭。歷經不斷演化,便成了今天的光山頭。後來,唐堯聽說許由隱居岐山,又派人來請他做九州長官。來人傳達唐堯的旨意後,苦口婆心勸他立即上任。許由認為自己可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決定不去就任,便到山下河裡洗耳朵,表示不願聽,這條河就是現在清澈明麗、水質甘洌的洗耳河。唐宋之問有詩《陪群公登箕山賦得群字》云:許由去已遠,冥莫見幽墳。世薄人不貴,茲山唯白雲。寧知三千歲,復有堯為君。時佐激頹俗,登箕挹清芬。高節雖旦暮,邈與洪崖群。

九水公交路線

遼寧省本溪市7路公車車站!
7路興安 — 文化商場
興安:5:05--20:50 文化商場:5:05--20:50 1.興安-2.化肥-3.團山-4.九水-5.工源水泥廠-6.福金-7.平山交警隊-8.本鋼六號門-9.南地-10.鐵通公司-11.四醫院-12.站前-13.文化商場 (共13站)

九水拳

嶗山九水拳”是居住於山東青島市嶗山區南九水地區的劉氏先民們在獨創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演變而成的集健身、自衛等功能為一體的一套拳法,有300多年的歷史。嶗山九水拳被列入青島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遺產類別是傳統體育與競技,申報單位是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

九水硫化鈉

詳細信息

中文名稱九水硫化鈉
別名九水硫化鹼
英文名稱Sodium sulfide nonahydrate
英文別名sodium sulfide hydrate
CAS NO.1313-84-4
分子式NA2S9(H2O)
分子量240.17

物理化學性質

性狀無水物為白色結晶,容易潮解。工業品因含雜質常為粉紅、棕紅色、土黃色塊。熔點1180℃相對密度1.856(14℃)溶解性溶於水(10℃時溶解度為15.4g/100ml水,90℃時溶解度為57.2g/100ml水)。微溶於醇,不溶於醚。水溶液呈強鹼性。溶於硫黃生成多硫化鈉。

產品用途

用於製造染料、硫化物,並用作礦石浮選劑、生皮脫毛劑、紙張蒸煮劑等 。

製備

工業硫化鈉常壓製備聚芳硫醚的方法,以工業硫化鈉和多鹵代芳香化合物為原料,採用多組分複合催化劑或助劑,在高沸點極性有機溶劑中進行分段常壓縮聚,製備得到線型高分子量聚芳硫醚。反應轉化率高,產品為白色顆粒狀,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熱性能和加工熱穩定性。通過添加一定量的交聯劑可製得更高分子量的支鏈型或交聯型的聚芳硫醚。

生產方法

煤粉還原法將芒硝與煤粉按100:(21~22.5)(重量比)配比混合於800~1100℃高溫下煅燒還原,生成物經冷卻後用稀鹼液熱溶成液體,靜置澄清後,把上部濃液進行濃縮,即得固體硫化鈉。經中轉槽、製片(或造粒)製得片(或粒)狀硫化鈉產品。其Na2SO4+2C→Na2S+2CO2吸收法用380~420 g/L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含H2S>85%硫化氫廢氣,-所得產物經蒸發濃縮,製得硫化鈉成品。其H2S+2NaOH→Na2S+2H2O硫化鋇法用硫酸鈉與硫化鋇進行複分解反應制沉澱硫酸鋇時可以副產得到硫化鈉。其BaS+Na2SO4→Na2S+BaSO4↓氣體還原法在有鐵催化劑存在下,將氫氣(或一氧化碳、發生爐煤氣、甲烷氣)在沸騰爐中與硫酸鈉進行反應,可製得優質無水顆粒狀硫化鈉(含Na2S 95%~97%)。其Na2SO4+4CO→Na2S+4CO2Na2SO4+4H2→Na2S+4H2O;精製法以生產沉澱硫酸鋇過程中副產的濃度為4%左右的硫化鈉溶液為原料,用泵打人雙效蒸發器蒸濃至23%後,進人攪拌罐脫鐵、除碳處理後,用泵打人蒸發器(用純鎳材製造)蒸發鹼液達到濃度,送到滾筒水內冷卻式製片機製成後,經篩選、包裝而得成品。煤粉還原芒硝法該法是硫化鈉傳統的生產方法,在加工過程中改進設備、材質、增加除鐵工序使產品達到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