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報告構建方法及其實證研究

《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報告構建方法及其實證研究》是依託湖南大學,由徐莉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報告構建方法及其實證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徐莉萍
  • 依託單位:湖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2010)戰略的責任主體與地方政府的責任範圍並不完全一致,為預防生態責任真空,需要構建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報告來明確主體責任。研究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報告構建方法是形成報告的前提。本項研究首先對比國內外生態治理信息載體的構建方法,從科學性、綜合性、統一性、持續性角度論證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報告功能的技術性解決方案,擬以平衡機理創新構建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報告框架,探尋實現報告功能的充分必要條件;其次採用多種計量技術對報告要素計量測度,重點研究:生態資產可持續性標準、作業成本法計量生態負債(項目恢復支出)、條件估值法計量生態成本(日常維護支出)、生態成本與生態收益配比係數的變動規律、生態效率基本計量模型與最優計量模型;然後採用實證研究方法探求報告項目的最優規模與結構;最後研究報告數據保障的步驟與程式,模擬分析生態資源環境政策的效率與效果,提出更有針對性的主體功能區區域政策。

結題摘要

以主體功能區作為生態資源管理責任主體,構建包括事前、事中、事後的綜合生態預算報告科學體系,完善主體功能區的生態績效評價與政府政績考核,課題從六個方面展開:(1)使用歷史分析法、規範分析法梳理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理論的發展邏輯及政府生態資源環境管理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研究結論主要有:一是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需從大財政預算中分離出來,形成從屬或平行於財政預算的中央、各級地方政府生態預算;二是需要建立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報告提供判斷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的價值實現與否的信息。(2)採用壓力、狀態和反應模型(PSR)分析法研究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系統的環境、結構及合作機理。研究結論主要有:生態預算系統運行需要生態預算理論為指導;生態預算理論的內涵需要體現雙贏原則,需要有明確的合作目標,需要完善的激勵與約束等相關機制與制度。(3)採取規範分析、定性分析法確定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合作的財務信息披露基本框架。研究結論主要有:主體功能區應向上反映生態預算合作的財務績效信息、向下反映政府公共受託責任的財務公開信息,以及橫向反映主體功能區生態預算合作的內部財務信息,提高主體功能區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及時性、可理解性。(4)選用理論分析、規範分析法設計以生態預算功能為主的主體功能區地方政府生態資產負債表。研究研究結論主要有:引入生態預算對主體功能區生態資源的實物量、價值量信息及主體功能區生態財政的預算信息進行集中披露,建立生態資源與財政機制,對主體功能區生態資源及財政進行事前規劃、事中控制和事後評估。(5)選取理論分析、數據包絡分析法測度主體功能區地方政府生態效率績效。研究結論主要有:地方政府需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城市化率來提高主體功能區的生態效率,一味的加大環保投資額並不能提高主體功能區地方政府生態效率。(6)採用非期望產出下的Super-SBM與Malmquist 指數模型進一步評價主體功能區地方政府經濟性、資源性資產與環境負債的轉換效率。研究結論主要有:以中國各省5年環境保護投資占GDP比重均值1.5%、轉換效率均值1為標準,中國各省地方政府可劃分為經濟性資產投入高轉換效率高、資源性資產投入高轉換效率高、經濟性資產投入低轉換效率低、資源性資產投入低轉換效率低四類。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