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區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是包頭市九原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區長雪松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原區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2年11月15日
- 地點:包頭市九原區
- 會議: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檔案全文
區長雪松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於2007年12月選舉產生,任期即將結束。現在,我代表區十五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九原發展史上極不尋常、極不容易的五年,也是全區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城鄉面貌大為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區劃影響,積極應對金融危機,開拓創新、拼搏進取,全面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一個經濟繁榮、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九原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攻堅克難奮力趕超,綜合實力實現了大提升。五年來,我們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集中精力促增長、調結構、擴規模,特別是在2008年區劃調整划走了將近一半經濟總量、打破了原有產業體系的情況下,我們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實現了各項主要指標的快速恢復和反超。預計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2億元,剔除區劃因素(下同)較2007年增長4.6倍,五年累計完成1033.6億元,年均增長27.3%;實現財政收入30億元,較2007年增長2.6倍,五年累計完成112.5億元,年均增長14.8%;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02億元,較2007年增長4.4倍,五年累計完成791.3億元,年均增長23.9%。
——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經濟結構實現了大最佳化。五年來,我們緊緊圍繞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農牧業集中發展邁向規模化、工業轉型升級邁向高端化、服務業提質增效邁向多元化,三次產業比由8.3:41.2:50.5最佳化為3.9:58.9:37.2。工業主導地位不斷鞏固。累計實施工業重點項目72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9戶,工業增加值達到81億元。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煤化工產業從無到有,投資170億元的世界首套特大型煤制烯烴項目——神華包頭煤化工投產達效,二期工程進入報批程式,華塑包裝、碳四綜合利用等下游項目已經或即將建成;電力、鋼鐵深加工、裝備製造配套等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君誠焊管、德翼車輛等項目建成投產,明拓鉻鐵、騰億工貿等項目進展順利,朝晟工貿、龍炫鑄鋼等項目開工建設;新興產業初具規模,國瑞炭谷基本建成,碳纖維汽車輕量化產品研發成功,電纜芯項目有序推進,清華大學動力電池安全性技術研究中心簽約落地,重新構建起具有較強支撐帶動作用的工業體系。園區建設成效顯著。九原工業園區投資14億元實施了水、電、路等基礎配套工程,建成區面積達到12平方公里,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40億元,成為全市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的重要發展基地,跨入自治區“百億園區”、循環產業園區和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行列。服務業帶動效應更加突顯。預計社零總額由21.3億元增加到49.4億元。實施了龐大汽車、駝龍物流、北方石油等29個重點項目,汽車銷售量突破1萬台,石油儲運能力達到35萬噸。金創大廈投入運營,吸引了自治區煤炭資源網、包頭市煤炭運銷協會、3家金融機構和30家大型能源煤炭物流企業入駐,形成了從信息、交易、配送到電子結算的完整服務體系,開創了總部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成為全市運營效果最好的總部基地。農牧業基礎作用進一步強化。累計投入1.5億元,組織實施了三湖河節水灌溉、永豐村土地整理、三岔口險工治理等基礎設施項目22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3萬畝、高產穩產田11.2萬畝,千畝以上蔬菜生產基地達到10個,標準化養殖示範園區達到14個,保護地占蔬菜種植面積比重由20%提高到64%,奶牛、肉羊規模化養殖水平分別達到85%和65%以上。充分利用西部地區土地資源和環境優勢,以發展高產、高效、安全現代農牧業為目標,規劃建設了占地達10萬畝的西部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引進實施了萬科農業、鈞富豬場、茂盛種牛、煜濃苑百菜雞、梅力更萬隻種羊等一批高標準農牧業項目,建成設施保護地0.4萬畝、標準化棚圈10萬平米,成為全市設施化程度最高、套用技術最先進、推廣新品種最多的現代農業示範區。
——持續不斷改造提升,城鄉面貌實現了大改觀。五年來,我們按照以城帶鄉、協調互動的發展思路,累計投入132億元,實施了125個重點城建項目,有序推進了舊城提質、新城擴容和村鎮換貌,形成了“北擴、南移、西進”的發展格局。高起點編制了薩如拉地區控制性規劃和城市設計,完成了城鄉統籌示範區總體規劃、“兩鎮一蘇木”鎮域規劃和白音席勒控制性規劃,城鄉規劃實現全覆蓋。大手筆實施了體育中心、世界鹿園等5個市政工程,建設了市諮詢大廈、廣電大廈等22個單體工程,引進了恆大華府、泰華園等47個商業開發項目,實施了花園南路、熱電聯產等10個基礎設施項目,完成了職教園區、市行政辦公廣場一期等項目征拆任務,累計拆遷改造舊街坊(大院)24個、城中村10個,完成拆遷面積50萬平米,新增建築面積165萬平米、城區道路面積3.2萬平米、水電氣暖等市政管網1300公里,城市發展空間拓展到52.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了6.65個百分點。持續開展了城市“六亂”、市容環境等專項整治行動,順利通過全國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檢查驗收,環衛作業範圍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
——堅持不懈推進治理,環境質量實現了大提高。五年來,我們認真實施“藍天、綠水、青山”工程,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節能減排成績突出。關閉淘汰、搬遷改造“兩高”企業47戶,淘汰落後產能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萬噸、化學需氧量1.5萬噸,萬元GDP能耗降低了24%,二級以上良好天數由273天上升到321天。水資源保護利用工作不斷加強。小白河防洪分凌工程(一期)基本完成,大青山應急水源工程正式通水,工業園區污水收集管線投入使用,九原污水處理廠主體完工,二道沙河、四道沙河綜合治理全面啟動。生態綠化成效顯著。組織實施了大青山南坡綠化、天然林保護、大樹種植等綠化工程,森林覆蓋率、城區綠地率分別提高到19%和35.5%。
——多措並舉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實現了大繁榮。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最佳化城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各項社會事業呈現出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科教方面,累計轉化科技成果26項,9項發明專利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新(改、擴)建中國小12所,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初步完成中國小布局調整;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提前一年實現高中免費教育;33中、49中、沙河一小、沙河二小進入全市名校行列,教育教學質量保持領先水平。衛生方面,建成區醫院標準化病房樓、6所蘇木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1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實行了醫療機構雙向轉診、醫療骨幹巡迴坐診等制度,推行了基層衛生機構全額補助、基本藥物制度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免費為40歲以上農牧民和60歲以上老人進行了體檢、為農村牧區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復明手術,受益民眾達到2200人(次)。計生方面,早教基地投入使用,“一杯奶”生育關懷、出生缺陷一級干預等工作繼續走在全市前列,計生家庭獎扶標準由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320元、享受年齡從60歲降到58歲。文體方面,區新文化大廈投入使用,草原書屋、蘇木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體活動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牧民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西口好人》、《九原—我可愛的家》等5個文藝精品榮獲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等殊榮,春節元宵節、消夏文化藝術節、農村典型文化大院和社區之光等一系列品牌活動深入人心。區圖書館、文化館晉升為國家一級館。順利承辦了世界中學生排球賽、第十一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等多項體育賽事。成功舉辦了“秦漢時期的九原”學術論壇,編制完成了秦漢邊塞文化主題公園概念性規劃。梅力更信俗被列入全國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達到17項、29名。
——加大投入保障民生,人民生活實現了大改善。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富民優先,組織實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566元增加到35821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7425元增加到13678元,收入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城鄉居民實現充分就業,實施了崗前培訓、創業扶持等積極的就業政策,累計發放小額擔保、創業貸款等扶持資金1.5億元,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717人(次)、農牧民轉移就業63614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啟動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連續8年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城鎮職工(居民)醫療等四項保險納入市級統籌,五大保險參保人數增加到14.9萬人,累計發放各類社保資金5.2億元。“新農合”報銷比例逐年提高,財政補助標準由110元增加到308元,提高了2.8倍,支付封頂線由2.5萬元增加到10萬元,提高了4倍,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實現即時結報,人民民眾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累計投入35.5億元,建成經適房85萬平米、公租房900套,改造棚戶區4488戶、農村危房347戶,完成了首批廉租房實物配租。社會救助實現應保盡保,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社會福利中心、率先實現了城鄉低保一體化、發放標準五年翻了一番多,五保供養和臨時救助標準位居全市首位,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9111萬元,救助困難民眾31.4萬人(次)。此外,我們堅持每年為人民民眾辦理一批好事實事,辦理數量累計達到149件。
——協調推進各項事業,城鄉統籌實現了大發展。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三區推進、六項統籌”的發展戰略,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累計達到19億元,開啟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新紀元。大力推進農牧業設施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建設,實施農牧業項目66個,流轉土地5萬畝,設施化率達到35%、肉蛋奶總產量達到45萬噸、農牧業增加值提高到11億元。全力推進新農村牧區建設,實施了包巴線、麻池集中供水等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新增農村公路131公里、解決了3.86萬農牧民安全飲水問題,建成了土黑麻淖新村和柏樹溝牧民新村,成為自治區建設標準較高、配套較完善的農村集中居住區。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最佳化了教育、衛生、文化等資源配置,完善了覆蓋城鄉的社保、就業、低保等政策體系,初步搭建起城鄉統籌發展的制度框架。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實現大加強。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委領導,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議案提案653件,滿意率達到100%。深入推進懲防體系建設,開展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公務用車、“小金庫”等專項治理,推進了征地拆遷、廉租補貼等執法監察,落實了廉政談話、村務監督委員會等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順利完成“五五”普法,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圓滿完成第七、第八次嘎查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常年堅持縣級領導接訪和包案制,積極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妥善解決了一大批疑難信訪案件和社會矛盾。整合基層執法力量,初步建立起社會治安巡查、違法建設管控、消防隱患排查等聯合處置機制,開展了礦山秩序清理整頓,完成了“打四黑除四害”、“清剿火患”等專項行動。組建了內蒙中西部第一家非煤礦山事故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工礦商貿企業連續7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開展了地溝油、瘦肉精、問題膠囊、三聚氰胺等專項整治,食品藥品安全長期保持穩定。對66個政府投資項目進行了審計監督,規範節約資金2.37億元。圓滿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為1.5萬名勞動者追繳工資欠款9800多萬元。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出動搶險人員7.2萬人次,歷時60多個日夜,全面戰勝了建國以來罕見的黃河洪汛,確保了沿黃3萬餘名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凝聚了人心、磨練了意志,鑄就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此外,供銷、檔案、殘聯、工商、質監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績,電力、郵政、金融、保險、通信等部門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砥礪奮進,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譜寫了九原發展史上的壯麗篇章,奪得了多項桂冠:連續八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三次榮獲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區、兩次榮獲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等稱號;獲得自治區雙擁模範區七連冠、農村牧區工作先進區、“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先進區、“新農合”工作先進區等榮譽;被評為全市水務工作先進區、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先進區、服務業和對外開放工作先進區、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先進區和社會保障工作先進區。
各位代表,五年的輝煌業績,奠定了科學發展的堅實基礎,開啟了富民強區的嶄新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區委的正確領導和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區各族幹部民眾的團結奮鬥,得益於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區各級幹部民眾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在九原投資興業的各位企業家及所有關心支持九原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五年的實踐,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九原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在新起點上推進地區跨越式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實踐證明,實現富民強區的奮鬥目標:
——必須始終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前進道路中一切問題和矛盾的根本途徑。五年來,正是由於我們牢牢把握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全面加強三次產業建設,累計實施了417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0多億元,才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但是,與先進地區比較,欠發達仍是我們的基本區情,全力提升發展速度仍然是我們最緊迫的戰略任務。因此,我們必須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動搖,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處理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的關係,努力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實現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的科學發展、全面發展。
——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思想的解放程度,關係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五年來,我們積極應對區劃調整和金融危機的雙重考驗,全面把握階段性發展特徵,堅持在解放思想中拓寬視野、完善思路、明確目標,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我區實際的發展思路,引領全區經濟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五年來,正是由於我們找準了自身優勢與區域發展的結合點,因地制宜地提出“三區推進、六項統籌”的戰略舉措,才推動全區城鄉建設、社會事業和經濟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正是由於我們充分意識到轉型發展的重要性,才建設了集企業總部、行業管理、信息服務等為一體的金創大廈,形成了全市最大的煤炭總部基地,並由此規劃了金創總部經濟園,為今後發展添注了強勁的動力;正是由於我們認準了工業才能立區、強區的發展路徑,舉全區之力加強九原工業園區建設,並引進了一批重點項目,培育了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才重新構築了工業發展體系,為九原經濟再次騰飛奠定了基礎;正是由於我們正確認識到西部地區的潛在優勢,才科學地做出了建設西部生態農業科技園區的戰略部署,帶動農牧業經濟邁向了現代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方向,引導農牧民經營理念發生了重大轉變;正是由於我們科學運用了金融手段,積極穩妥地進行了融資貸款,才保證了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和民生社會項目的順利實施。實踐證明,只有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才能有改革的新舉措、開放的新路子、發展的新空間,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快速發展。
——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五年來,正是由於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加大了在民生和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促進了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辦成了一批覆蓋面大、受益面廣、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才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各族幹部民眾的創業激情,形成了推進跨越式發展、建設和諧九原的強大合力。我們只有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民眾的利益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目標,傾注更多地精力、物力、財力,持續關注和改善民生,才能更加廣泛地凝聚人心,推動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
——必須始終堅持求真務實。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幹部隊伍是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五年來,正是由於我們培養鍛鍊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風上過得硬的幹部隊伍,形成了團結一致、真抓實幹、務實高效的良好氛圍,做到了能幹事者有機會、乾成事者有舞台,才使我區在各種壓力和困難面前無往不勝。當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只有牢牢把握全區中心工作,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上下一心、苦幹實幹,才能更好地把我區改革發展的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從總體來看,我區當前尚處於攻堅克難的創業期,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農牧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產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粗放經營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工業經濟規模不大,主導產業發育不足,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還較突出;餐飲、商貿等傳統服務業層次較低,金融、總部經濟等新興服務業剛剛起步,整體水平與我區即將成為全市中心城區的實際不相適應,提檔升級的任務還很艱巨;舊城改造、新都市區建設和城鄉統籌示範區開發任務繁重,基礎配套、公輔設施還不完善,拆遷難、資金短缺等問題亟待破解,城市形象需進一步提升;財政持續增收的壓力較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保障能力與人民民眾的實際需求還有差距;社會維穩形勢依然嚴峻,幹部隊伍和政府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建議在下一屆政府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的工作建議
今後五年,是我區轉型升級、奮力趕超的重要時期,也是加快實現富民強區新跨越、構建和諧文明新九原的關鍵時期。隨著新都市區的開發建設,我區即將成為全市的中心城區,這既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在服務管理方面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調整思路、轉變理念、堅定信心,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努力開創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新局面。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加快新都市中心區、九原工業園區、城鄉統籌示範區和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進一步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全力推進富裕、和諧、文明九原進程,努力把我區打造成為呼包鄂經濟圈中心之一、自治區沿黃沿線經濟帶重要一極和社會民生事業協調發展先導區。主要奮鬥目標是:到2017年,努力實現“三個翻番、兩個提高”,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60億元左右,財政收入達到56億元左右,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00億元左右,分別在2012年基礎上翻一番左右;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持續提高財政用於民生和社會方面的支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實現“四個突破”:
一、加快三次產業轉型升級,在構築現代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為總領,以項目建設為依託,推動三次產業在轉型中促發展、在發展中調結構。到2017年,基本構建起多級支撐、結構最佳化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推進轉型升級,最佳化提升第二產業。按照做大總量與提升層次相統一、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和結構調整,全面提升工業經濟水平。圍繞延伸鋼鐵、煤化工等產業鏈條,引進實施一批精深加工項目,不斷提高初級產品就地加工和轉化能力;圍繞擴大碳纖維、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切實抓好在建項目建設和下游產品研發,培育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圍繞構築產業集群,引進培育一批中小型配套企業,構建空間布局集中、生產協作緊密、資源信息共享的集群化發展格局,到2017年,鋼鐵、有色、煤化工等產業產值分別達到100億元以上,新興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以建設國家級輕量化材料產業園區為目標,全面啟動九原工業園區化工、建材、倉儲等板塊建設,配套完善水、電、路及生活服務設施,到2017年,園區建成面積擴展到40平方公里、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億元。
(二)推進結構最佳化,發展壯大第三產業。堅持把服務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就業、拉動消費、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著力構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與城鎮化進程相配套、與人民民眾需求相適應的第三產業體系。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層次,重點發展以煤炭、液態化工、綜合物資為主的現代物流業,提高組織化運行程度、社會化配套能力和專業化發展水平。豐富生活性服務業業態,以新都市區建設和沿黃區域開發為契機,大力提升商貿流通、文化旅遊、餐飲娛樂等服務業功能,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到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7%。
(三)推進集中集約,鞏固提高第一產業。圍繞“菜、乳、肉”三大主導產業,堅持用科學技術改造農牧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提升農牧業,推動農牧業增長由主要依靠資源投入向依靠科技投入轉變、農牧業生產方式由自然生產向設施生產轉變、農牧業經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到2017年,農牧業增加值達到16.3億元。大力實施節水灌溉、土地整理和農業綜合開發等基礎設施項目,健全完善農副產品行銷、質量監管等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副產品市場競爭力,到2017年,高產穩產田占比達到75%、農畜產品商品化率達到70%以上。加快西部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積極引進精品花卉、設施蔬菜、特色養殖等新項目,大力推廣良種繁育、智慧型溫室等新技術,著力打造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到2017年,設施農業面積達到3萬畝,園區養殖規模達到15萬頭(只),哈業胡同生態綠色品牌全面打響。
二、加快城鎮化步伐,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實現新突破。堅持“全域九原、梯度實施、重點推進”的原則,不斷完善規劃設計,著力提升建設檔次,努力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區,到2017年,城鎮化率達到82%。高標準建設中心城區。以新都市區建設為重點,組織實施一批基礎設施、政務商務、城中村(舊街坊、舊大院)改造項目,配套完善商業、教育、醫療等服務設施,到2017年,城區面積拓展到113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20萬人。高起點打造城鄉統籌示範區。啟動火車站南地區開發改造,完善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到2017年,麻池—薩如拉地區舊區改造和基礎設施配套率達到40%以上。高質量建設新農村牧區。以村容整治、道路建設和住房改造為重點,集中實施一批中心集鎮擴容提質項目,到2017年,土黑麻淖新村等3箇中心集鎮和梅力更嘎查等8個集中居住區基本建成。高水平加強城鄉管理。加大城市道路、園林綠化等市政設施的養護力度,強化城鄉結合部、拆遷改造區等重點區域的綜合整治,加強農村牧區環衛管理,全面鞏固“創城”、“創衛”成果。
三、加快綜合保障體系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上實現新突破。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繼續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實施好民計民生工程,確保改革發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民眾。
建立協調發展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穩步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不斷加強薄弱學校改造和標準化學校建設,統籌配置師資等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完善多元投入的學前教育辦學機制,提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推進高中教育品牌化建設,到2015年,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集醫療、保健、康復、計生指導等為一體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普及慢性病管理等三類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確保人民民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做好政策宣傳、流動人口管理等基礎工作,保持穩定適度的低生育水平,不斷拓寬“一杯奶”生育關懷、出生缺陷一級干預等服務範圍,切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公共文體場所建設,進一步推行文體設施免費開放,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形成區級大型活動“年年辦”,鎮(辦事處)級特色活動“月月有”,文化大院、廣場健身“周周樂”的格局;深入挖掘自然、歷史和人文資源,努力打造體現我區特色的文化產業,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構築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網路。嚴格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保險提標政策,積極引導企事業單位和靈活就業人員廣泛參加養老、醫療等五大保險,基本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進一步加大對弱勢困難群體的扶助力度,不斷提高各類救助標準,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教育、醫療等專項救助為配套,救災救濟、臨時救助、社會互助等為補充的綜合性救助體系。抓好經適房、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緩解城鄉困難群體和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困難。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深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扶持,促進城鎮下崗職工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再就業、農村剩餘勞動力充分轉移。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引導建立勞動者收入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的機制,實現工資增收;認真落實良種補貼等惠農惠牧政策,全面實施冬季取暖、價格補貼等面向困難群體的綜合扶持,實現政策增收。
四、深入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服務與管理上實現新突破。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探索實施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逐步剝離和取消依附在戶口上的社會管理功能,積極引導失地農牧民自願轉移戶籍。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健全區、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深入開展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鼓勵農牧民以轉包、出租、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推動農村土地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堅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社區,努力在夯實社區組織、壯大社區力量、加強社區基礎工作等方面取得更大實效。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整合各部門在社區的辦事機構,為社區居民提供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計畫生育、治安管理等“一站式”服務;結合“村改居”工作,加快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實現村級組織事務管理與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分離。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向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轉變,圍繞征地拆遷、企業改制、農村集體收益分配等重點領域,將末端處置和源頭治理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民眾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等工作機制,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流動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推進醫療衛生、子女教育、技能培訓及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快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健全信息通報、聯合執法、隱患排查、事故處置等協調聯動機制,強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各環節的監管,堅決杜絕各類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2013年工作建議
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第一年,也是為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夯實基礎、積聚能量、創造條件的關鍵一年。當前,全區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對明年經濟快速發展造成較大壓力和挑戰。但只要我們把存在的困難判斷準確、把應對的措施考慮周密,發揮一切積極因素,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就一定能夠實現地區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財政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明年,我區將繼續為人民民眾辦理11件好事實事。具體工作中,將著力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增強動力為基礎,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落實自治區、市政府關於穩增長、促發展的若干意見,著力解決好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確保經濟以較快的速度平穩增長。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圍繞基礎設施、主導產業、民生工程、社會事業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項目,集中力量解決好手續辦理、土地徵用、施工建設等關鍵環節中的問題和困難,確保計畫項目早日開工、續建項目加快進度、竣工項目發揮效益。著力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充分發揮我區產業基礎好、生產成本低、發展空間大等比較優勢,進一步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創新招商引資方式,調整招商引資政策,努力提升項目簽約率、落地率和資金到位率。切實加大企業扶持力度,全面落實貸款貼息、電價補貼等政策措施,協調做好水、電等生產要素的調配供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平台,努力推動銀企合作,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斷強化財稅金融保障,加強重點企業的稅收監管,培植新興後續財源,確保稅收穩定增長;努力爭取上級資金,進一步加大與各大銀行的信貸合作,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益事業和基礎建設,多渠道補充財政對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投入。
二、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集群。全年實施工業重點項目20個左右,完成投資25億元左右。加快辦理神華煤化工二期手續,開工建設明拓鉻鐵二期、鑫達金礦擴能等項目,全面推進清華大學動力電池、龍炫鑄鋼、科源標準廠房等項目,確保建成神華碳四、國瑞炭谷、明拓鉻鐵(一期)等項目。啟動九原工業園區化工板塊建設,推進九原污水處理廠、22萬千伏變電站等基礎設施項目,組織工商、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入駐園區集中辦公,進一步推動園區管理體制向封閉運行、自我發展的模式邁進,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0億元。穩妥推進新源化工、鑫諾泰利達等14戶“三片兩線”企業整治工作,加快實施鹿城水務升級改造等16個“創模”工程,確保完成市政府下達的26項“創模”指標,建成“環保模範城區”。
三、以提檔升級為目標,全面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啟動中國五礦物流基地項目,推動駝龍綜合物流園建設,建成宏成德石油儲運項目,構建輻射內蒙西部的物資儲運集散基地。加快發展現代商貿業,啟動影劇院商圈改造,完成天福廣場建設,引進包百等大型零售企業和各類連鎖加盟店,打造集商業、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消費平台。全力發展汽車銷售業,抓好龐大汽車城現代、奧迪等8個4S店運營、力爭再建成6個4S店,支持利豐、德翼等企業擴大銷售業務,全年汽車銷售量達到1.2萬台、實現銷售收入15.6億元。做大做強總部經濟,完善金創大廈運行管理機制,啟動金創總部經濟園二期工程,推動包商銀行大廈開工建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總部基地。積極發展旅遊產業,啟動薩如拉地區濕地景觀系統建設,加快麻池—薩如拉溫泉度假區開發,拓展梅力更景區旅遊業務,促進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等休閒觀光農業發展,逐步壯大面向本市居民、輻射周邊地區的假日旅遊經濟。
四、以基礎設施和農業園區建設為核心,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實施哈業胡同村節水灌溉、西圐圙村土地整理等3個基礎設施項目,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高產穩產田1.1萬畝;加固三岔口、打不素、三艮才險工險段,完成梅力更溝等山溝水毀修復和黃河20公里路壩一體工程,黃河大堤我區段全部達到五十年一遇防禦標準。推進西部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新建永豐六隊至烏蘭計一村等3條園區道路,建成柴腦包110千伏等3個變電站,推動哈業胡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投入運行;引進瑞潔農業、中晟農莊等項目,推進榮耀觀光農業、萬豪天保農莊等項目,支持萬科農業、茂盛種牛等企業擴大規模,鼓勵成豐農業套用溫控等新技術開展花卉種植,全年園區新增保護地1000畝、標準化棚圈5萬平米。
五、突出抓好重點區域建設,努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組織實施重點城鄉建設項目62個,力爭完成投資52億元。推進二道沙河、四道沙河綜合整治,實施文明北路、建園路等4條城區道路,修建包巴線至濱河路等8.7公里農村公路,完善西南、西北組團供熱管網,進一步提升城鄉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啟動健康路七號、冷庫大院等13箇舊街坊、舊大院改造,推進西腦包、黃草窪等20個城中村項目,加快薩如拉國有工礦棚戶區建設,力爭新增建築面積100萬平米以上。開展市行政辦公廣場二期征拆工作,加快復正大廈、新能源科技大廈等7個商務項目,推進市諮詢大廈、區行政辦公四號樓等6個政務項目,打造一批標誌性精品建築。編制完成城鄉統籌示範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實現控規編制全覆蓋。
六、大力發展民生社會事業,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想方設法促進就業。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和技能培訓,繼續實施創業貸款、就業援助等政策,通過企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和自主創業等途徑,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000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不斷提高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範圍,統籌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參保問題,繼續加大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力度,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按時足額發放低保、大病、五保等社會救助資金,實現弱勢困難群體應保盡保;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進50萬平米經適房和1100套公租房建設,改造200戶棚戶區和200戶農村危房,完成第二批廉租房實物配租工作。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搬遷改建沙河八小,啟動建設賽汗、白音席勒等4所幼稚園,積極推進沙河三小、哈林格爾中學等16所學校的標準化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開展“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創建活動,深化教師交流、“聯體”辦學等機制,鞏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校車、校園和校舍安全管理,強化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巡查防控,努力建設“平安校園”。繼續完善衛生、計生服務體系。投入使用哈林格爾中心衛生院,完成麻池、蘇木中心衛生院新(改、擴)建工程;加強醫護人員業務培訓,提升醫療機構裝備水平,力爭建成7個全市重點專科;提高優生服務水平,推動婦幼保健、免費婚檢、優生檢測實現“一體化”管理。全面推進文體事業進步。新建哈業胡同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整頓提高6個村級文體活動室,提高公共文體服務設施人均擁有率;發展壯大文化演藝等新型文化產業,努力將燕家梁元代遺址和麻池古城申報為國家遺址公園。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健全綜治隊伍、執法中隊、基層派出所“三位一體”巡控網路,在麻池、白音席勒地區安裝電子巡更系統,完成城市報警監控系統一期工程,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管理水平。
七、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各位代表,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提升履職能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與時俱進,建設學習型政府。堅持把學習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性工作,全面加強政策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不斷提高科學決策和創新管理水平。堅持學以致用,圍繞發展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主動加強戰略性研究和前瞻性思考,不斷增強解決實際問題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度重視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主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進一步密切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繫。實行重大決策聽證和風險評估制度,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決策機制。深入推進政務公開,依託政府入口網站、“惠民一點通”等平台,及時準確地公開工程建設、社會民生、“三農”等領域的政務信息,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
勤政務實,建設服務型政府。始終保持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堅決貫徹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的執政理念,切實解決好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督促各部門、單位認真履行職責,著力解決管理越位、服務缺位、工作錯位等突出問題,努力為基層、為民眾、為企業服好務、辦好事。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檔案,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抓落實、搞調研,切實提高工作效能。
懲防並舉,建設廉潔型政府。健全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不斷加強對重要崗位、關鍵環節的監督約束,從制度和源頭上治理腐敗。加強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和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確保公共資源在陽光下運行。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進一步規範公務接待、加強公車管理、控制行政經費,以清廉為民的實際行動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