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造口旁溝疝

結腸造口是結直腸惡性腫瘤、外傷和新生兒肛門、直腸畸形等疾患的一種治療手段,做腹會陰聯合切除術後,腹腔內可形成了兩個孔隙,造口腸管與左側腹壁間的孔隙和盆底腹膜縫合不當或腹脹致盆底腹膜裂開形成的縫隙。小腸滑入此兩孔隙即形成乙狀結腸造口旁溝疝。乙狀結腸造口旁溝疝是結腸造口術後的一種併發症,可發生於術後早期,亦可在若干年後發生。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普外科
  • 多發群體:結腸造口術後者
  • 常見病因:乙狀結腸造口後,正常的解剖關係發生改變
  • 常見症狀:腹痛、腹脹、嘔吐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乙狀結腸造口後,正常的解剖關係發生改變,在乙狀結腸與側腹壁之間形成孔隙是成為乙狀結腸造口旁溝疝的潛在基礎,而各種原因導致的腹腔內壓升高,則是促使乙狀結腸造口旁溝疝發生的誘因。

臨床表現

乙狀結腸造口旁溝疝大多數發生於結腸造口手術後腸蠕動恢復期或出院前,也可發生於術後若干年。臨床表現為急性腸梗阻或慢性腸梗阻。
1.急性腸梗阻表現
患者臍周及左下腹突然出現陣發性加重的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和排氣。腸鳴音亢進,可聞及氣過水聲。
2.慢性腸梗阻表現
部分患者乙狀結腸造口手術後長期腹痛、腹部不適。此種情況多為乙狀結腸旁裂孔較大,疝入盆腔的小腸內容物通過不暢引起。一旦大量腸袢疝入並經疝環壓迫、嵌頓,即可在慢性腸梗阻的基礎上,出現急性梗阻表現。

檢查

X線檢查腹部透視或平片顯示小腸積氣、液平面等腸梗阻徵象。

診斷

1.病史
對於因直腸癌、直腸外傷行乙狀結腸造口手術者,在術後腸蠕動恢復期或出院前突然發生急性腸梗阻,表現為突發的臍周及左下腹絞痛,伴噁心嘔吐、不排氣排便,病情發展較快;或手術後有慢性腸梗阻表現,如表現為漸進性腹脹、腹痛,病情發展較慢等症狀。
2.體徵
腹部壓痛,下腹最明顯,腸鳴音亢進,後期則出現腹肌緊張、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
3.X線檢查
腹部透視或平片顯示小腸積氣、液平面等腸梗阻徵象。

鑑別診斷

須與低位直腸癌患者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術(Miles手術)後盆底腹膜裂孔疝、粘連性腸梗阻相鑑別。

併發症

大量腸袢疝入並經疝環壓迫、嵌頓,可發生腸壁血運障礙和絞窄、壞死,臨床出現瀰漫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表現,腹腔穿刺可有血性液體抽出。

治療

乙狀結腸造口旁疝非手術治療不能解決問題,故疑為乙狀結腸造口旁溝疝時應行手術,以復位腸袢,縫合封閉乙狀結腸和側腹壁腹膜之間的孔隙。對表現為慢性腸梗阻並疑診為乙狀結腸造口旁溝疝者,因隨時有並發急腸性梗阻、腸絞窄、腸壞死的可能,應動員其積極接受手術治療。對表現為急性腸梗阻者,須及早手術,如無腸壞死,則將小腸復位後修補閉合裂孔;已發生腸壞死,應切除壞死腸袢、並修復乙狀結腸造口旁裂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