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異功煎《景岳全書》

九味異功煎,中醫方劑名。具有補氣昇陽,溫中救逆之功效。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一。主治痘瘡寒戰切牙倒陷,嘔吐泄瀉,腹痛虛寒等證。

基本介紹

  • 名稱:九味異功煎《景岳全書》
  •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 功用:補氣昇陽,溫中救逆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註,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歌訣

九味異功治痘瘡,參芪歸地草丁香;肉桂姜附同煎服,虛寒腹痛也煎嘗。

組成

人參二三錢(7~10g),黃芪(炙)一二錢(7g),當歸、熟地各二三錢(7~10g),炙甘草七分或一錢(3~4g),丁香三五分或一錢(1~2g或4g),肉桂一錢(4g),乾薑(炮)一二錢(4~7g),制附子一二錢(4~7g)。

用法用量

上量兒大小加減,用水一盅半,煎七分,徐徐與服之。

功用

補氣昇陽,溫中救逆。

主治

痘瘡寒戰切牙倒陷,嘔吐泄瀉,腹痛虛寒等證。

方義

本方具溫陽散寒、氣血雙補之功。所治之證乃氣血大虛,脾腎陽衰所致之痘瘡寒戰切牙倒陷,嘔吐泄瀉,腹痛虛寒等證,故治需大補氣血、溫補脾腎,而散寒托毒。方中用四逆加人參湯以大補元氣,回陽救逆,以挽元氣之將脫,黃芪甘溫,補益脾肺,助人參之培元,且可昇陽固托;當歸、熟地補肝腎陰血,且含陰中求陽之旨;丁香、肉桂,溫中暖腎,散寒降逆,善愈吐瀉腹痛。諸藥合用,則氣充血足,陽回寒散,而痘毒外達,諸症自痊矣。

加減化裁

如泄瀉腹痛,加肉豆蔻面炒一錢,或加白朮一二錢。

附註

1.九味異功煎主要用於氣血兩虛,脾腎陽衰所致之痘瘡倒陷嘔吐泄瀉、腹痛等病證的治療。如氣虛明顯,氣短乏力者,可加大參芪用量且加白朮;泄瀉腹痛,可加肉豆蔻、赤石脂之類。此外,亦可參照本方立法加減治療婦女素體陽虛兼氣血不足所致之月經不調、崩漏等證。(《張景岳傳世名方》)
2.此由保元湯、四逆湯、當歸補血湯、丁桂散、兩儀膏諸方綜合而成。(《簡明方劑辭典》)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景岳全書》:“吐利不食而煩躁者,脾氣虛也,輕則保元湯、溫胃飲,甚則九味異功煎或陳氏十二味異功散。”
方論選錄
《醫學纂要》:“九味異功煎,治痘瘡倒陷,寒戰咬牙,嘔吐、泄瀉、虛寒等證。人參、黃芪、炙草、白朮、熟地、炮姜、附子、肉桂、丁香。”

各家論述

1.陳修園曰:熟於仲景《傷寒論》,而痘疹之治自有源頭。不然如《活幼心法》、《保赤全書》、《種痘新書》視諸書雖高一格,猶未免逐末而忘本也。景岳不熟仲景書,而臆言痘疹,所以治痘有柴歸飲、疏邪飲、涼血養營煎、柴葛煎、搜毒煎;治痘有透邪煎之妄。即六物煎、六氣煎、九味異功煎亦為習俗所囿,非善方也。能治傷寒,即能醫痘瘡,《侶山堂類辯》亦有是說,非余之創論。(《時方妙用時方歌括景岳新方砭十藥神書註解》)
2.柴中元辨:《傷寒淪》為辨證論治之典範,是以萬病不出其範圍,而痘疹之治,亦可於此而取法。然傷寒方不足以應萬病之變幻,故痘疹之治,安可拘守於經方。景岳以上新方,或以解毒透邪為主,或以補虛內托為主,或治外為主而兼顧內,或扶正為主而兼祛邪,幾微之間,均有出入,臨證酌情而選,雖不足以言痘疹守此數方即足夠,但已經提示了痘疹治療之大法。修園輕輕數筆,完主予以抹殺,謂其非善方而又刁;言劣在何處,大是輕率。侶山堂類辯引許學士之說,亦非謂傷寒方即足以治痘疹,不得自欺欺人,混淆傷寒法與傷寒方之不同。(《景岳新方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