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九”的由來
現在小學生學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為止,而在古代,卻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為口訣開頭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小九九”。大約到13、14世紀的時候才倒過來像現在這樣“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
荀子》、《
管子》、《
淮南子》、《
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古希臘、古埃及、古印度、古羅馬沒有進位制,原則上需要無限大的乘法表,因此不可能有九九表。例如希臘乘法表必須列出
,
,
,
,
……。相形之下,由於九九表基於十進位制,
,
,
,
,只需
一項代表。
古埃及沒有乘法表。考古家發現,
古埃及人是通累次迭加法來計算乘積的。例如計算
,先將13+13得26,再迭加26+26=52,然後再加上13得65。
巴比倫算術有進位制,比希臘等幾個國家有很大的進步。不過巴比倫算術採用60進位制,原則上一個“
”乘法表需要
項;由於“
”乘法表太龐大,巴比倫人從來不用類似於九九表的“乘法表”。考古學家也從來沒有發現類似於九九表的“
”乘法表。不過,考古學家發現巴比倫人用獨特的
,
,
……
,……
……
……
的“平方表”。要計算兩個數a,b的乘積,巴比倫人則依靠他們最擅長的代數學,
。例如
.
古
瑪雅人用20進位制,跟現代世界通用的十進位制最接近。一個
乘法表有190項,比九九表的45項雖然大三倍多,但比巴比倫方法還是簡便得多。可是考古學家至今還沒有發現任何瑪雅乘法表。
用乘法表進行乘法運算,並非進位制的必然結果。巴比倫有進位制,但它們並沒有發明或使用九九表式的乘法表,而是發明用平方表法計算乘積。瑪雅人的數學是
西半球古文明中最先進的,用20進位制,但也沒有發明乘法表。可見從進位制到乘法表是一個不少的進步。
中國
春秋戰國時代不但發明了十進位制,還發明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十進位制和九九表是
古代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項重要的貢獻。今日世界各國較少使用希臘等國的乘法。
九九表的特點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這9個數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組積,九九表只需要
項積。明代珠算也有採用81組積的九九表。45項的九九表稱為小九九,81項的九九表稱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瑪雅乘法表須190項,巴比倫乘法表須1770項,埃及、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乘法表須無窮多項;九九表只需45/81項。
4、朗讀時有節奏,便於記憶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從春秋戰國時代就用在籌算中運算,到明代則改良並用在算盤上。現在,九九表也是國小算術的基本功。
數學版乘法口訣表
1×1=1 | | | | | | | | |
1×2=2 | 2×2=4 | | | | | | | |
1×3=3 | 2×3=6 | 3×3=9 | | | | | | |
1×4=4 | 2×4=8 | 3×4=12 | 4×4=16 | | | | | |
1×5=5 | 2×5=10 | 3×5=15 | 4×5=20 | 5×5=25 | | | | |
1×6=6 | 2×6=12 | 3×6=18 | 4×6=24 | 5×6=30 | 6×6=36 | | | |
1×7=7 | 2×7=14 | 3×7=21 | 4×7=28 | 5×7=35 | 6×7=42 | 7×7=49 | | |
1×8=8 | 2×8=16 | 3×8=24 | 4×8=32 | 5×8=40 | 6×8=48 | 7×8=56 | 8×8=64 | |
1×9=9 | 2×9=18 | 3×9=27 | 4×9=36 | 5×9=45 | 6×9=54 | 7×9=63 | 8×9=72 | 9×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