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寺(福建省寧德市九峰寺)

九峰寺(福建省寧德市九峰寺)

九峰寺位於熙嶺四坪村交界處,山脈自武夷分支至寺,奔涌蜿蜒,屼特起,恰合陽九之數,故此得名。寺系明景泰元年(1450年)由寂照禪師創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毀,嘉慶二年(1797年)僧洞蒼重建,道光五年(1825年)再次修建,為全縣現存規模較大的寺院,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峰寺
  • 地理位置:屏南縣熙嶺鄉天平山南麓
  • 別稱:九峰禪林
  • 類別:古建築
概況,九鯉朝天,地圖信息,

概況

九峰寺,又名九峰禪林,位於屏南縣熙嶺鄉天平山南麓。其山脈自武夷山分支,蜿蜒奔涌而來,到此奇峰突起,排列有序,恰合陽九之數,故名九峰。該寺風藏水聚,景色怡人。寺後龍頂峰高聳,山脈龍行而下,脈止處龍氣凝成一穴,大雄寶殿依穴而建。兩側各分一山,左青龍,右白虎,彎環回抱。寺前左側又生一峰橫攔,形如木魚故稱魚鼓案。更有以峰,狀似飛天鯉魚,躍在水口。綜觀全寺,四風不吹,地氣蒸騰。寺廟坐北朝南,東南方略遠處,有鳳凰山如金鐘覆地,昭然有情。
屏南縣第一任知縣沈鐘過九峰寺,有詩“乍入九峰路,峰高不易攀,僧巢雲外寺,人種屋頭山。落澗龍藏缽,空堂虎踞關,登臨殊未倦,身在翠微間。”傳世。九峰寺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創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毀,嘉慶二年(1797年)僧洞蒼重建,道光五年(1825年)再次修建,為我縣規模較大的寺院,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大雄寶殿900多平方米,有觀音閣、魁星樓與僧房,雕樑畫棟。有石槽、石臼、石磨,以及石制四葉蓮花瓣等明清兩代遺蹟。寺院山門前有亭台,日、月、星三池,大殿後花壇有一株四季杜鵑。
據傳明朝史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葉向高(1559-1627年)曾到九峰寺祈子,並取龍潭甘露與妻子飲用,後果懷胎生子,並題有“九峰禪林”橫匾一方,可惜毀於“文革”。

  

九鯉朝天

九峰寺兩側,各一里地左右,自左向右,自下而上,依次排列有九峰,峰峰象鯉。群鯉仰頭,緊繞龍虎兩山。狀若飛天。順勢望去,又有覓食逐物之趣。雲霧來時,九鯉浮起,鮮活無比。雨後乍晴,雲蒸霞蔚,巽峰如島,海在寺前。可謂天上人間。傳說東海龍王,一日戲珠,龍珠墮在寺址處,落入澗下石罅中,一時難覓。三里外有一潭,其深通海,龍王逐派龜王來尋,潭小龜大,邊上又有一石傲然如屏,龜王受阻,日日仰頭,珠在何方?此潭在熙嶺鄉龍潭村。又傳,一日,鐵拐仙用寶葫蘆攜九鯉,往南海普陀仙池放生,路過此處,見雲霧繚繞,秀峰疊峙,幽壑縱橫,碧松翠竹間,自有一股靈異之氣,於是降下雲頭,將葫蘆置於巽峰之上。想探個究竟。不料,一陣清風吹過,葫蘆落山,群鯉泄出。仙鯉與龍珠本有感應,翻身躍起,爭相尋珠,可惜龍虎二山,交鎖緊密,身阻水口,智者急向後山繞去。於是,天地間便繪下了一幅九鯉尋珠圖,先者,頭頂山峰(村);中者,背現九峰(寺);末者,尾擺四坪(村)。現巽峰下有葫蘆崗,葫蘆頭朝九峰寺,據說為仙鯉所撞。勝地既成,天地悠悠,夜幕下,龍珠豪光與朗月寂照交融。星轉斗移,開山創寺,自待有緣人。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九峰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