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一般指本詞條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中國民間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為南極長生大帝之化身。作為雷部的最高天神,掌管複雜的雷神組織,總部為神霄府,下設“三省九司、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台、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九天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都是雷尊手下,諸司中有36名雷公,代天打雷,均聽雷尊號令。

雷霆者,乃陰陽之樞機,號令萬物之根本。故無有雷霆,則無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類也,是以出萬類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殺之機也。宇宙之始蓋因陰陽相交一時之爆發,此即也是雷霆之用也,所以無處不有雷霆之顯現。

雷聲普化天尊所主萬物生殺枯榮、善惡賞罰、行雲布雨、斬妖伏魔等事。上照天心大道,下濟幽冥群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 其他名稱雷祖、玉清真王、九天貞明大聖、雷聲普化大天尊
  • 神話體系:道教
  • 所屬:天庭中高層神系
  • 居所:神霄玉清府
  • 司掌:主天之災福, 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號令雷霆
  • 象徵:金光如意、麒麟、九鳳
  • 原型軒轅
簡介,職能,人物經歷,說法一,說法二,說法三,總結,雷神形象,雷部最高神,三十六雷公,雷部將官,雷部三十六將,五雷部署,崆峒問答解說,相關經書,普化寶誥,雷霆總誥,

簡介

雷祖,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說是軒轅黃帝升仙以後成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為其封號。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時,雷祖擊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和雷部諸將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和雷部諸將神
據明姚宗儀《常熟私志》記載,其郡有致道觀雷尊殿,內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前殿列律令大神鄧元帥、銀牙耀目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左伐魔使苟元帥,右伐魔使畢元帥,火犀雷府朱天君,糾伐靈官王天君,黑虎大神劉元帥,魁神靈官馬元帥,朗靈上將關元帥,雷公使者江赫沖,電母使者秀文英,這當是宋元以來道觀中雷部諸神的基本布局。

職能

白玉蟾註解《玉樞經》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聖號之曰:“九天者,乃統三十六天總司也。始因東南九炁而生,正出雷門,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諸司府院之印,生善殺惡,不順人情。蓋以九天之名者,取其陽剛而不泯者之謂也。應元者,仰惟元始祖劫一炁分真,玉清真王應元之體。雷者,陰陽二炁結而成雷,既有雷霆,遂分部隸九天雷祖。因之以剖析為五屬,神霄真王用之,以宰御三界。真王所居神霄玉府,其道在乎巽。巽者,天 中之地也,東南乃九陽之炁。結清朗光,元始父祖,化神霄玉清真王。玉府在碧霄梵炁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有四方四隅,分為九霄,惟此一霄居於梵炁之中。在心曰神,故曰神霄,乃真王按治之所。天尊臨蒞之都。卿師使相,列職分司,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檢押啟閉,管鑰生成。上自天皇,下自地帝,非雷霆無以行其令。大而生死,小而枯榮,非雷霆無以主其政。雷霆政令,其所隸焉,三清上聖雷霆祖也,十極至尊雷霆本也,昊天玉皇上帝號令雷霆也,后土皇地祇節制雷霆也,北極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五雷者,天雷,地雷,水雷,龍雷,社令雷。又有十雷:一曰玉樞雷,二曰神霄雷,三曰大洞雷,四曰仙都雷,五日北極雷,六曰太乙雷,七曰紫府雷,八曰玉晨雷,九曰太霄雷,十曰太極雷。又有三十六雷:一曰玉樞雷,二曰玉府雷,三曰玉柱雷,四曰上清大洞雷,五曰火輪雷,六曰灌斗雷,七曰風火雷,八曰飛捷雷,九曰北極雷,十曰紫微璇樞雷,十一曰神霄雷,十二曰仙都雷,十三曰太乙轟天雷,十四曰紫府雷,十五曰鐵甲雷,十六曰邵陽雷,十七曰欻火雷,十八社令蠻雷,十九曰地祇嗚雷,二十曰三界雷,二十一曰斬壙雷,二十二曰大威雷,二十三曰六波雷,二十四曰青草雷,二十五曰八卦雷,二十六曰混元鷹犬雷,二十七日嘯命風雷,二十八曰火雲雷,二十九日禹步大統攝雷,三十曰太極雷,三十一曰劍火雷。三十二曰內鑒雷,三十三曰外鎰雷,三十四曰神府天樞雷,三十五曰大梵斗樞雷,三十六曰玉晨雷。有三十六神曩,嘗陳之於太上之前。雷法有七十二階,天地賞善罰惡發生萬物皆雷也。雖陰陽之激剝,亦由神人之興動,雷嗚則雨降矣。聲者,天地之仁聲也。春分五日,雷乃發聲,可聞百里,震九天而動九地,驚四海而翻四溟,太上曰:吾不發陰陽之聲,吾之大音無以召,故鼓之以雷霆,以聲召氣也。雷帝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凡行雷之時,雷帝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神興發雷聲也。普化天尊者,自浮黎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聲普化天尊。天尊以歷劫應化,隨時示號。本元始祖劫一炁分真,乃玉清真王,九霄主宰。一月四辰監觀萬天,浮游三界九州萬國,賞善錄愆,是為普化至大至貴也。”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設定雷部,並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其事,當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時期,道教神霄、清微諸派,崇尚施行雷法,於是,雷之功能不僅在於施雨,而且擴大到了主天之禍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就稱,要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後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屍,使之崩裂。奉祀:
《明史》的《禮志》稱,“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現示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道教的主要宮觀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進廟燒香,祈福消災。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齋醮禮儀中常設有雷祖的神位,並在科儀中有召請雷部諸天君神的內容。
在北京白雲觀東院有一座建於清代的雷祖殿,專門供奉道教的雷神。其實,以前我國城鄉建有許多供奉雷神的廟觀,一般稱為雷公廟,廟中塑有令人懼怕的雷神。而且不僅在民間,宮廷也有祀奉雷神的,如明嘉靖皇帝曾在太液池(今北梅公園)東北隅建有供奉雷神的“雷霆供應殿”,殿內有壇城:轟雷軒、嘯風室、噓雪室、靈雨室、耀電室、演妙堂等建築。在太液池的東面,芭蕉園的附近,還建築了一座五雷殿。清代,雍正皇帝也在皇城西(今北長街內)敕建雷神廟,名曰昭顯廟。看來雷神信仰十分興盛。

人物經歷

說法一

道教典籍中說:雷聲普化天尊,在大羅天界,為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在九天天界,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中國古文明開端時,顯化為黃帝。
《重修緯書集成·春秋合誠圖》謂: “軒轅,主雷雨之神也。”《歷代神仙通鑑》卷四:“(黃帝)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所居神霄王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印入雷澤而為神者也。力牧敕為雷師陽翁。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談道而趺九鳳談道而趺九鳳
相傳上古時期,有次三界大亂。妖魔橫行,人間災禍重重,玉皇也很是焦慮,眼看天下大亂,怎么辦呢?正好人間的華夏民族出現了軒轅黃帝,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心地善良,英勇善戰,武藝高強,無人不尊敬,無人不佩服,與蚩尤大戰沒有一點畏懼之色,說話時候,聲音洪亮。打仗時也有雷聲相助,玉皇很看中他,就命九天玄女接上天宮,把與雷有關的事情交給他,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意思是三界、六道、四生、十方的雷事,雷人,雷仙,五雷令,雷令,天雷,地雷,水雷,妖雷,神雷,社雷。都歸他管,每次有與雷有關的事情,都要他批准,才可施行。真可謂全職能!他最後把那些做祟的妖魔用雷轟滅,而那些好的妖點化之。這樣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成了大家公認的大雷無上天尊,又是尊敬,又是交好。因為有些非常難辦的事情,可能在大天尊這就如鴻毛飛天一樣簡單。
但凡道士要施雷法道術,都必須經過神霄玉清府,凡是修習雷法者必須供奉雷祖。

說法二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立都雷霆玉經》以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化生雷聲普化天尊,專制九霄三十六天執掌雷霆之政,稱作“神霄真王”。現存《道藏》收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等書多種。
道經中說。雷神執掌五雷,是眾生之父,萬靈之師,掌握生殺大權,專門懲處惡人。關於“五雷”,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五雷為天雷、水雷、地雷、神雷、社雷,也有說五雷是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妖雷。道教中有五雷天心正法之術,相傳宋朝道士林靈素擅長此法,能興雲致雨,役使鬼神,驅邪治病。

說法三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神時,將太師聞仲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下屬鄧忠辛環、張節、陶榮等二十四員雷公,行“催雲助雨法”。

總結

以上說法,其一與道教最為接近,如《明史·禮志四》稱:“雷聲昔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廿四為天尊現示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
《蠡海集》闡釋說:“或謂神明果有降誕乎。以義起者也.......九天生於六月二十四日,六為陰數,四六二十四,老陰之象也,老陰變少陽,故應與雷神焉。”
並且道教中還有招請雷神的雷法,此法以符籙法術為用,陣妖捉鬼鍊度亡魂、召神驅耶、興雲致雨。

雷神形象

山海經·海內東經》中有記載,文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
這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人們認為雷聲在天,而龍亦飛騰於天,將二者結台在一起,便會有雷雨;又將其腰問想像有一鼓,鼓發雷聲。
後來雷神的形象進一步變化。《酉陽親俎·前集》說“豬首,手足各兩指,執一赤蛇齧之”;
《唐國史補》說“其狀如彘,秋冬伏於地中”;《夷堅丙志》卷七說其形如奇鬼,“長三尺許,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幘,如世間幞頭,乃肉為之,與額相連”。總之雷神形象不定,體形或龍、或人、或獸;臉彤或人頭、猴頭、豬頭、鬼頭。周秉以後,雷神被稱為雷師,或雷公,無論稱雷師還是雷公,當時人們崇祀的雷神只有一位,並以農曆六月廿十四為雷公生日,稱為“雷公誕”,是日人們均要奉祭雷公。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一說其“豕首鱗身”,但“嘗有雷民,因大雷電,空中有物,豕首鱗身,狀甚異。民揮刀以斬,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厲。”
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還沒有定型,因為元代有“雷公旗”,所畫雷神仍為“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
明清時代,雷神的形象趨於統一,其標準形象概為《集說詮真》中所述:“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可見雷神此時最明顯的特徵是猴臉、尖嘴,所以民間有之“雷公臉”、“雷公嘴”的說法。

雷部最高神

歷代神仙通鑑》稱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他下轄一個複雜的雷部組織,總部
為神雷玉府,下設“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台、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四府為:九霄玉清府、東極青玄府、九天應元府、洞淵玉府;六院為:太一內院、玉樞院、五雷院、斗樞院、氏陽院、仙都火雷院;諸有司為:天部廷司、蓬萊都水司、太乙雷霆四司北帝雷霆司、北斗征伐司、北斗防衛司、玉府雷霆九司及諸曹院子司。並稱每個機構中均有“玉府左玄、右玄、金閥侍中、僕射、上相真仙、真伯、卿監、恃宸、仙郎、玉郎、玉童、玉女左右,司麾諸部雷神、官吏、將吏”。且稱“九天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均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麾下聽令。是經稱諸司中有三十六雷公,分天、地、人三類,每類十二名。

三十六雷公

天雷十二為: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風雷公、行雨雷公、行雲雷公、布澤雷公、行冰雷公、行霄雷公、飛砂雷公、食糶雷公、伏魔雷公、吞鬼雷公。
地雷十二為:糾善雷公、罰惡雷公、社令雷公、發稻雷公、四序雷公、卻災雷公、收毒雷公、扶危雷公、救病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
人雷十二為:收瘟雷公、攝毒雷公、卻禍雷公、除禍雷公、破禍雷公、破廟雷公、封山雷公、伏虎雷公、打虎雷公、滅屍雷公、破障雷公、管魄雷公、盪怪雷公。
三十六雷公掌三十六天曹刑律,嚴格遵照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命令,代天實施刑罰,經稱“雷司布令行至疾如風火,不可留停,降澤之處有矛,震雷之聲有數,可旱即旱,可雨即雨,必奉帝令”。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是經還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執掌五雷、十雷、三十六雷霆。五雷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十雷為:玉樞雷、神霄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極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極雷。三十六雷為:玉樞雷、玉府雷、玉柱雷上清大洞雷、火輪雷、灌斗雷、風火雷、飛捷雷、北極雷、紫微璇樞雷、神霄雷、仙都雷、太乙轟天雷、紫府雷、鐵甲雷、邵陽雷、欻火雷、社令蠻雷、地祗鳴雷、三界雷、斬壙雷、大威雷、六波雷、青草雷、八卦雷、混元鷹犬雷、嘯命風雷、火雲雷、禹步大統攝雷、太極雷、劍火雷、外鑒雷、內鑒雷、神府天樞雷、大梵斗樞雷、玉晨雷。

雷部將官

道教雷法中,神霄派一系尤重五雷大法。
神霄派闡述的五雷大法由來是這樣的:
《道法會元》卷五六載火師汪真君言:昔天地分化,萬物育成,玉清真王凝神金闕,“下憫一切眾生漂溺苦海,流浪生死,萬劫冤愆,邪妖克害。”真王遂禮問元始上帝,得“三光紫文混合之道”、“五雷御邪斬妖之訣”,於是真王垂休塵世,演施五雷大法,五雷都司這套神真機構亦相應而生。
五雷都司位於玉清真王府碧霄上梵氣中的雷城中,乃玉清真王按治之所。其中卿師使相,列職分司,主發生萬物,推遷四時,長降陰陽,錄善罰惡。
又所謂“五雷既明,當知雷府所部。既明所部,有請立應。”又云:“且五雷使乃雷城之專司,統攝五雷,關申司分,凡風雨不時,亢陽為虐,兵戈妄動,饑饉荐臻,皆由請命帝真,無不由玉樞而大布分野,兼領三司將吏,判治三界鬼神功過,以康黎庶。”
五雷都司之下,各擁有一大批神兵天將,不過,在眾多雷部神靈之中,最為著名的是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道書稱之為雷霆三帥。從今天我們見到的“雷霆總誥”中,我們就能看出,這三位元帥被排在最前面,是開端的三位:“仰啟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籙眾官君。歘火律令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
以雷霆三帥為首,再加上龐、陶、劉、苟、畢、秦、趙、董、袁、李、孫、柏、王、姚、張、黃、金、吉、余等天君及閃電神、助風神,一共二十四員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合稱雷部二十四天君正神。
又以雷霆三帥為首,再加上雷門滅魔鄒元帥、雷霆火部苟元帥、金輪如意趙元帥、五雷天醫張元帥、斗口魁神馬元帥、天蓬提督尹元帥、正一玄壇趙元帥、南極烏暘吳元帥、宋忠義勇岳元帥、水府斬怪楊元帥、神雷主首石元帥、神雷驅邪周元帥、上清樞雷程元帥、三五梅仙張元帥、南極烏陽吳元帥、六丁六甲金元帥、流金火鈴宋元帥、雷霆火部苟元帥、雷門驅魔龐元帥、雷門滅魔鄒元帥、雷門火車朱元帥等等,合為雷門三十六元帥的龐大群體。

雷部三十六將

三五火車,豁落靈官王元帥,諱善;打巫滅邪,雷門火犀,專打不信道朱元帥,諱彥夫;地祗太保康元帥,諱保裔;精忠義勇岳元帥,諱飛;雷門滅魔鄒元帥、雷霆火部荀元帥雷吉、六甲六丁金元帥,諱游;金輪如意正一玄壇趙元帥,諱玄朗,字公明;五雷判官辛,諱漢臣;五雷天醫張元帥、神雷主首石元帥,諱遠信;九天降魔朗靈上將關元帥,諱羽,字雲長;滄海涌朝伍元帥、斗口魁神沖霄靈官馬元帥,諱勝;天蓬提督尹元帥、南極烏暘吳元帥、酆都拷鬼孟元帥、雷府驅魔龐元帥,諱煜;流金火鈴宋元帥、三五梅仙張元帥、正一籙官陳元帥,諱元遠;神威驅邪周元帥,諱廣澤;水府斬怪楊元帥、斗府樞靈劉元帥,諱吉;翊靈昭武霄漢無拘溫元帥,諱瓊;金關監生高元帥,諱員;飛捷報應張使者,諱元伯;都雷太歲殷元帥,諱郊;飛天鐵帽沖霄主雷鄧元帥,諱伯溫、東獄拷鬼甯元帥、上清樞雷程元帥、五雷執法畢元帥,諱宗遠;北極冰池李元帥,諱青天;酆都殺鬼呂元帥,諱魁。
還有蔣光,锺英,方角,耿通,吳明遠,梅天順,熊光顯,孔雷結,林大華,周青遠,紀雷剛,崔志旭,江飛捷,賀天祥,高克等。

五雷部署

在道教雷法中,神霄派一系尤重五雷大法。神霄派闡述的五雷大法由來是這樣的:
《道法會元》卷五六載火師汪真君言:昔天地分化,萬物育成,玉清真王凝神金闕,“下憫一切眾生漂溺苦海,流浪生死,萬劫冤愆,邪妖克害。”真王遂禮問元始上帝,得“三光紫文混合之道”、“五雷御邪斬妖之訣”,於是真王垂休塵世,演施五雷大法,五雷都司這套神真機構亦相應而生。
五雷都司位於玉清真王府碧霄上梵氣中的雷城中,乃玉清真王按治之所。其中卿師使相,列職分司,主發生萬物,推遷四時,長降陰陽,錄善罰惡。
又所謂“五雷既明,當知雷府所部。既明所部,有請立應。”又云:“且五雷使乃雷城之專司,統攝五雷,關申司分,凡風雨不時,亢陽為虐,兵戈妄動,饑饉荐臻,皆由請命帝真,無不由玉樞而大布分野,兼領三司將吏,判治三界鬼神功過,以康黎庶。”
五雷都司之下,各擁有一大批神兵天將,不過,在眾多雷部神靈之中,最為著名的是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道書稱之為雷霆三帥。從今天我們見到的“雷霆總誥”中,我們就能看出,這三位元帥被排在最前面,是開端的三位:“仰啟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籙眾官君。歘火律令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
道法會元》卷八十二《雷霆三帥心錄》,收錄瓊琯紫清真人白玉蟾撰三帥《事實》,述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三帥流派。白玉蟾說施行雷法時,法師存想鄧帥在心,辛帥在膽,張帥在腎,三帥配合五雷神,以陰陽生剋作用,並念木郎咒以蓋之,可致山傾谷沸,霹靂迅發,電光奔飛。白玉蟾稱此雷法為“法海之砥柱,後學之津梁”。
據白玉蟾所言,三帥的淵源甚右,乃上古帝王伏犧、黃帝之後。伏犧有二子,長子祝融為南斗火官,次子郁光即今焱火大神鄧伯溫。黃帝本為雷神之子,“母曰附寶,感電光繞斗樞而生。”故道書謂其母“為元天大聖母,軒轅為紫微煙都帝君,此又主判雷霆之祖帝也。”而今之辛漢臣、張元伯正是黃帝之後裔,“主直雷霆符命之職也。”
此三帥本為帝王后裔,又主掌雷霆三部,故應時降世,神威甚大。《道法會元》卷五六曰:“雷部有歘火大神,姓鄧,名伯溫。昔從黃帝戰敗蚩尤,封河南將軍。大神見黃帝登天,遂棄位入武當山修行百載,能隨氣升降。又見世人不行忠孝,殺害侵欺,以強凌弱,國王輔弼,不能制御。遂日夜發大願,欲為神雷,代天誅伐此惡逆。念念不絕,怒氣衝天,忽一日變鳳觜銀牙,朱發蘭身,左手持雷鑽,右手執雷槌,身長百丈,兩腋生翅,展開則數百里皆暗,兩目放火光二道,照耀百里,手足皆龍爪,飛游太虛,吞食精怪,斬伐妖龍。蒙上帝封為律令大神,隸屬神雷。”
同書五七亦記述了他的生平,事跡大致相同,謂其變形如鬼,狀若蝙蝠,又云:“五月五日午時升入南宮火令之宅,威力最大,劫壞之時以兩翼鼓動四溟之水,翻浸崑崙之丘,崩倒山河大地。凡行法之士,宜於五月五日祭之,能驅大祟,搖動山嶽,應瘟疫鬼魅蠱毒山魈,聞此神名,悉皆恐懼。此神喜飲牲血,當圖其形,供養禱之,隨意靈驗,莫可測度。無鵝血以羊血代之。又有飈火神符,能斷鬼祟,治救百病,祛剪瘟疫,懸於廳堂門戶,鎮宅消災,辟除百惡。”
另外根據《太上說朝天謝雷眞經》中所說:“昔雷霆鄧元帥,於玉笥山修行五十二年,奏呈玉帝,陳說承天開化,扶教度人,發大誓願,滅天下不忠不孝之人,及斷鬼魔侵害人物,一勿為禍妖邪,救生度死。忽功行圓滿,蒙上帝詔命,召赴陛前,賜金丹一粒吞服,變成鳳觜形翼,仍封為歘火律令大神”。
雷法求雨術中,運用得最頻繁的一個咒,就是“木郎咒”,此咒又有多種傳承,長短不一,繁簡有別。白玉蟾說:“唐天師葉法善《雷書》中有赤雞、紫鵝之符,投於東南水瓮中,誦木郎咒,可致雨。”前面曾經提到過,《道法會元》卷八十二《雷霆三帥心錄》,收錄瓊琯紫清真人白玉蟾撰三帥《事實》,述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三帥流派。白玉蟾說施行雷法時,法師存想鄧帥在心,辛帥在膽,張帥在腎,三帥配合五雷神,以陰陽生剋作用,並念木郎咒以蓋之,可致山傾谷沸,霹靂迅發,電光奔飛。白玉蟾稱此雷法為“法海之砥柱,後學之津梁”。木郎咒是雷法中必用的咒語,白玉蟾為木郎咒作注,《修真十書武夷集》卷四十六、《道法會元》卷八十七皆有收錄。
《雷法議玄篇》中記載“太極雷壇祭四維神法”中云:“五月五日,用黃羅一尺二寸,如法寫下赤雞紫鵝符,焚香誦木郎咒百遍,將符沉東北水中。次歸浄室,設四位血食,供養酌酒,召玉雷皓師等四神,獻酒即見雞鵝之形。次又見神形,任意所禱,化紙旱涸之年,有禱即應。五雷經云:此四神,乃太初混芒之時水精也。禹王治水,令鎮四維。亦云八卦之精,主雲雨,年年祀之,可立致雲雨。”
《清稗類鈔》之“木郎祈雨咒”條中有云:“同治庚午夏,有人自滇南至京師,以手鈔《木郎咒》一帙,示漢軍宗嘯吾司馬山,蓋楚漢祈雨多持此咒也。祈雨須分四時。春旱祈雨,設壇東門外,東向。其三時亦如之。壇設神位三,左書風雲雷雨尊神之位,中書木郎太乙三仙行雨神仙之位,右書紫清白祖仙師之位。祀品以元酒、清酒、粢盛、脯果。為祈雨疏文一通,焚之城隍神前。誠心誦咒,每曰三次,或四五次,每次四十九遍。三曰無雨,五曰;五曰無雨,至七曰,則謂必大獲甘霖矣。謝雨時,祀品仍照前。
《祈雨木郎咒》中“朱發巨翅雙目彤”所形容的神靈就是歘火律令鄧元帥,又一句“歘火律令翻穹隆”也是說鄧元帥。白玉蟾在《武夷集》卷二中對“木郎咒”的這兩句註解是:“朱發巨翅雙目彤,歘火律令鄧元帥,有朱發,兩畔肉翅,銀牙耀日”。 “歘火律令翻穹隆,歘火律令鄧元帥,飛沖於穹隆虛空之表”。
另一位主帥負風猛吏辛漢臣,或稱“雷霆三十三天大都督青帝天君”。《道法會元》卷八一記其形像曰:“代牛耳幞頭,朱發,鐵面,銀牙如劍,披翠雲裘,皂靴,左手執簿,右手執雷筆,上有火光。”其下屬有南方蠻雷使者馬鬱林、南方蠻雷使者郭元京、西方蠻雷使者方仲高、北方蠻雷使者鄧拱辰,中央蠻雷使者田元宗。此外,辛元帥還有多種變像,以示神威於世人。
辛天君、道教之雷神也。清嘉錄載:“陰曆六月廿五日為辛天君誕辰。天君為雷部中主簿,凡奉雷齋者,至日,皆茹素,以祈神佑。又月之辛日(即每逢辛日)及初六日,俗呼三辛一次,初六不御葷,謂之‘辛齋’”。
辛天君、又稱辛元帥。《三教搜神大全》云:辛元帥、名辛興,字震宇,傳系雍州人,居地的雷神山,每逢驚蟄就大發雷聲,摧折萬物,但至夏、秋即潛藏入地,變作雞形。某一日,辛興入山採藥,為母治病,忽見有雞行動於山中,遂抓回五隻,但不知其為雷神,摧回家宰殺與其母食之,以為進補;結果,其母遭雷殛歿。辛興痛苦不已,即拾木棍槌雷雞,卻仍不知雞為雷神之化身也。天神為之感動,姑念其一片孝心,變化一道士度化指點,囑其謝罪,並贈辛興十二粒火丹。殊料,辛興吞食火丹後,竟變化為雷公,腳踏五雷鼓,升天而去。玉帝敕封為“雷部元帥“,奉命行天,翦滅邪魔惡鬼。
辛天君白日飛升之事遍傳鄉里,遂立廟奉祀,並以此日茹素,謂之辛齋、又日雷齋,流傳至今。
南宋時期,符籙法術盛行於世,尤以雷法在社會中最有影響,並成為道教法術的主流。在武夷山時期的白玉蟾,已經以擅行洞元雷法著稱於世。白玉蟾曾訪道羅浮山,得翠虛真人陳楠傳授《雷霆奧旨》。但是,白玉蟾還自述了一個奇遇,既他又得法於辛天君,也許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吧。
《道法會元》卷一百四十七《洞玄玉樞雷霆大法》,亦記載了白玉蟾雷法的傳授。據卷首《事實》記載:白玉蟾雲遊至廣南山路,得遇異人變相示現,自稱雷霆猛吏辛君,向他傳授洞玄玉樞雷法。後來,白玉蟾又在海上得到洞玄之秘的傳授。白玉蟾得法於辛天君的傳說,比得法於翠虛真人之說更為神秘,道經中的雷法傳授大都具有神異色彩。
從辛天君《誓章》中可以看出他的英武及神力:
雷霆猛吏神,威震九天霆。出入三界內,忠勤佐帝君。
涌身千萬丈,號為雷部尊,都督諸雷部,風伯雨師神。
霹靂電光母,大力夜叉群。左右承天命,輔弼五雷尊。
吾奉玉帝敕,能救世間人。人若受持者,吾當速現形。
請吾上天界,朝奏諸帝君。請吾入地府,直至幽境宮。
請吾入水府,四海波浪翻。請吾佐陽界,立便救眾生,
請吾救大旱,滂沛雨霖霖。請吾捉精怪,摧破諸鬼營。
請吾救生產,母子速離身。與吾同終始,共為玉帝臣。
可見他能夠出入三界,代天行命,救佐萬民。
南宋時代的混元如意法,簡稱為混元法,即是以辛天君為主法的雷法派別。《道法會元》卷一百五十四《混元六天妙道一氣如意大法》,其師派主尊混元開教大慈普惠路真軍大定,混元演教一氣妙道雷真人時中。《道法會元》卷一百五十五《混元六天如意大法》,其主法稱祖師混元啟教一氣妙道普惠路真君,祖師混元開教一氣妙道普濟雷真君。其師派與主法皆一致,這兩種混元如意大法,其實就是白玉蟾述及的混元法。
混元法行法的特點,要召請雷霆辛天君,咒語中有召雷咒、催雷咒、辛天君召合咒,要用敕雷符、辛天君鐵帽符,可知混元法亦為雷法之一派。該法尊祖師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天師真君,行法中要命上元唐將軍、中元葛將軍、下元周將軍,此三元將軍是正一道上章儀禮中的神將,因此又可視混元法為宗承正一道符籙之一派,這已經是題外話了。
第三位主帥雷霆飛捷使者張元伯,或稱“太乙捷疾直符使者”、“雷霆六一直符飛捷報應使者”、 “九天行令罡神飛捷報應使者張神君”。
他的形象因時而變,頗為神奇。如:“朱發,獬豸冠,青面,三目,出火,緋袍,綠飛天帶,金甲,手仗火戟,鬼形,旁出獠牙。赤足,駕火龍。”
或顯另一些法相:“肉角,紅髮,青面,雙目,鷹喙,青身,雙肉翅,龍爪手足,紅裙飛仙帶。如遣召雷神,執敕召雷神皂旗,腰懸巨斧,搖撼旗幟。如少刻召雷回壇之時,卻插旗於腰間,雙手用力揮執長柄巨斧,開通雷路,猛作奮劈之勢,引領萬萬雷神,喧轟如雲而至。如召遣齎章奏,則交腳幞頭,紅抹額,赤面圓目,紅袍綠靴,左執章奏,右執斧,如直符狀,有破罡、風流、金火鈴、開天門諸神,皆從之。”
其部屬有六丁使者,並顯鬼狀,“豬鼻尖觜,肉翅,紫發金睛,裸體,赤色,手足腕上皆金鐲,額上金額花,肉角,白頂骨,緋風衣,綠飛帶,左手執公文,右手執皂旗,上有金字敕召雷神,旗腳飄指巽戶,自巽方乘金色雷電火花,飛行而降。”
張元伯又與趙公明、史文業、鐘仕貴、劉元達等,合為行瘟之神,即所謂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
根據早期道教經典記載:
東方行瘟使者張元伯,為青瘟鬼,是萬木之精,統領萬鬼在春季里撒播惡風病;
南方行瘟使者劉元達,為赤瘟鬼,是萬火之精,統領萬鬼在夏季里撒播熱毒病;
西方行瘟使者趙公明,為白瘟鬼,是萬金之精,統領萬鬼在秋季里撒播注氣病;
北方行瘟使者鐘仕貴,為黑瘟鬼,是萬水之精,統領萬鬼在冬季里撒播惡毒病;
中央行瘟使者史文業,為黃瘟鬼,是萬土之精,統領萬鬼在四季里撒播天花病毒。
以雷霆三帥為首,再加上龐、陶、劉、苟、畢、秦、趙、董、袁、李、孫、柏、王、姚、張、黃、金、吉、余等天君及閃電神、助風神,一共二十四員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合稱雷部二十四天君正神。
又以雷霆三帥為首,再加上雷門滅魔鄒元帥、雷霆火部苟元帥、金輪如意趙元帥、五雷天醫張元帥、斗口魁神馬元帥、天蓬提督尹元帥、正一玄壇趙元帥、南極烏暘吳元帥、宋忠義勇岳元帥、水府斬怪楊元帥、神雷主首石元帥、神雷驅邪周元帥、上清樞雷程元帥、三五梅仙張元帥、南極烏陽吳元帥、六丁六甲金元帥、流金火鈴宋元帥、雷霆火部苟元帥、雷門驅魔龐元帥、雷門滅魔鄒元帥、雷門火車朱元帥等等,合為雷門三十六元帥的龐大群體。
據明姚宗儀《常熟私志》記載,其郡有致道觀雷尊殿,內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前殿列律令大神鄧元帥、銀牙耀目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左伐魔使苟元帥,右伐魔使畢元帥,火犀雷府朱天君,糾伐靈官王天君,黑虎大神劉元帥,魁神靈官馬元帥,朗靈上將關元帥,雷公使者江赫沖,電母使者秀文英,這當是宋元以來道觀中雷部諸神的基本布局。

崆峒問答解說

一六〇問:趙玄壇是何神將?
答曰:趙帥,太陽之精,故諱朗字公明。古時有十日並出作噩。后羿射之,墜青城,化為九大鬼王。八王行病災民,而趙帥獨跨黑虎來護丹室。丹成,老祖天師分丹餌之,遂能變化無窮,永助道教之法。
一六一問:既雲太陽之精,為何姓趙?
答曰:老祖天師以其形神思之,賜其姓趙耳。
一六二問:王靈官是何神?
答曰:王帥乃湘陰廟神,三十代天師之門下弟子西河薩守堅真人見其血食童男童女,飛符變神召遣,焚其廟宇,帥乃暗隨真人十二年,候其有過,即報前仇。至閩中,見真人十二年,一日無過,遂即拜為師。師保奏上帝,錄入雷部,為三五火車王元帥,因劈破乾卦為王,賜名善。
一六三問:馬帥是何神?
答曰:南斗之精,北斗之魁神。諱勝,南斗第六星星名也。馬字劈破乾卦,自巽度乾而生火也。
一六四問:殷帥是何神?
答曰:帥乃紂王之子,幼遭妲己之難。申真人撫養成人,成道為都天太歲統攝土符神煞。
一六五問:朱帥何神?
答曰:帥乃月孛化身,室火之精,掌天一北嶽,收捉天下邪巫及不信道法之輩。
一六六問:溫帥何神?
答曰:帥乃郭汾陽之部將,棄職往泰山修道,歿而神靈,三十代祖天師立法保奏為東嶽太保。
一六七問:康帥何神?
答曰:宋時康保依也,殉節為神,逢道程盧真人立法,奏為上帝皇門太保。
一六八問:關聖尚在將班否?
答曰:關帥蒙鐵體朱真人授記功祿,立法上奏為朗靈上將,永鎮酆都府關。
一六九問:鄧辛張三帥何神?
答曰:鄧帥,太昊之次子,封於鄧,三帥均為帝嚳之元(玄)孫也。三人並有大功勳,故元始天尊命之為雷霆之首將。
一七〇問:苟畢二帥為何神?
答曰:乃雷府水府二炁之所化育也。
一七一問:龐劉二帥為何神?
答曰:乃洞神八卦都統之職。主天醫,能調和氣候。

相關經書

經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又名《雷霆玉樞寶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北宋末或南宋。經文為雷聲普化天尊所說。此神為上天神霄府九辰之一,是總司五雷,普化群生,賞善罰惡之神。經文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兩節。第一節論述“至道”。內稱:“道者以誠而人,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誠似愚,用默似訥,用柔似拙。夫如是,則可與忘形,可與忘我,可與忘忘”。又曰:“惟其忘而不忘,忘無所忘,無可忘者,卽是至道。”第二節論“氣數”。認為人之稟受不同謂之氣,智愚清濁謂之數;數系乎命,氣系乎天。學道之士若為氣數所囿,天命所梏,則不得眞道。經文又述消災解厄之法。謂凡遇三災九厄,可依法持誦經文,若默念普化天尊之號,卽有諸神消災解厄;若歸命此經,可以長生。

普化寶誥

雷祖寶誥(普化寶誥)①
至心皈命禮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②。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fū)九鳳③。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④。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⑤。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⑥。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⑦。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而伏諸魔⑧。總司五雷,運行三界⑨。群生父,萬靈師⑩。大聖大慈,至皇至道⑾。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⑿。
大高玄殿大高玄殿
[注釋]
①雷祖寶誥:雷祖,雷神之祖,即雷祖天尊。道經以雷祖居九天之上,綜司五雷,應化九天,運心三界,而總管雷霆都府,及二院(指五雷院、驅邪院)、三司(指萬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此誥原文出於《道藏》第五冊《諸師真誥》之《普化號》。《道藏輯要》張集《玄門功課早壇》稱《普化誥》。
②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九天,天空。指天的極高處。應元府,雷祖天尊所居住之仙府。無上,至高無上。玉清王,即玉清真王。《玉樞寶經集注》稱: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神普化天尊。故稱“無上玉清王”。
③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fū)九鳳:化形,變化形狀。滿,充滿、布滿。十方,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亦泛指各處。談道,即講道。趺:盤腿坐。九鳳:《山海經·大荒北經》稱“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此處是指寶座名。
④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三十六天,謂神仙所居住的三十六天界。寶笈(jí),笈指書箱。閱寶笈,《玉樞寶經》稱“閱太幽碧瑤之笈。”考瓊書,考指核正、考證;瓊書是指仙界中的經書。《玉樞寶經》稱“考洞微明晨之書。”
⑤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劫,世界經歷若千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叫做一“劫”。正真,指得道成真。權,權宜。指適合一時權宜之法。大化,廣泛的教化。此指雷祖天尊的教化。此句言雷祖天尊在一千五百個劫之前,就已經得道成真,並開始廣泛教化世人。
⑥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手舉,手執。金光,金色祥光。如意,道教齋醮法器。用竹、玉、骨等製成,頭作靈芝或雲葉形,柄微曲。明《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六稱“如意”為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辟群魔。宣說,指講解。玉樞寶經,全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此指雷祖天尊手執如意,講解玉樞寶經,以教化世人。
⑦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微塵,細小的灰塵。發號,發出號令,此指雷祖天尊發出降服諸天妖魔的號令,如有不順從者,便使其化為灰塵。疾如風火,指雷祖天尊發出號令之快,如同風火一樣。
⑧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而伏諸魔:清靜,清心寡欲、無為和靜。此句言,雷祖天尊以清靜之心而弘揚教化世人之大願,憑藉自己聰明智慧的力量來降服諸天妖魔。
⑨總司五雷,運行三界:總司,統領掌管。五雷,指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運行,運用主觀意識。道教認為,一切意識等精神領域的內容,都屬於“心”的範圍。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⑩群生父,萬靈師:群生,即眾生。萬靈,指一切生靈。雷祖大帝發大願教化世人,又起哀憐之心度化生靈。故稱“群生父,萬靈師。”
⑾大聖大慈,至皇至道:大聖,指具有極高智慧。大慈,慈愛、慈悲。至皇,指至高無上的地位。至道,最根本之道。
⑿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此為雷祖的尊號,道號。
人心皆散亂,一念便純真。欲求無上道,大眾轉天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向來誦經,念念存誠,千真拱聽,萬聖通靈。應元合炁,普化分形,九天有命,三界遵行。消災懺罪,請福延生,功圓行滿,大道證明。
玄門日誦早晚課》中的《普化寶誥》是對普化天尊的總括和讚頌。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雷部的主宰之神。總司五雷,是眾生之父,萬靈之師,掌握生殺大權,能鑑別善惡,區分良莠,代天主持正義,懲處擊殺惡人。

雷霆總誥

志心皈命禮。
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籙眾官君。歘火律令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蒼牙鐵面劉天君。馬郭方鄧田大將。雷府蔣畢華雷霆。龐劉苟畢神通大。溫康岳孟顯威靈。靈官王馬二元帥。地司太歲殷將軍。火犀雷府朱元帥。斗中顓霸二雷神。天醫攻氣治病將。豐都府院眾祇靈。城隍社令功曹使。神虎何喬二道神。隊仗森森列左右。旌旗閃閃耀乾坤。劍戟戈矛常在手。槍刀斧鉞盡隨身。若有下邪截大道。攝赴雷獄便施行。掃蕩罡風迎帝駕。扶持道法救良民。我今有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